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從前有座山……
隻見截圖裏的那個逼乎答主答道:據方山縣誌記載:
當年的風水大師劉伯溫親自趕到青龍山前,他在青龍山山腳下住了一個月,隨後吩咐人在碑文上刻下八個字“活人勿近,死人勿葬!”
行吧……
青見這才看到第一段呢,就感覺濃濃的裝逼氣息撲麵而來。
活人勿近,人家劉伯溫都住了一個月了……哈?你說他是風水大師不怕?那他首先到底是不是人先?
就他住在那裏一個月都沒事,若不知道他身份的人會不會以為就沒事呢?對於碑文更是嗤之以鼻了。
青見看到第一段的時候就覺得這裏麵的邏輯有問題,也不知道人家劉伯溫大師看到這片段後會作何感想。
會不會當即發起三連否認:不,我沒有,你別瞎編啊!
青見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繼續看向下麵的內容。
“這說起來可能是個悲傷的故事。
我娘在生下我的第三天就死了。”
“嗯嗯???”
青見看到這兩段,當時就有些迷了。
這咋回事啊?!怎麽前麵剛聊到劉伯溫大師,接下來就聊到你自己了呢?而且還是個悲傷的故事,ta娘在生下他的第三天就死了?這跟前麵那一段有什麽關聯嗎?
逼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
青見一臉的膩味,這答主的思維跳躍太快,從傳說跳到現實,緊緊用了兩個段落?
一開始那段描述吧……給青見的感覺還挺神秘的,像是要講述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秘辛一樣,但接下來這兩段吧,青見是有些看不懂了。
前麵說的天花亂墜,下麵就樸實無華且枯燥?
青見這會兒已經沒了剛才那種認真看題的態度,而是把它當成剛編的故事來看了。
隻見第四段對方描寫到:“我娘年輕的時候也是十裏八村有名的漂亮姑娘……”
得,小說的慣用套路。
看到這一句時,青見就已經知道對方要寫什麽了。
如若接下來對方寫到自己是一個絕世美男子的話,青見也就不奇怪了,畢竟開頭寫娘美,不就是為了後來襯托他的帥嘛,平淡無奇的小說慣用套路。
青見不打算吐槽了,他很想看看對方接下去是怎麽編的。
繼續之前的那一個段落:“我娘年輕的時候也是十裏八村有名的漂亮姑娘,她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叫作王江海,王江海父母雙亡是個孤兒,但是學習很好非常上進,想要走出大山去做人上人,但是讀書是需要錢的,為了成全王江海,本來學習成績非常拔尖的我娘輟學,用一擔一擔糧食,一顆一顆雞蛋供養王江海上學讀書,王江海也終於不負眾望地考上大學分配了工作。”
看到這裏的時候,第四段完。
對不起,看著這個段落裏的內容,青見寄幾又控製不住寄幾了。
他還以為這故事的時間線是在近代或者是民國時期,可直到讀到“上大學”跟“分配工作”這幾個字眼的時候,青見這才恍然大悟,這尼瑪的是在寫現代的故事啊?
要知道讀大學還包分配工作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才會有的。
而且還說啥子讀書需要錢?九年義務教育了不了解的?!
再者什麽叫作學習成績非常拔尖的你娘輟學啊?你娘這麽做,她家裏人同意嗎?!
辛辛苦苦地供養女兒讀書,然後女兒突然間叛逆起來,說為了男生能夠走出這個大山,自己選擇放棄了拔尖的學業,為的就是成全男生……別逗了,要是她父母知道了還不打屎她?
還有,這都什麽社會了,還搞男尊女卑那一套,怕不是在搞封建迷信吧?
青見覺得等一下有必要順手舉報一波,如今大好的社會風氣,居然還有人在搞這些東西,舉報,一定要舉報!
而且看這段落樸實無比的文風,還一擔擔糧食與一個個雞蛋呢,你娘操持這些東西的時候多少歲啊,算不算王江海違法使用童工呢?
還有“供養”…“不負眾望”……這些詞匯的用法,青見翻了個白眼,他實在是不想吐槽了,話說對王江海抱有希望的不是你娘一個人嗎?怎麽就不負眾望起來了?
青見再度無語地搖了搖頭,就按照這寫法,一定是那個王江海走出大山之後就開始始亂終棄了,故事情節一般都是這麽發展下去的。
為了佐證這一個想法,青見繼續看了下去。
隻見對方的第五段這樣描述到: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我娘的苦日子要熬出頭的時候……
看到這一句,青見就知道轉折要來了。
緊接著上麵那一句,當他娘要熬出頭的時候:卻傳來了王江海在城裏結婚的消息,跟他結婚的是一個幹部家庭的女孩兒,可以幫王江海再一次的鯉魚躍龍門,我娘受不了這一個刺激,一下子就瘋了!
果不其然,青見押題押中了接下去故事的發展情節,由一個感人至深的賢妻故事發展至一個為了自己前程而始亂終棄的渣男形象。
俗,太俗了……
青見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配合著假裝很氣憤地樣子,然後破口大罵一句渣男啊?
本來吧,看到故事情節這麽假的時候青見打算就不看了,不過出於對標題“中國有哪些關於龍的傳說”的好奇,青見忍著要瞎眼的風險,繼續看了下去。
這一次他打算直接一口氣把它看完,不再中途忍不住吐槽了,那樣子就愧於他自身的修養,畢竟青見一直都認為自己是臨危不亂的那種人。
第五個段落已去,青見看向接下去未看完的部分。
“有一天晚上,我娘穿上了自己為自己縫製的大紅嫁衣,上了青龍山,赴了死。”
大紅嫁衣,上山赴死……青見讀到這裏的時候怎麽感覺狗血劇情一下子亂入到靈異情節了?
“忍住忍住!!!”青見告訴自己要淡定,他發過“毒誓”的,不再吐槽,而是把全文看完。
按捺住心中那份想吐槽的心,青見繼續看截圖。
“不是在青龍山上跳崖,也不是在青龍山上吊,上青龍山這件事,本身就是必死無疑的!
在青龍山上有一座古碑,碑文上有八個字:活人勿進,死人勿葬。按照字麵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活人進去了就出不來了,死人葬進去就不詳。這八字古碑傳說中是大明的開國丞相劉伯溫親手立在這裏的,按照方山縣縣誌上的記載是這樣的……”
打住!
青見覺得自己看到這裏的時候有必要指出來一點文中的錯別字和曆史常識了。
是不“祥”而不是不“詳”,大明沒有丞相這一官職,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就把丞相這位置給撤了,以六部分理全國政事,並形成內閣製,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敲黑板,劃重點,高考要考!
青見在心裏麵不由自主地呐喊了一句。
緊接著他才繼續看截圖:大明洪武年間,有九龍拉棺從天而降,降於青龍山,天下能人異士紛遝而來,登青龍山而觀九龍拉棺奇景,然而登山之人卻無人生還,官府大驚,層層匯報之後,劉伯溫親自趕到青龍山前,他在青龍山山腳下住了一個……
看到這裏,截圖已經到尾,剩下的內容也看不到了。
隻是讓青見有些無語的是,這截圖裏的回答跟標題有啥半毛錢的關係?
人家問的是中國有哪些關於龍的傳說,瞧這截圖裏的回答,除了青龍山的命名跟龍有關之外,還說了些什麽?
答主他娘的貌美如花,他爹的渣男本渣,可惜了,沒說他自己是美還是渣。
這段故事給青見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從前有座山”那種故事來得一樣魔性,怕不是這座山就是青龍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