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理清思路
當然,因為局勢問題,所有的思路我們都必須往壞的方麵想。
高大人說到了前提。
夏小麥和萱王爺夫婦相視點頭。
就是因為太子的影子籠罩,他們才會覺得如此慎重和棘手。
之前我也隻是聽說了這個事,今日王爺來詢問我的意見,我便立刻讓萱王爺去府衙‘突襲’,為的就是初步的判斷府衙是否存在問題。
高玉卿說著看向萱王爺。
正如劉夫人的描述,你第一次詢問方捕頭,他有問必答,甚至讓你覺得就是早有準備的,那麽今天麵對萱王爺的突然到訪和巨大壓力麵前,方捕頭就很難從容麵對了。
高玉卿一說,夏小麥突然明白了萱王爺在府衙的時候,問話直接還時不時的提起皇上,原來就是為了這個。
所以這個方捕頭心裏一定埋了事情,才會在麵對萱王爺的時候,表現的和我看到的截然相反。
夏小麥問道。
嗯,是的,但是他的情況也分兩種。第一,迫於太子和王爺的紛爭壓力,他這個小捕快想要明哲保身,所以發現了什麽也當沒發現。
一聽這話,夏小麥心裏有些不讚成。
第二,他被楊氏買通或者被楊氏背後的人買通。針對於他第一次見劉夫人的反應,這個可能性更大。
高玉卿分析的有條有理。
那……文大人呢?
萱王妃皺眉問道。
這個不好說,跡象不明顯,他畢竟是個官場老油條。但是,如果他又問題,那麽審案當天,他一定會引導案子走向。
高玉卿畢竟是凡人,他不能預知所有的可能。
高大人,我自己再調查自己的店鋪員工,並且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了。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
夏小麥虛心求教,她有些急切。
我們要首先驗證方捕快調查的結果,其次我們要找尋其他的證人。
高玉卿指出兩個方向。
驗證調查的結果分幾處。驗證楊恕當晚點的藥膳內容,這個想必劉夫人已經做過了。
夏小麥點點頭。
再個,驗證吳寬、鄭少嵐的證詞和關係。這個不光是各自詢問這個兩個人,還需要調查他們兩個家庭背景和共同的朋友圈子,也就是他們在學院裏的情況。
吳寬和鄭少嵐作為目擊楊恕帶回藥膳並且喝下的證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後就是關於楊氏和楊家的問題了,這個是最麻煩的。
高玉卿說到這裏又皺起了眉頭。
楊氏是受害者,她找林貴妃、去鬧事的行為……如果整件事都是太子在背後指使或者操控,那麽楊氏的某些行為就說不通了。
高玉卿沒有明說,萱王爺他們也覺得不太可能。
楊氏總不可能參與害死自己唯一的依靠和親生兒子吧?
一時間,夏小麥有些沮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整個案子才會讓她覺得棘手。
楊氏的問題,還是可以先調查楊家的家庭狀況,楊氏母子的關係等等。
高玉卿微微思索之後說道。
尋找其他的證人,這個會容易很多。‘膳禾館’當天的客人,三個人返家途中的路人,以及楊氏的鄰居。
至此,高玉卿簡單的分析完了整個案子,夏小麥已經有些跟不上思路了,但她更欽佩高大人的敏捷思維。
專業的就是專業的。
夏小麥是外行,她隻能走一步算一步,這樣非常的被動。
高大人給出的意見,夏小麥便有了目標,主動調查,這樣在開堂審理的時候,夏小麥就知道該如何為二柱‘辯護’了。
隨後,萱王爺客氣的要請高大人吃飯,高大人以還有公務在身婉拒了,萱王爺便出去送高大人。
小麥,皇上在關注這個案子,太子又虎視眈眈,為了避免日後太子借口王爺幹預來質疑審案的結果,王爺隻能出麵幫你這一回,剩下的得你自己來了。
萱王妃誠懇的說道。
王妃,別這樣說,我什麽都不懂,王爺出麵不說,調人供我差遣,還請來了高大人,我已經非常感激了。
夏小麥搖了搖頭,說道。
太子他們就是想借著這個案子,牽扯星辰,繼而打擊王爺,我不能讓他們得逞。王爺不介入才是最好的,不然星辰回來定然會責怪我的。
夏小麥真心誠意的說著,她能看的出來王爺王妃是想盡辦法幫助她和家人的。
你理解就好。如果缺人手,你再來找我。
萱王妃苦澀的笑了笑。
萱王爺返回,夏小麥寫過萱王爺之後,便和他們分手,離開了酒樓。
青兒一直在樓下等著,百無聊賴。
夫人,我們現在去哪裏?
青兒問道。
還是先去‘養生館’吧!
夏小麥看著三竿之上的太陽,心裏還是最擔憂養生館再出什麽問題。
尤其擔心楊氏去鬧騰。
顯然夏小麥多慮了,養生館沒人鬧事,因為膳禾館的影響和夏小麥的限客措施,養生館的人也並不是很多。
夏小麥和青兒趕上了瑤兒她們吃飯的時間,正好跟著解決了午飯。
吃完飯,夏小麥、瑤兒和三丫單獨說了會兒話。
大嫂,你是說你又去府衙了?怎麽樣了,他們怎麽說?
三丫關切的問道。
我見到了文大人,後天他就會開堂審理這個案子了。
夏小麥看著她倆,直接說道。
後天?
瑤兒驚訝的和三丫對視。
這麽快?大嫂,二哥會怎麽樣?你有什麽辦法嗎?
三丫緊張起來,希冀的看著夏小麥。
經曆了這些時日,她見識了夏小麥獨當一麵和維護親人的氣勢,不知不覺中,她將對劉星辰的依賴轉移了一些到夏小麥的身上。
我還得去尋訪一些人,所以沒有時間再過來看著‘養身館’。不是為了生意,而是不能讓‘養身館’出事成為楊氏和府衙質疑我們的把柄。
夏小麥認真的看著兩人。
錢什麽的,夏小麥不在乎,她也不想家人誤會自己。
小麥,你這是什麽話。
瑤兒責怪小麥不信任自己。
大嫂……
三丫想起後來回家得知二嫂說的那些過分的話,她自己也曾經和二嫂一樣的想法,不免有些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