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盜門老九> 第506章 死者為大

第506章 死者為大

  因為我這一句話,氣氛也是一下子變得格外壓抑了起來。


  ??雖然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羅為民他們一夥人,極可能是盜墓賊。


  ??可就像是我說的那樣,羅為民這些年,在娜姑村教孩子們讀書認字,是實實在在的替寨子裏的鄉親們做好事。


  ??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我不想去懷疑羅為民。


  ??眼下,因為那石人甬,寨子裏裏頭已經出了兩條人命,羅大山、羅小山兩兄弟死於非命,而且死狀極其慘烈。


  ??羅為民則是下落不明,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盡管我心裏頭有一種很不妙的預感,覺得羅為民這一次隻怕是凶多吉少,可我還是忍不住抱著一絲僥幸、替羅為民祈禱、祈禱他能吉星高照。


  ??寨子裏死了兩個人,整整一天,娜姑村三個寨子的人,都來幫著羅大山、羅小山兄弟兩一家操辦喪事。


  ??按照彝族的喪葬習俗啊,家裏頭有人去世,一般要停放兩天的時間,請寨子裏的巫師來誦經送魂。


  ??彝族啊,下葬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呢是火葬,因為彝族人離不開火,而且彝族的火葬方式,也很獨特,講究個屍需卷曲、男性仰臥、雙手交疊置於胸前,整理屍體麵容過後方能進行火葬,女的則要側臥。


  ??待到焚燒過後,有的地方會用陶甕收集骨灰,送到岩洞,數年後在取回,葬入土中。


  ??有的地方則是,不用陶翁、也不送到岩洞,而是直接就地挖坑,鋪上,茅草,將骨灰葬入其中,隨後築起墳堆,在用石塊壘砌成墳丘。


  ??明清之後,有的彝族逐漸漢化,也采用棺木土葬的方式。


  ??除了火葬和土葬之外,彝族還有更加古老的喪葬習俗,其中兩種啊最讓人覺得神秘莫測。


  ??第一種叫法葬,所謂的法葬,就是彝族人特有的一種喪葬方式,人死之後,用一口等人大小的陶甕,將死者直立著裝入陶甕當中,在入土下葬。


  ??這算是彝族人最古老的一種喪葬習俗了,其寓意為,人活一世,站著走,也應當站著死,腳踏大地、頭頂青天。


  ??這種法葬的方式啊,其實更深層次的含義,便是彝族人鐵骨錚錚,一輩子都要頂天立地的寓意了。


  ??第二種彝族頗為古老的喪葬方式啊,叫做樹葬,也叫作鬼桶葬。


  ??相傳這種喪葬方式,起源自三國時期,雲南當地的一個曆史上著名的少數民族首領孟獲。


  ??相傳當年,孟獲與諸葛孔明交戰,行軍途中,孟獲的一個侍妾病死,孟獲便下令,讓手下的軍士,用草席將侍妾的屍身包裹起來,安放在了一棵青鬆樹的樹杈之上。


  ??又命人在樹下燃起篝火,載歌載舞,以此悼念逝者的亡魂。


  ??可這把死者用草席包裹,安放在樹杈上,屍體腐爛,難免會引來蛇蟲鼠蟻啃食屍體,草席腐朽後,骸骨也會掉到地上,免不了要被蛇蟲鼠蟻給啃食撕咬。


  ??這對於逝者,豈不是最大的不尊重,更有一種讓死者死後還要遭受磨難的意思。


  ??所以後來,這樹葬慢慢演變下來,不再是以草席包裹死者,放在樹杈上,而是用質地更結實也更好的牛皮、羊皮一類的動物皮革,經過特殊手段處理後做成一種類似於氣囊的特製棺槨,在將死者放入其中,隨後用鬆樹的鬆脂灌入其中密封,最後在放入樹洞當中。


  ??這些啊,都是當初跟我老爹學習風水術的時候,他跟我聊起全國各地喪葬習俗的時候提到過的。


  ??早在最初學習風水術的時候,我老爹就說過,這風水術尋龍點穴,隻要你肯花十年八年的功夫,總能摸到一些門路。


  ??可全國各地,喪葬習俗不同,在尋龍定穴的時候,不僅要看風水,還要參考各地的喪葬習俗。


  ??娜姑村呢,地處雲南邊陲,群山環抱,寨子裏的村民除了少部分人被漢化了,更多的還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彝族人。


  ??所以他們的喪葬方式,不是用如同漢族那般,用棺木來土葬,也不是法葬,更非樹葬,因為這娜姑村附近,除了寨子周圍那些酸角樹、木棉花之外,我們這幾天還沒看到周圍那一片山,是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木。


  ??既然沒樹,樹葬自然也就不可能了,至於火葬後,放入岩洞,數年後在遷出,安葬入土,也不可能,因為娜姑村周圍這些山,都是疏鬆的紅砂岩和泥土、碎石。


  ??山上又沒多少植被,稍微下點大雨,都會發生泥石流,那裏有什麽岩洞來安葬死者。


  ??所以,娜姑村已然沿用著彝族很傳統很簡樸的火葬方式。


  ??再出事兒的當天,寨子裏的人,就開始著手替羅大山、羅小山兩兄弟準備火葬了。


  ??按照娜姑村的習俗,兩人的屍體停放了兩天,會在第三天火葬。


  ??這兩天當中,羅大山、羅小山一家,宰殺了兩頭牛,宴請娜姑村三個寨子的村民。


  ??得知這事兒之後啊,陳八牛還嘟囔,說這太鋪張浪費了,遇到紅白事兒,就得宰牛、請幾個寨子的人一起吃,這要是家底不夠殷實,不得吃窮咯。


  ??的確,一頭牛,擱在全國任何一個農村,那都是一家人很寶貴的東西了。


  ??可娜姑村的習俗就是這樣,並非一家人如此,而是每家每戶遇到紅白事兒,都要如此。


  ??在一個,主人家雖然要宰牛宴請幾個寨子的人吃飯,可前來吃飯的村民們,也都會帶來自家產的吃食、酒水等等東西。


  ??我們三個因為語言不通,又不是寨子裏的人,想幫忙也插不上手。


  ??當時帶我們來娜姑村的兩個彝族大姐啊,當天還特地跑來小學找了我們。


  ??因為言語不通,兩個彝族大姐跟我們又說又比劃,我們呢也是抓耳撓腮的看了半天、聽了半天,才弄懂她們的意思,是讓我們安心待在這兒,到飯點呢,就跟村民們一塊去吃飯就可以了。


  ??我們是客人,不需要幫著幹什麽。


  ??寨子裏的鄉親們忙著操辦喪事,還能想到抽空照顧我們三個,這讓我們既感動,又覺得過意不去。


  ??當天啊,娜姑村三個寨子的人,都在忙著操辦喪事,石人甬、羅為民的事兒,算是暫時擱置了下去。


  ??可我能明顯感覺到,這件事兒沒完。


  ??羅大山、羅小山兄弟兩人死狀極其慘烈,和那被江水衝上淺灘的石人甬如出一轍。


  ??這件事兒,寨子裏的鄉親們雖然沒說,都在各自忙著替羅大山、羅小山一家人籌備喪事,可走在寨子裏頭。


  ??總能感覺到,所有人都緊皺著眉頭,眉宇間噙著一抹擔憂,似乎整個寨子都籠罩在了一層愁雲慘霧當中,所有人心裏頭都壓著一塊石頭。


  ??羅為民,包括昨天晚上他們一夥人的另外幾個,依舊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我想要去找找看,可因為寨子裏頭鄉親們忙著操辦喪事,人多眼雜,江邊自打那石人甬被衝上岸之後,又似乎是一下子成了鄉親們眼中的禁忌之地,我們三個外來人,總不好冒著大不韙,在跑去江邊查看情況。


  ??到了第二天,娜姑村三個寨子的村民們,開始自發組織起來,到處尋找羅為民的下落。


  ??說來也正常,羅為民雖然如今可能是盜墓賊的身份,可能是為了盜墓,才回到娜姑村蓋學校,當老師的。


  ??可這些年,羅為民在娜姑村當老師,也的的確確為鄉親們做了好事。


  ??娜姑村三個寨子的鄉親們,全都記著羅為民的好呢。


  ??這會羅為民下落不明,鄉親們豈能不著急,不自發去找尋羅為民的下落呢。


  ??我們幾個本想要也加入其中,跟著村民們去江邊尋找羅為民的下落。


  ??可當時帶我們來娜姑村的兩個彝族大姐,卻是說啥也不肯讓我們跟著江邊。


  ??她兩比劃了半天,我才弄懂她們的意思是說,江邊很危險,我們是客人,她們不能讓客人去冒險。


  ??雖然兩個彝族大姐,從頭到尾都沒提過那石人甬的事兒,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那石人甬。


  ??試想一下,娜姑村三個寨子,世世代代都在這金沙江支流的江邊,寨子裏鄉親們的田地,也全都在江畔的淺灘上。


  ??不誇張的說,正是這一條金沙江的支流,孕育了娜姑村三個寨子的存在。


  ??換句話來說,娜姑村三個寨子的鄉親們,世世代代以這條江為鄰,每年還去江畔的淺灘上過潑水節,寨子裏的男人、小孩兒們,還會去江邊抓魚、遊泳。


  ??寨子裏的鄉親們,早就習慣了以江為伴、以江為鄰的生活,那條江對於他們說,怎麽可能有危險呢?


  ??可現在,偏偏就有了危險,歸根結底,不就是那石人甬鬧得?


  ??我本想堅持去江邊,和兩個彝族大姐死活不認,還一個勁對我們作揖,我就是臉皮再厚,好奇心再重,也不可能堅持下去。


  ??可我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最後兩個彝族大姐安排我們和寨子裏的小孩子們,沿著三個寨子周圍的大山、小山去找羅為民。


  ??“我去,這叫啥事啊,九爺咱這就稀裏糊塗成了童子軍頭頭了?”


  ??陳八牛回過頭看了一眼身後那群寨子裏的小孩兒,有些沒好氣的跟我牢騷抱怨,Alice倒是和那些孩子們玩得開心,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寨子裏的小孩們,大都是羅為民的學生,都會說漢語,可因為年紀小、初學乍練的,很多隻能說一些簡單的漢語,自然也就沒法從這些孩子口中,詢問石人甬背後的秘密了,在一個這些孩子,都還小,也不可能知道太多的事兒。


  ??“行了八爺,咱能盡一份力就夠了,能讓咱們當這童子軍頭頭就不錯了!”


  ??“您啊有時間在這兒牢騷抱怨,不如咱們抓緊點時間,多找找看!”


  ??“羅老師這都失蹤兩天兩夜了,我真擔心會出什麽事兒啊!”


  ??被我訓了幾句後,陳八牛那家夥總算沒牢騷抱怨了。


  ??我們三個人領著寨子裏大大小小幾十個孩子們,沿著娜姑村三個寨子周圍的找了一圈。


  ??大大小小十多個山頭,連帶著那幾十個山溝,我們都翻了一遍,走的腿都細了一圈,隻差沒把地上的螞蟻窩給翻開了看一看、找一找了。


  ??可即便如此,這一大圈找下來,卻是壓根沒發現羅為民的蹤跡,就在我快要放棄,心裏頭那一股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的時候,卻是讓我們意外撞見了一件事兒。


  ??而這件事兒,也成了我們揭開娜姑村石人甬事件的一個開端……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