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宅唐> 第二卷 還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世民論世家(上)

第二卷 還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世民論世家(上)

  長孫看著一罐潔白如雪的鹽陷入了沉思,良久用手指頭沾了沾,放進口中,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娘,您看著怎麽樣,這可是兒臣嘔心瀝血的從粗鹽裏弄出來的,五斤粗鹽出了四斤這樣的鹽,是不是好東西”李承陽捧著鹽罐子一臉驕傲。


  長孫卻沒他那麽自信了“你這個方法一般人可用的?”。


  “用的用的,不僅是提煉,就是一般的礦鹽也能用這個法子提取出來,保證不管什麽鹽,隻要我這方法一弄,出來的鹽那都是一模一樣的”。


  長孫匆忙站了起來,不停的在宮中徘徊,就當李承陽都快等煩了的時候,長孫說話了“鹽是好鹽,其餘的我不管,你拿著這罐鹽去找你父皇商量吧”。


  就知道是這個結果,後宮不得幹政,想來長孫就是想到了這鹽的意義,所以才不想管這件事了,也無妨,知道了這個鹽是個好東西就行。


  跟長孫告了個別,原本還想聽聽長孫對這件事的意見呢,誰知道老娘把這事拎的這麽清楚,一想到和政事沾了邊,立刻撒手不管,不愧是千百年來女人的典範,明事理知進退的。


  來到禦書房,李世民已經回來了,現在天色已經過了正午,現在應該是李世民辦事的時間。


  推門而入,李世民果然還是那個樣子,整個人趴在書桌上被奏折重重包圍。


  “爹,先別弄那些事了,給您看個好東西”,這裏李承陽早就走熟了,早就沒了當初剛來的時候的局促,完全把這裏當成了自己家。


  “嘭”一罐子鹽就放在了李世民麵前“爹,嚐嚐,我剛做出的鹽,用我的方法,大唐的鹽產量最少最少能翻一倍,而且質量上比咱們平時吃的貢鹽還好”。


  李世民旁邊的太監捏了一撮,放進嘴裏,然後哆哆嗦嗦的站在原地閉著眼。


  “去去去,一邊去,不是砒霜,每次讓你吃點東西都一副要死的樣子”李承陽嫌棄的把小太監推到一邊,自己拿了一撮鹽扔嘴裏,衝著李世民一樂“爹,您看看?”。


  李世民也沒在意,李承陽和他沒大沒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就習慣了,倒是這鹽讓他產生了興趣。


  嚐了嚐,點點頭“恩,不錯,老規矩”。


  這當皇帝的話就是少,幾個字就把這麽大的事壓下了。


  “還不讓賣?”李承陽往前探了探,一雙眼睛努力瞪大,惡意的給李世民賣個萌。


  李世民嫌惡的把他的頭推開,把那個驚魂未定的小太監趕出書房“不能賣啊,這東西比茶還要緊張,沒準備的情況下不能碰”。


  “世家們到底為什麽這麽狂?這天下不是性李的嗎?”李承陽終於把隱藏在心裏的問題提了出來,大把的錢放在眼前,卻不能拿,實在讓他有些憋屈。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把腿盤起來,指了指書桌對麵,示意李承陽也坐,等李承陽盤腿坐好,這才開了口


  “這天下是性李,但是有的時候性王,性崔,性鄭,性盧,這哪裏說的準”。


  李承陽正襟危坐,按照眼前的情形,李世民是要給他上課了。


  果不其然,李世民這個話隻是剛剛開頭

  “從漢末,到現在我大唐建國,足足三百六十年,你可知世家是什麽時候出現的?”。


  李承陽想了想,這點知識他還是知道的“漢朝開始出現的,那時候官員的選拔都是察舉製”。


  李世民點了點頭“沒想到這你也研究過,不錯,就是察舉製,當時世家的出現就是在東漢時期,隻要是個官員,都能像朝廷舉薦人才,經過朝廷的考察,隻要是沒什麽太大的劣行,一般都能坐上不錯的位置”,隨後吸了一口氣

  “在當時,隻要你出身官宦人家,隻要你想,總能繼續進入官場,而其餘的人若是想進入官場,隻能把自己賣給一些官員,成為人家的弟子,門生故吏方才能有出頭之日”。


  “可是就算真有那麽一個出頭之日,身上卻早就被打下了某某家族的標簽,在當時,想要清清白白的做官,基本是不可能的”,李承陽若有所思的接話道。


  “是啊,一旦成為了一家的門客,那就是一輩子的狗,當時自己的舉主可比自己的雙親還要親,為了討好自己的舉主,獻妻奉女的都是常事”李世民嘲諷的語氣溢於言表


  “所以啊,就是這麽一直發展下去,家裏有了一個官員之後,不斷的推薦自己家的子孫,不停的從士子中選拔門生故吏,才使得一個家慢慢發展成士族”。


  李承陽點了點頭,隨即繼續發問“如果家中子孫中在出現一個有作為的,那就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是啊,那時候大大小小的士族多如牛毛,有些大的士族因為後繼無人漸漸就失去了原本的權利,而有的士族或許是後世子孫中有了個爭氣的,亦或者找到了一個有才又忠義的門生,得以拉扯著一家士族繼續輝煌下去”,李世民頷首。


  “那若是家族中接連出現人才呢?那豈不是就成了龐然大物?”。


  “對啊,龐然大物,其表現出來的實力比之咱們的大唐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到了漢末,這些人便紛紛跳了出來,其中你肯定知道不少人”李世民指了指自己的書房,像李承陽介紹到

  “其中一個家族,楊堅也上趕著認他們做了祖宗”。


  李承陽閉目想了想,漢末?東漢末年出三國,那段時間確實比較輝煌,名臣悍將不斷的湧出,當時性楊的?

  “弘農楊氏?”李承陽不確定的問了出來?


  “對,看來你還真是什麽都知道一點,就是弘農楊氏,同時期,還有汝南袁氏,這都是當時的龐然大物”李世民滿意的笑了笑,兒子知道的不少,值得他高興。


  “當時的楊氏,因為忠君愛國遭到殺戮,在當時所有人都在想著取漢室而代之的情況下,楊氏無異是在與所有人為敵,楊家的楊彪鬥董卓,遷都時死死護住了獻帝,而後到了曹操那裏,又為了挽回皇權東奔西走,這才讓遭到了猜忌和殺戮,所以原本和袁氏齊名的楊氏並沒有什麽大作為,楊修作為當時楊家派出來的代言人,也因被曹操猜忌丟了性命”。


  “楊修,是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楊修?”楊修這個人李承陽就熟悉了,傳了多少年的人物,沒想到這人的出身還是如此顯赫。


  李世民想了想“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什麽?楊修是因為摻進了世子之爭才被曹操殺了頭,你這是從哪裏知道的”。


  “嘿嘿,可能是我記錯了,當時看書看得比較亂”李承陽撓撓頭,三國演義裏不是因為楊修太了解曹操的想法才被殺的嗎,怎麽還參加了世子之爭而死的呢,果然還是,和史書有區別。


  “以後看書的時候仔細點,看看你都學到了什麽”李世民沒好氣的指了指李承陽。


  “哪怕這樣的楊氏,也足足傳承了百年,晉朝沒了以後,關於楊家的記載這才消失,隋朝建立後,當時的楊堅也還是認了這楊家作為自己的祖先,以此希望能招攬到更多的人為他效命,當時也確實起到了效果,足可以證明楊家的影響力傳承數百年,到現在還有著一部分影響力”。


  李承陽眼睛一亮“那咱們的祖先不是老子李耳嗎?難不成也是追認?”。


  一張奏折就呼到了李承陽臉上,李世民有些羞惱的聲音響起“哪壺不開提哪壺,咱們家有胡人血統,再不弄個強一點的祖先,還怎麽名正言順的統治大唐”。


  “我那不也是好奇嘛,反正就咱們父子倆,嘿嘿”,李承陽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連忙道歉。


  李世民接過李承陽遞上來的奏折,放回了原位,這才接著說道“當時的袁家就是當時所有士族的首領了,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五個坐到三公地位的人,就是咱們現在的三公,品級上和你等同的官”。


  袁家嗎,四世三公,這前世小孩都知道,李承陽好奇的是李世民後麵的話,眼巴巴的等著李世民給他介紹真實一點的曆史。


  “袁家就是典型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當時袁家一分為三,袁紹帶著一群人,袁術帶領著一批人,而其餘的袁家族人則留在長安,守衛著當時的天子,袁紹袁術在當時都是龐然大物,袁術作為一個目中無人,城府極淺的無知之輩,在起兵之初就能擁有令天下側目的基業,董卓更是放出了殺了袁術則天下盡皆臣服的話,由此就可以看出袁家當時有多大的勢力”。


  頓了頓,接著說道“再說袁紹,一個庶子,和袁術反目後,依然能靠著袁家的威名轉眼就湊出了足以和袁術爭鋒的大軍,這說明袁家的力量遠遠足夠支撐這兩人的軍伍”。


  “要是袁術沒有那麽多缺點,豈不是就沒有劉備曹操什麽事了?”李承陽喃喃自語,李世民這麽一說讓他對曆史有了新的認知。


  “對,袁家兩路諸侯,再加上無數的門生故吏,隻要袁術當初沒有妄自稱帝,那可能也就沒有什麽三國了”。


  像是想到了什麽,李世民捂著腦門帶著羨慕的口吻“而且,最主要的是,當時幾乎所有文官都心向袁家,袁家完全就不用考慮人才的問題,打下一地,自然就會有相應的主官前來到任,把當地管理的井井有條,完全不用再考慮如何治理一地”。


  “所以曹操是被逼無奈的才頒發了求賢令?唯才是舉?”李承陽追問。


  李世民自嘲一笑“是啊,朕現在都想頒布個求賢令,可惜現在還是隻能靠著世家們的人才治理這天下,你看曹操那求賢令,無論品行如何,唯才是舉,什麽人都要,隻要有才就行,你想想當時的曹操是懷著什麽樣的心態頒布的,那個君主希望自己手下的人裏都是一幫無惡不作的人?還不是被袁家逼得”。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