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青琴詠歎> (十八)

(十八)

  乘著這樣的勢頭,她接連發表了後邊的文章,第二篇……第三篇……以至如開了閘的洪水一泄不可停止,在多篇文章中有兩篇老師又重點推薦給了學生,而且如第一篇一樣讓葛碧潭在課堂上朗誦。這裏有必要舉薦出來,以饗讀者,不然難免影響閱讀情緒。分別為:《文化是國家強盛的基石》、《從慘痛的教訓中崛起》。


  文化是國家強盛的基石——

  從漢初統治看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靈,是一個民族的人文基因,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名片。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已被中央政府作為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文化的軟實力比起強大的軍事,強大的經濟硬實力而言,它展現的是一個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是軍事、經濟乃至政治的基礎。


  中國曆史發展到盛唐可謂超級大國,以至延續到清朝前期,支撐起強大國家的是經濟、軍事實力,更是文化的力量,這一力量具體來說就是黃老的道家文化和孔孟的儒家文化。出世與入世這樣兩種似乎對立的學術觀點實際是兩種高超的政治智慧,運用得當都可以使社會安定,國家強盛。


  漢初高祖至文景信奉黃老無為,修養百姓,不僅撫平了春秋戰國五百餘年間戰亂頻仍帶給老百姓的傷痛,而且在幾十年間使國家實現了富庶。今天免征農業稅,農民笑逐顏開。當下商品經濟已占主導地位,農業稅比率少到了個位數,文帝時完全的農耕經濟,三十稅一,可謂兩千年君主製度下最低稅率,如此給武帝積聚了足夠的窮兵黷武的財力。這番話的意義在於,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軟實力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如果漢初統治者不能正確選擇黃老作為治國安邦的理念,誰能保證劉邦不重蹈秦始皇速速滅亡的覆轍。難道秦朝的短命不與焚書坑儒蔑視文化現象相關聯嗎?


  漢初君臣的共識共動,奠定了漢朝強大基業的基礎,他們之所以遵循了無為的方略,在於有強烈的民本意識,這難道不是儒家精神的深刻體現嗎?孟子曾言“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賤。”這是閃爍著萬道光芒的民主思想,在距離我們今天不太遠的古代,能有這種想法,雖不是儒家思想體係裏的主流意識,但也可以看出其先進性的一個側麵。儒家用世為民是漢初統治者的思想實質,道家無為是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的形式。兩種文化的有機結合,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漢族。


  儒家思想在之後的封建時代成為意識形態的主流,對於等級秩序的建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樣的秩序往往被今人唾棄,如果能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認識還是有積極意義的。那時的哲人不可能超越農耕現實而誕生商品經濟條件下的民主思想。


  君臣的尊鄙靠儒家學說維係,漢武帝數十年征伐匈奴,國力耗盡,身後給幼小皇帝留下一個爛攤子,得力於霍光的輔佐,才有了社會的安定。麵對皇權無覬覦之念,人性得有多大的約束才能做到,這就是儒家思想的力量,霍光上承周公,下起無數忠臣。周公倡導禮樂,規範社會秩序。孔子率領三千弟子研習禮樂形成儒家學說,給中華民族創造了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正是這份傳統文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使我們的民族以儒雅的特質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從慘痛的教訓中崛起


  “文化大革命”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一次深刻而影響深遠的教訓。


  新中國成立不久的這場史無前例的運動,將華夏優秀的傳統文化破壞得幾乎殆盡。所謂“破四舊,立四新”是一種妄談,造成文化斷裂,文化缺失,它給社會帶來的災難被曆史審判為十年浩劫。教訓是慘痛的,是發人深思的。


  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民族意識。中國號稱文明古國,而且是唯一沒有間斷依然存續的國家。這一光榮無比的稱謂就是依靠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支撐起來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道家與儒家文化。老子的《道德經》雖隻五千字,但其思想內涵博大精深,世界範圍的辯證法由老子的智慧而萌生,他的無為理念成為古往今來清高士子的精神樂園,給人性反樸歸真以高明的詮釋.孔孟學說不僅規範了社會秩序,更是塑造了層出不窮的仁人誌士,為士子積極入世給予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正是儒道文化鑄就了華夏民族的靈魂。豈能是說破就破,說立便立,立起來的也是空中樓閣,甚至是海市蜃樓。


  撥亂反正,“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曆史的教訓更值得汲取。尊重傳統,崇敬優秀的民族文化,才是一個民族對待自己文化唯一正確的態度。文化的本質屬性重在繼承發揚光大,如此才能發揮其教育人,熏陶人,塑造靈魂的功能。失而複得彌珍貴,近年來國學熱成了時尚,這是華夏兒女在經曆失去傳統文化的痛苦中自覺反思並覺醒的結果。國學熱不僅點燃了國內的熊熊大火,而且燃遍了全球。我國政府在不少國家設立孔子學院,使國學走出國門,在世界大放異彩。沒有文化的年月,是精神荒漠化的時期,失去精神生活的人類,隻能將進化變為退化,而退化就意味著衰敗.麵對如此嚴峻的事實,有識之士投身文化複興便成為曆史的使命。作為一名大學生,能生活在文化複興的年代是一種幸運,我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大學裏通過中華文化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力量的巨大。漢初以黃老無為治國不僅撫平了春秋戰國五百餘年戰亂頻繁帶給老百姓的傷痛,而且在幾十年間使國家實現了富庶。漢武帝又以儒學安邦。在漢朝,正是儒道兩種文化的結合,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漢族。唐朝的強大是多方麵的,其中影響最深遠的便是文化傳播與文化輸出,至今日本還有深深的烙印。明朝統治黑暗依然延續了二百餘年,靠的是儒家思想武裝起來的諍臣仁人在杖刑下血肉橫飛仍然堅守信仰為民請命。清朝是漢人心目中的異族統治者,政權堅持比起夏、金、元久長的根本原因,在於清初幾代帝王對於漢文化的高度重視。五胡隻知皇權,不知儒道,走馬燈罷了。


  文化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走向,文化決定著一個民族的複興。國家強則文化強,文化強則國家更強。正是國人對於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將文化複興提高到了國家的高度。文化的複興正引領著民族的複興,國家的強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