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險
輝煌從菜園子開始最新章節
現在種植行業和養殖行業的風險也是越來越大,特別是規模化的種植和養殖,要是遇到市場波動,可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更加不要說碰到像天災了,上半年養豬的,雖然豬肉價格一路飆漲,大多數人隻看到豬肉價格飛漲,以為那些喂豬的都賺了大錢。
那些養的豬沒有出事的養殖戶,確實是在這一波漲價中大賺特賺了一筆,可是那是這些人運氣好。
更多的還是底褲都虧掉了的養殖戶。吳飛他們整上大大小小的養豬戶就有好幾家,除了一家小型的養殖戶在這一場風波中幸免於難以外,其他的養殖戶都全豬覆滅了。
那家幸免的養殖戶因為養殖場建設的比較偏僻,平時就很少有人去那個養殖場,加上養殖場喂豬的都是自己家裏的人,平時養殖場裏麵的衛生條件也保持的比較好。
在豬瘟剛剛開始的時候,那個養殖場就做了一切可以做的防護,除了自己家裏的幾個人以外,其他的外人全部都拒絕進入到養殖場裏麵去。
就算是自家人從外麵回來進入到養殖場裏麵,也是在洗澡換完衣服以後。在進入到養殖場裏麵以前,還要再經過藍光燈消毒,最後才能進入豬欄裏麵看到豬。
聽說那個養殖場今年的豬都喂到三百多斤一頭才賣,平時一般都是喂到200多斤就出欄了,極少有喂到300斤以上的。
因為後期鎮上已經很少能買到小豬仔了,就算是有少數賣豬仔的,價格也是極貴,漲幅比豬肉的價格還要驚人。
往年十來塊錢一斤的豬仔,今年最貴的時候賣到五六十塊錢一斤。這樣的情況下,養豬場自然選擇把現有的豬養大一點再買,這樣還合算一點。
今年生豬最貴的時候賣到23塊錢一斤,一隻300多斤的生豬。差不多就是七千塊錢,是往年兩個那麽多的價錢還不止。
不過除了那一家以外,其他的養豬場可是倒了血黴,豬場的豬全部都死掉了,就算是政府對每一條埋掉的死豬都有補助,可是那幾百塊錢一頭的補助還買不回來一頭豬仔呢。
今年因為豬瘟的緣故,政府對那些因為豬瘟埋掉的生豬都進行了補貼,100斤以下的,一頭豬補貼兩百塊錢。100--200斤的,一頭補400塊錢。200斤以上的,一頭豬補貼500塊錢。
不過吳飛聽說一些有錢的地方,對這方麵的補貼要大方很多。有些地方對感染豬瘟死掉埋掉的豬,補貼多的可以達到一千多塊錢一頭。
不過吳飛他們縣現在還掛著國家貧困縣的帽子呢,也不知道這個帽子啥時候舍得摘下來。
按理來說,現在是國家消滅貧困的關鍵時候,這個帽子也到了應該摘掉的時候了。
吳飛反正沒有發現什麽特別貧困的人家,出了那些身體有殘疾的五保戶以外,其他有手有腳的人,生活上麵還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至於今年鎮上養豬的那些養豬戶,可以說是血本無歸了,養的越多虧的也越多。裏麵不少的老板,倒是可能在貧困線以下了,不過國家的那一點補助,應該是不夠他們填窟窿的。
要是養豬時間長的還好,在前幾年多多少少總是賺了一些,要是剛剛開始養的,那可是錢沒有賺到,倒是把老本都虧進去了。
至於其他農戶家裏零零碎碎養殖的豬,死掉的也是不少。不過一頭兩頭的,對養殖戶來說還稍微好受一點,反正大部分的人都是養來過年的,隻不過今年過年的時候,殺豬的就要少很多了。
吳飛他們村裏在今年的這一場風波中,也是死掉了不少的豬。吳飛他們村有一戶人家,就是因為在鎮上買了幾斤豬肉回來。
然後把吃剩下的菜倒給自己家裏喂的那兩頭豬吃了,結果兩頭兩百來斤的大肥豬就這樣的死掉了。雖然政府每一頭豬都補助了400塊錢,可是那一戶人家兩夫妻還是氣的好幾天都吃不下飯。
吳飛聽老爸說,從那以後,他們家好幾個月都沒有買過一次豬肉吃。
就算是養雞鴨的,風險一樣的不小,反正新聞上麵是不是得報道某某地方發生禽流感。
吳飛他們這裏也是隔不了多久就會發生一次雞瘟,就像每年都會發生的流行性感冒一樣。
而隻要雞場一發生雞瘟,那死起來雞就是一片一片的。
要不老話總是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除了規模化養殖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以外,就算是種地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同一種作物多到一定規模以後。
在吳飛他們讀小學的時候,村裏經常就有人來收野生的黃薑。
黃薑也叫枕頭根、黃連參、地黃薑、野洋薑,是生長在土裏麵的根莖,是一種藥材。
黃薑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民間反映根莖有滋補作用,但食用過量能引起頭昏、眼花等中毒症狀;搗爛的根莖可以毒魚。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可以在山上挖到。挖回來以後,把黃薑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在太陽底下曬幹,就可以拿到鎮上的藥店裏麵賣錢了。
不過吳飛他們都是賣濕的,到了放暑假的時候,吳飛他們總是會喊上幾個小夥伴,拿著一個小鋤頭跑到山上去找黃薑。
這個時候的黃薑經過大半年的生長,正是最粗壯的時候。上麵的苗也是最茂盛的時候,隻要附近有黃薑,很容易就能夠發現。
有的時候找到一棵大的黃薑,一棵就可以挖出來一兩斤。
吳飛現在還記得,當時的黃薑價錢最貴的時候可以買到兩塊多錢一斤。這還是那一種剛剛挖出來濕的黃薑。
在價錢最好的那幾年,每到放暑假得到的那一段時間,經常會有人來村裏收黃薑。
為了多賺一點零花錢,像吳飛他們那樣年紀的小孩,經常會上山去挖黃薑。
吳飛就記得自己一放暑假,隻要家裏沒有安排自己做事,就會和小夥伴們跑出去挖黃薑。就連平時上山放牛,也會帶著一個小鋤頭,發現黃薑就馬上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