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謀伐> 第271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第271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生命的意義或許在於奮鬥。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生存與艱難地活下去,就是他們奮鬥的信念。


  而對於中央朝堂上的諸多高層來說,簡單的生存目標,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欲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即便是正直的楊彪黃琬劉虞那一派,同樣希望能夠獲得權力,為了他們心目中的政治清明而奮鬥下去。


  還有黨人也是如此。


  至於袁隗這些人,那就更簡單。他的身後是一個龐大的世家利益集團,拿到權力,就意味著索取。


  世家跟官僚士大夫體係其實是一個可以劃等號的集團,因為能夠當官,才能成為世家。而那些有錢的豪強在權力麵前,實際上什麽都不是。


  所以他們在謀求著自己的利益,讓自己的後輩可以當官,讓朝廷不再對他們收重稅,讓他們能夠一代一代地傳承富貴下去。


  你可以說他們是每一個朝代的寄生蟲,也可以說他們隻顧著自己的利益,卻忽略了國家的利益。


  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都有私心。


  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看他們,他們當然是吸血鬼。可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去看,誰不希望自己的家族連綿昌順,誰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一直升官發財?

  如果人人都在罵世家利益集團,但你要是世家利益集團的人,作為既得利益者,你會放棄榮華富貴,投入平民的懷抱?


  想也知道不可能,不管是從現代人思維還是古人思維,沒人會拒絕這樣的好處。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陳暮如果想讓社會進步,那就必須要犧牲這一部分人的利益。


  偏偏這部分人掌控的能量很大,那麽將來他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遇到的阻力也必然會很大。


  因此跟著平民出身的劉備一起奮鬥,將來再締造一個王朝,進行這方麵改革的時候,至少不用擔心最後混到晁錯一樣的下場。


  隻是那都是將來的事情,至少對於眼下來說,這些世家利益集團的代表人物袁隗,離最高權力已經觸手可及,仿佛一夜之間,世家利益集團的勝利就在眼前。


  所以在中央朝堂上,支持袁隗掌權的聲音已經變得極大,幾乎大半個朝廷都站在他身後,希望他能夠在掌控權力之後,繼續維護世家官僚的利益。


  正直一派與黨人雖然有心作為,可他們的力量太小。


  袁隗有錄事尚書,控製天下政務,董承是大將軍,握有兵權。


  因此最後權力的角逐,最終也不過是他們兩個人中的一個。


  一個是官僚士大夫集團代表,一個是皇權代表,這兩個人如果思想統一,那麽對於眼下的朝廷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


  因為官僚與豪強可以繼續維持自己的利益,放棄漢孝康帝曾經的收稅政策,改為原來的人頭稅,將稅收轉嫁給百姓,隻是百姓受苦而已。


  這些刁民哪年不造反,餓死一些對於吃著人血饅頭的利益集團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賤民的命,又怎麽能抵得上權貴那般金貴?


  所以當官僚階級的代表人物袁隗走上了政治舞台,那麽接下來所有人都要看董承的表態,是跟他們同流合汙,還是要掀起另外一場權力鬥爭?

  至少對於董承來說,眼下確實讓他十分猶豫。


  倒不是在猶豫要不要跟袁隗合作,而是他根本沒有看清楚背後的利益牽扯,根本不明白自己身處的這個位置代表了什麽意義。


  所以他的猶豫是因為不知所措。


  親姑母的陡然離世是一場意外,自己莫名其妙擔任大將軍同樣也是一場意外。


  他才不過二十多歲,實在太年輕,自己又沒什麽本事,忽然來到權力頂點的位置,短時間內居然有些不知道該幹什麽。


  所以在董太後死的這幾天內,董承除了操辦了姑母的喪事以外,他就隻做一件事——那就是什麽都不做。


  當滿朝文武都在等著他表態的時候,董承居然每日都待在皇宮裏,還像以往那樣,繼續值守。


  一時間,朝堂上的氛圍變得有些詭異,誰也不知道這是董承的計策,還是別的原因。


  這個情況一直到周毖伍瓊等幾人拋棄董卓,轉投董承開始,才被打破。


  當初周毖伍瓊受到袁隗的指示投靠董卓,是因為當時候董卓確實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可是現在,隨著董太後的打壓,他的權勢遭到了極大削弱,特別是明升暗降,成為太尉之後,兵權也少了許多。


  所以袁隗早已經不再把董卓當作對手,他現在的對手隻有一個,那就是掌控洛陽大半兵權的董承。


  因此周毖伍瓊繼續留在董卓府邸自然沒有任何意義,急急忙忙去投靠董承,當了董承的幕僚。


  而當他們了解到董承這段時間沉默的原因,根本不是在背後密謀著什麽。


  而是後知後覺,根本沒有想到董太後與何太後去世,會造成什麽樣的權力真空之後。周毖伍瓊自然大喜過望,鼓噪著讓董承將權力交予袁隗。


  董承還是太年輕,很快被忽悠得找不著北,於是吩咐下去,第二日召開朝議,在朝議之上,主動請太傅總攬全部政務。


  這個消息如病毒一般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洛陽,官僚士大夫階層歡欣鼓舞,人人都像是過年一樣彈冠相慶。


  不管是任何時代,矛盾的本質,其實還是階級矛盾。


  這一點,偉人看得十分清楚。


  官僚士大夫想要當統治階級,當權力的把控者,那麽他們就會害怕有一個人會站出來,為那些被統治者發出聲音。


  既然現在董承不願意站出來,願意站在他們那邊,和他們一樣當剝削者,那麽沒有什麽比這更好的事情。


  漢朝的中樞權力,可以不流血,平穩地過度到他們手裏,同樣也是一件值得開心,值得高興的事。


  於是第二日,滿朝文武井然有序地上朝,這次朝議,甚至沒有天子。


  因為在他們眼裏,至少未來十年以內,他們都不需要天子。


  袁隗老神在在地跪坐在首位上,右手邊台上是空空如也的天子席位。


  他的正對麵空著一張席子,按照慣例,那是給大將軍的。


  而在袁隗的左手邊,離著他約一丈開外,則緊湊地擺放著三張相近的席。


  那是三公的位置。


  三公九卿與三獨坐的席位,離袁隗與董承的席位都比較遠。


  這意味著隻有袁隗和董承,才有資格獨占一張席子,而其他人則要擠一擠。


  至於三公九卿以外的官員,連坐的資格都沒有,隻能排著整齊的方陣,彎著腰站在殿門口。


  可即便如此,殿門口附近的朝官還是十分興奮,左右議論紛紛。


  “子喬兄,今日朝議,你覺得會如何?”


  “不是說大將軍要請太傅掌權嗎?太傅神文聖武,我大漢必將永昌。”


  “隻是不知大將軍會不會交出兵權。”


  “自然會,大將軍畢竟還年輕,手握那麽多重兵做什麽。而且就算不交出兵權,兵力也得大幅度削減。”


  “那倒也是,南軍加上禁衛軍,還得給北軍與並州那邊輸送物資,府庫的錢幣怕是早就不夠了。”


  一些官員小聲討論著。


  目前漢朝的軍事實力其實不弱,皇甫嵩掌握著北軍在長安對付韓遂馬騰等西涼叛軍,朱儁用冀州郡兵抵擋著中部鮮卑,再加上南軍,總兵力有十多萬人。


  這些兵馬每日花銷極大,雖然漢孝康帝在死之前,也算是強行收了一波稅,留下接近百億的錢糧,可以維持住戰爭局麵。


  但袁隗又不傻,他現在控製著政務,要是對付董承的話,自然要用這方麵來做文章。


  一道政令下去,完全可以斷掉南軍的後勤補給與一切開銷。


  掌管錢糧的大司農府庫,一毛錢都不會發到南軍手裏,一粒糧食都不會再運到南軍軍營。


  借口也簡單,朝廷現在四處要打仗,四處要花錢,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供養南軍。


  像袁隗這樣的老狐狸,要玩政治手段,有的是辦法對付董承這樣的小年輕。


  到時候南軍領不到物資,沒有工資和糧食,根本維持不下去,除非董承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兵變,不然根本不可能鬥過袁隗。


  至於董承會不會發動兵變?

  袁隗覺得他不敢。


  年輕人的優點是有衝勁有膽子,可問題是董承根本不知道自己發動兵變的意義在哪裏。


  奪取政權嗎?

  他已經是大將軍了,發動兵變是要把刀口對準誰?


  一個沒有兵權的老人?


  亦或者皇帝?

  袁隗相信董承想了不那麽遠,也沒那膽量去做。


  而且就算敢,袁隗也準備了後手。


  名義上董承統領南軍,可那些南軍的實際控製者,可都是那些校尉.…….


  所以袁隗覺得自己把董承吃得死死的,根本不擔心權力會被平分。


  剩下的,自然也就是等待著權力徹底交到自己手上的那一天。


  比如今日…….


  嘎吱!


  德陽殿的大門,忽然緩緩打開。


  刺耳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大殿裏。


  所有人轉過頭,看向大門口的方向。


  大將軍終於來了嗎?


  門開之後,冬日刺眼的陽光灑落下來,短時間內讓所有人都微微失神。


  人們隱約看到在陽光下,一個碩大無比的身影站在了大門口。


  他很胖,很高大。


  他的手裏還提著一樣東西。


  可惜的是因為背光,他們隻能看到一團模糊的黑影。


  過了一會兒,也許是幾秒鍾,因為陽光直射而產生的短暫失明恢複。


  視野漸漸清晰。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起來。


  因為他們看到,既然是背光的情況下,那個高大的身軀依舊清晰可見。


  來的人根本不是董承,而是另外一個人。


  ——董卓!

  胖子微微一笑,露出一嘴的大白牙,隻說了一句話。


  但這一句話,就如一顆炸彈丟在人群裏。


  “董承謀害何太後,已伏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