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餘善美
不多時,人群一陣騷動,紛紛朝著一處看去。
隻見得一個身著華服,相貌英俊、貴氣的男子從樓上走了下來,負手緩步地走到人群前的一處位置坐下。
牧家旺瞧得此人氣度不凡,但自己卻從未在這荊州城裏見過對方,頓時覺得心中疑惑。當即之下,他便是向著旁人問道:“請問兄台,此人是誰?”
“這你都不知道?”那人看了牧家旺一眼,而後才說道:“這位公子,據說乃是當今大晉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名為餘善美!”
那人稱讚道:“相傳,餘公子的雖然有一位身為太子妃的胞姐,但卻並未像那些燕京的紈絝子弟一樣,仗著家裏的勢力欺壓百姓,反而隱瞞身份,投身進入太子府中,從一名小小的兵卒做起!並且憑借著自己勤懇的努力以及出眾的能力屢屢立功,最終得到太子殿下的召見獎賞,也正是在那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餘公子竟然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太子妃殿下的親弟弟!”
兩人剛說完,卻見那名為餘善美的貴氣男子的臉上露出一縷笑容,朗聲開口道:“各位朋友還請稍作安靜,且聽餘某說幾句,如何?”
餘善美說罷,在場眾人的聲音便是漸漸地變小,在幾息之後, 整個大廳裏便是徹底的安靜了下來。
餘善美見狀, 心裏對此很是滿意,於是便繼續開口說道:“諸位朋友,在下名為餘善美,承蒙皇上和太子殿下的賞識, 非但不嫌棄餘某才疏學淺, 反而還委以重任,將這納賢莊交給餘某打理!餘某雖然不才, 但卻也始終矜矜業業, 從納賢莊建成以來,一直勤勤勉勉, 不敢有絲毫疏忽和怠惰!”
餘善美僅是短短幾句, 便是向在場的眾人交代了自己就是這個納賢莊的實際掌權人,以及證實了大家都在傳聞納賢莊的背後站著的勢力其實是大晉天朝的猜想。
眾人聞言,雖然心裏驚訝,但卻也並未說話, 而是繼續等著對方說下去。
“諸位朋友可知, 納賢莊為何要叫納賢莊?”
餘善美不等眾人回答, 便是繼續開口說道:“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皇上和太子殿下惜人愛才, 不忍看著天下英雄心懷抱負而無處施展, 故而特命餘某在這荊州城裏開設了納賢莊, 廣納天下人才!納賢莊建成三個月以來, 所招攬到的英雄豪傑已有十九位!這十九個人有的去了軍中任職, 有的則是去了各地縣城, 做了縣令大人的貼身護衛,亦或是一些特殊執法機構的百戶!但無論去哪, 他們的將來都會是前途無量!”
他的一番話說完,便是在人群裏引起了一陣小小的噪動。
在場的眾人, 雖然都有些武功,但絕大部分也都隻是處於活血境界罷了!活血境在習武之人裏, 是處於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沒有強大太多的尷尬境地!這就讓得很多明知道自己習武天賦平平, 此生隻能止步於活血境, 或者即便能夠繼續往上晉升,但又走不了太遠的人,心裏升起了許多其他的心思,想要憑借著此刻自己還算年輕, 可以拚搏,去找其它的門路謀生。
軍隊之中的好處自然是不需多說!此刻正是晉、梁開戰之際, 若是能上戰場殺敵, 立下一些軍功,那麽榮華富貴自然是唾手可得!要知道,雖然活血境的武夫,僅僅隻是在身體機能方麵比普通人要更強盛一下,但不管怎麽說,活血境界的人,即便是在軍隊裏, 也隻是占了少數!若是武功境界再高一些, 那麽進入注重身體素質的軍中,可就當真是如龍入大海, 各種優勢都能夠施展開來!
隻可惜……晉軍招人十分嚴格,即便大晉人士想要進入軍中,那也是千難萬難!眾人沒想到的是, 這納賢莊竟然可以有能耐把他們安排去晉軍裏麵?
餘善美瞧得眾人的反應,臉上依然保持著微笑,心裏亦是覺得滿意。他繼續說道:“雖然陛下黃恩浩蕩,不忍有才之士寶珠蒙塵,但餘某身為這納賢莊的管事,卻是有責任要為陛下分清楚那些是真的有才之士,哪些又是南郭先生,混在人群裏濫竽充數!”
他的話一說完,人群裏便是立即有人附和道:“餘公子這話說得在理!是寶馬還是瘸騾子,拉出來溜溜便知!大家夥兒若是真有那麽幾分功夫,那就全都站出來亮亮本事!免得有些毫無本事、好吃懶做之輩,渾水摸魚在我們之中!”
他這一番話,倒是引得不少人附和。
“真本事自然是有的,卻是不知, 要怎麽亮法?最簡單的方法, 大家散出一個空地,我們都各自拿出手段來,大家一起比試比試!”
“餘公子才是這納賢莊的話事人, 此事自然是餘公子說了才算數!”
餘善美見狀,臉上微微一笑,說道:“諸位朋友請稍安勿躁,都說拳腳無目,刀劍無眼,若是因此傷了和氣,那豈不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
眾人聞言,倒也都是認可的點點頭。雖說大家都不會自認為比誰差勁,但在大庭廣眾之下動手,若是贏了自然好說,若是被人打敗,那可真就是丟臉了!
於是,便有人開口問道:“那以餘公子之見,不知該如何是好?”
餘善美笑道:“諸位朋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若是想要以拳腳比試來證明誰比較有本事,這勝者雖勝,但卻傷了大家的和氣!這敗者輸了,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了臉麵不說,還有可能會落下一身傷……在餘某看來,這種行為其實算不上什麽英雄!”
他說罷,故意將話語頓了頓,稍微打量了一下在場眾人臉上的神色之後,這才繼續說道:“古往今來,被書筆所記,被百姓稱讚的豪傑們……小俠者,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為懲惡揚善而出手!大俠者,雖千萬人吾往矣,是為國之大義而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