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謀伐> 第680章 錯誤的道路

第680章 錯誤的道路

  政治,是一門學問。


  有人說,到底什麽是政治?


  其實政治很簡單,那就是看上位者的利益。


  如果符合上位者的利益,那就是政治。


  比如嶽飛北伐,連戰連勝,結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每每看到這個曆史,後世之人無不扼腕歎息,痛罵秦檜和宋高宗二人奸臣昏君誤國。


  但這其實就是政治的體現,也是上位者懼怕自己利益受損的典型例子。


  嶽飛在朱仙鎮一戰大敗金兀術之後,氣勢如虹,號稱要收複汴梁,迎回二聖。


  這對於大宋來說,自然是有益於國家利益。但對於宋高宗本人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噩耗。


  倒不是宋徽宗和宋欽宗回來這件事對宋高宗是噩耗,而是嶽飛連戰連捷,本身就是一個很不好的壞消息。


  因為這意味著嶽飛在軍中的威望會越來越高,在士兵們心目當中隻認嶽飛不認皇帝,最終有可能會因此威脅到宋高宗的皇位。


  後世很多人說嶽飛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提出口號要“迎回二聖”。但實際上,這個口號就是宋高宗戰前自己提的,跟嶽飛半毛錢關係沒有。


  嶽飛真正被殺的原因,還在於宋王朝又犯了固有的老毛病——猜忌武將。


  趙匡胤自己得位不正,所以對手下的那些武將一個個提防得很死。有宋一朝,都是打壓武人,提拔士大夫。


  似乎打壓武將已經成為了宋代皇室不可變的祖宗之法,皇帝親手將自己的武德閹割。隻要有厲害的武將出現,在皇帝和那群文臣眼裏,都是眼中釘,肉中刺。


  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嶽飛,就是最好的例子。


  像他們這樣的人,不管生在其它任何一個朝代,都可以建功立業,可惜偏偏生錯了王朝,處在了一個厲害武將是政治錯誤的時代。


  可沒有辦法。


  在宋朝,這就是政治正確。


  所以說,政治這門學問,說起來簡單,但有的時候很複雜。


  因為你得弄清楚朝堂上下的關係,還得摸清楚上位者心裏在想什麽,在懼怕什麽,在擔憂什麽。


  那麽現在劉備滅袁紹之戰,在過了戰略階段之後,就到了政治較量的階段。


  這個政治較量不是在冀州,也不是在青州,而是在朝堂。


  陳暮曾經和沮授他們說過,袁紹覆滅之後,朝廷也該開始猜忌打壓劉備,新的冀州牧,肯定會很快到來。


  所以他們必須讓袁紹晚點死,不能讓朝廷在去除袁紹這個心腹大患以後,就要開始對劉備動手,必須要給劉備集團一點準備的時間。


  目前整個劉備集團裏,除了陳暮看到了這個危機以外,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界橋之後,各路將領就一直嚷嚷著要攻破邯鄲鄴城,生擒袁紹袁譚送往洛陽。


  跟蟲豸在一起,怎麽可能搞得好政治嘛。


  萬幸陳暮身邊還是有那麽一群對政治嗅覺比較敏銳的同伴。


  比如沮授,以及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情況的荀彧。


  至於諸葛亮和司馬懿,那自然是要培養的下一代,未來的接班人。


  當然。


  主要是諸葛亮。


  畢竟是自己的得意門生。


  司馬懿腦生反骨,就留給諸葛亮當政治對手,算是一種磨礪。


  在東漢末年,打壓司馬懿,也絕對是一個政治正確。


  這兩個對手,陳暮是一定會將他們分化的。


  一是高明的上司不會願意看到自己有一群抱團在一起的聰明手下,二是他們本來就水火不容,需要互相成就才能快速成長。


  不然太順風順水的話,再聰明的人也有可能會迷失自我,最終犯一些可能出現的錯誤。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激化他們的矛盾,並不是一件壞事。


  第二日,陳暮洗漱起床之後,從帳篷裏出來,正準備去巡視一下營地,召集麾下幾名將領布置點防守任務,卻看到司馬懿站在帳篷門口,雙手籠在袖子裏,精神有些萎靡,似乎一夜未睡。


  “仲達。”


  陳暮輕笑了一聲,司馬懿還是有功利心的,曆史上他曾經拒絕曹操的征召,那是因為當時局勢不明,認為漢室氣數未盡。其次是嫌曹操給了個小吏的活,不樂意出仕。


  要知道曹操當時是征辟司馬懿為上計掾,上計掾是幹嘛的?就是負責統計數據的小吏,相當於後世統計局的一個底層公務員。


  最離譜的是根據《後漢書》記載,由於上計掾是負責數據的小吏,經常會奉上官的命令弄虛作假,搞假數據做假賬,因此在漢桓帝時期,就下令上計掾不允許升遷,一直到三國時期,這個政策才因為魏蜀吳的成立而改變。


  所以這個吏員,在漢朝甚至連升遷的資格都沒有,你說司馬懿嫌棄不嫌棄?


  現在就不一樣。


  司馬懿雖然同樣認為漢室氣數未盡,但劉備集團不像曹操集團那樣最開始孱弱,而是非常強大,如今已經戰勝了袁紹,雄踞河北大勢已成,因此就跟赤壁之戰前的曹操一樣,完全是可以投奔的。


  所以現在麵對陳暮,他自然樂意搭上少府卿這個順風車,試圖登堂入室,有一個良好的前程。


  見陳暮出來,司馬懿連忙拱手說道:“少府卿。”


  “進來吧。”


  陳暮笑了笑,他知道諸葛亮應該也早就想通了,不過諸葛亮估計在想其中的一些關鍵細節,相比之下,司馬懿就急了一些。


  不過也沒關係,他剛好需要司馬懿去做一些事情,不然也不會把他留下。


  雖然這些人未來都是人傑,但跟千年老妖精鬥,還是差了一些。


  司馬懿低著頭進了帳篷。


  坐下之後,陳暮才淡淡說道:“想通了嗎?”


  “想通了。”


  “問題出在哪?”


  “朝廷。”


  司馬懿目光炯炯地看著他:“問題出在朝廷。”


  陳暮微笑地點點頭:“很好仲達,你確實很聰明,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沒有了。”


  司馬懿很識趣地沒有刨根問底,知道得多的人,如果不在重要位置,往往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陳暮緩緩說道:“既然如此,你去辦一件事吧。”


  “少府吩咐。”


  司馬懿恭敬地拱手說道。


  陳暮道:“邯鄲城裏糧草不會太多,過一段時間,我會與衛將軍回一趟朝廷覲見天子,你得想辦法放一個口子,讓外麵的糧草送到城裏去,明白嗎?”


  司馬懿臉色頓時嚴肅起來,認真說道:“懿謹遵上令。”


  陳暮笑道:“這件事過後,你會因為失職而被關押一段時間,在獄中等等,到時候我會奏請朝廷將你革職送回河內,在家中多看看書,明年局勢穩定之後,朝廷就會征召你為郎。”


  “多謝少府。”


  司馬懿心中大喜,拱手應是。


  這個情況就是找人背黑鍋,跟司馬昭讓成濟殺曹髦一樣。區別隻是在於一個罪大,一個罪小。


  成濟殺的畢竟是皇帝,司馬昭必須拿成濟祭天來平息眾怒。司馬懿頂多就是失職之罪,怎麽處罰一般看上意,如果想明正典刑,那就斬首,如果正常處罰,最多革職。


  現在洛陽那邊還得倚仗劉備,不敢過分得罪,因此即便是司馬懿犯了失職之罪,陳暮再加上他的父親司馬防那邊在朝中的關係,想要脫罪還是容易。


  更何況其實幫上司背黑鍋,往往不是一件壞事。如果這個上司有擔當,需要一名心腹手下,被拋出去送了也就送了,隻要不是那種徹底沒法翻案的大罪,不至於一輩子翻不了身。


  司馬懿自忖自己的父親畢竟目前還是河南尹,在洛陽的時候,府上走的勤快,與陳暮交好,而且陳暮已經親口答應,總歸不至於坑他。


  所以這個背黑鍋的職責,司馬懿咬咬牙,願意擔下。雖然有一定風險,但這也是上位最快的途徑。


  等司馬懿出去之後,陳暮眯起了眼睛。


  上位者有的時候確實需要一個人來幫他充當幹黑事的髒手,這種人一般叫做白手套。


  他讓司馬懿來做這個白手套,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至於是什麽意思,諸葛亮以後應該會明白。


  雖然這樣做,司馬懿的升遷速度可能會快一點,但有自己壓著,未來總不至於出現司馬懿走在諸葛亮前麵這種事情。


  想到這裏,陳暮笑了笑,走出營寨去布置營防任務去。


  今日一天諸葛亮都沒有出現在陳暮麵前,他在屬於佐吏們的帳篷當中處理公文軍務,一直到把今天的手頭工作做完,到了晚上,他才來找陳暮。


  陳暮也恰好晚間巡營回來,見他過來,便問道:“孔明,如何了?”


  諸葛亮點點頭道:“亮想明白了。”


  “嗯。”


  陳暮說道:“那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諸葛亮說道:“師君想扶持劉使君為帝,裏麵的難度,恐怕不小。”


  現在陳子歸之心,倒沒有鬧到路人皆知的地步,因為如今劉備和陳暮的人設,就是忠臣。


  他倆目前還沒有做什麽違背朝廷的事情,連挾天子以令諸侯都沒有人去想,天下人自然也不存在懷疑他們要搞篡位。


  隻是像曹操這些人,因為和陳暮認識了很多年,知道他的秉性,所以才與郭嘉猜測,等到劉虞死後,陳暮會想辦法扶持劉備這個所謂的“漢室帝胄”登上皇位。


  而司馬懿則想到的隻是朝廷會打壓劉備的問題,他認為目前來說,劉備隻能當權臣,很難上位,所以並沒有去考究劉備會不會篡位的問題。


  諸葛亮就不一樣,他研習了多年陳暮給他的屠龍術,已經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他今天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集團故意放水,拖延袁紹死亡時間,以此對抗朝廷的意義在哪裏?

  劉備如果想當權臣,以他的軍事實力,朝廷不可能逼迫他什麽,隻能以正規的手段來打壓他,或者找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不能無故找他的麻煩。


  即便是下飯一個新的冀州牧,在劉備麵前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到時候冀州的軍務,大概率還是要在他手裏。


  而且劉虞年紀大了,沒幾年活頭,早日收複冀州,從河間抱一個小皇帝過去,那不是最好?相比於劉虞,一個年幼的小皇帝更好控製。


  到那個時候,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入主中央,三公,大將軍,乃至於封王,都是可以商量的事情,以皇叔的身份輔佐少帝,豈不是一件人人都誇讚的美談?

  畢竟隻要他不反叛,不犯什麽大錯誤,朝廷就必須哄著他,否則無罪打壓一名對朝廷有功,為江山社稷流過血的功臣,別說劉備麾下十幾萬大軍不答應,就算是青州和冀州的百姓,恐怕也不會同意。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劉備如果想當周公、霍光,完全可以順著朝廷的意思,快刀斬亂麻,處理掉袁紹之後,就立即前往河間尋找一位章帝子嗣送去洛陽,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但諸葛亮卻發現,劉備,或者說,陳暮根本就沒有順著朝廷意思的打算,拖延袁紹的死期,自然是在借口冀州沒有平定,拖延朝廷想要在河間抱取幼年天子的想法。


  那為什麽師君要這麽做呢?


  答案顯而易見。


  是想多拖延一段時間,看能不能拖到劉虞老死。


  這個時代醫療條件很差,普通人能無病無災活到四十歲,就已經是很大的幸運。


  雖然也有些人能活到七老八十,但諸葛亮也聽說過,天子的身體不太好,前年和去年冬天都升過大病,差點病死。


  也許多拖一年,就能拖到天子駕崩。


  到那個時候,陳暮再以冀州尚未平定,國家正處於大亂之中等理由,強行扶持劉備上位,也不是不可能。


  但裏麵還是有很多問題,諸葛亮在心裏唉歎,想要做這事,沒那麽簡單呀。


  “孔明覺得,此事有無可能呢?”


  陳暮笑問道。


  諸葛亮搖搖頭:“難如登天。”


  “哦?”


  陳暮道:“說來聽聽?”


  諸葛亮想了想道:“有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劉將軍並非光武之後,甚至非長沙定王之後,想繼承法統,滿朝文武不會答應。”


  “嗯。”


  陳暮點點頭:“第二個呢。”


  諸葛亮道:“第二個便是師君有些疏忽了,界橋之戰後,袁紹隻剩下魏郡和趙國,河間從理論上來說,已經回歸朝廷的手中,如果朝廷派人前往河間選取子嗣,恐怕.……”


  “恐怕我的算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是嗎?”


  陳暮幫他補充道。


  諸葛亮沒有說話,這已經是他所能夠思考到的極限,如果他所料不差的話,朝廷估計很快就有可能在這方麵行動。


  一是派新的冀州牧,二是去河間抱養皇嗣,因為這是朝廷有正當理由的行動,所以劉備和陳暮根本不可能阻止,除非他們直接反叛。


  但反叛的代價卻很大,因為劉備集團本身就有很多忠於漢室的人,比如青州泰山學宮裏不少老學究老大儒就是如此,一旦劉備公然反叛,後院容易起火。


  其次是天下人都知道劉備是忠君仁義的人設,人設崩塌不要緊,天下各路諸侯就有理由和名義聯合起來一起對抗他,到時候就又是一場董卓的虎牢關之戰,生靈塗炭,江山社稷就更加亂作一團了。


  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局,諸葛亮很擔心陳暮會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