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五節 大宋的錢那去了
還說。
那事有什麽可再說的。
陳傅良搖了搖頭:“我能說什麽,我說的再多也沒用,我說若有用,我也不會給絳哥兒你當這一個泉州知府。我能辦的事,就是盡可能讓泉州好一些,其他的地方再說吧。幾百年就這麽過來了,也不差這幾年,幾十年的。”
陳傅良確實不想說。
因為他在三財司任過職,雖然短,卻接觸到一些內幕。
大宋的國庫支出一共分六大塊,依支出的費用排第一的軍費,第二是是歲幣。
若韓絳問,歲幣之前不是才三十萬貫,又加到了一百萬貫嗎。
陳傅良知道,明麵上是這麽多,事實上不止。
之後,每年還有對金國勞軍的三百萬兩銀子。這筆錢是從宋軍賞賜中扣出來的。
而後,排第三、第四的是官員俸祿支出,皇家用度支出。
接下來是水利、道路等支出,最後是其他支出。
這六塊合起來,就是大宋每年的財政支出。
俸祿支出數量很可怕。
陳傅良知道,在真宗時代,大宋全部的官員不過萬。而眼下,官員五萬。
吏員是官員的十倍不止,各級官員配備的隨從、馬匹等支出也要算在內。
這還不算,沒有官位,隻有虛職的那一大票人。
皇室支出也很恐怖。
仁宗時,皇宮內隻有二百多人,加上太監不足三百。徽宗時,僅宮女人數就過萬人。
後來,高宗重建宋室,因為靖康之役,宮裏沒人了。
高宗一朝宮女最終也沒有超過五百人。
可眼下,又有四千多人了。
宮裏,每天僅絲綢消耗就高達一千二匹。
這就多嗎?
不多。
說先帝在紹興的皇陵,聖旨有明文,要節儉。
結果花了錢三百五十萬貫、絲五百萬匹、銀一百五十萬兩,很節儉。
還有一筆巨大的支出。
依宋律,皇帝每三年一次郊祀,這筆錢經常會算到軍費開支裏,隨便就是一千多萬貫,這不止是調動軍隊的錢,更多的是給宗室的賞賜。
所以,大宋每年真正的支出大頭隻有三項。
軍費、俸祿、皇家。
皇家占一年財政的三分之一,俸祿占了四分之一。
什麽一年萬萬貫收入,七成至八成給了軍費,全是騙平頭百姓的。
說話間,兩人進了陳傅良書房。
陳傅良在書架上取下三隻小木盒放在桌上:“朝廷急報,讓福建路備布匹五萬,糧草三十萬擔,朝廷要發兵攻打宛城。”
這是正式的朝廷公文,韓絳沒看,他隻需要知道內容就夠了。
陳傅良打開第二個盒子:“因為這些物資,七成以上要從泉州碼頭往北運,所以家裏怕我從中作梗,便安排可靠的人送了密信,信我已經燒了,隻有空盒還在。”
韓絳麵前的盒子是空的。
陳傅良說:“這枕頭風很厲害,這一招當真是百試百靈,史彌遠家大娘子說動了官家出兵,領軍的總兵官是楊次山,監軍是蘇師旦。”
聽到楊大法的名字韓絳愣住了。
陳傅良知道一些,也猜了一些,陳傅良說道:“蘇師旦估計會死,真死。孟家那小子也會死,假死。蘇師旦應該是你爹給五將軍的一個交待,這次出征半數的主力來自建康軍,卻沒要建康軍中的將軍。”
韓絳點點頭,他也大概猜到了。
陳傅良繼續說:“我還知道,葛相公這次在朝堂上立了大功,作為二品官知建康府,能調建康軍一萬主力出來,朝廷是很滿意了,認為他分化與消弱了建康軍的力量。”
韓絳問:“蘇師旦,為何是我爹給五將軍的一個交待。”
這問題,陳傅良隻回了一句:“因為他不配與我等為伍,有些事不能說放下了回頭了,過去的事就可以不提,這賬總是要算的。”
韓絳大概懂了,也就是說蘇師旦的人品與官風,這些人不僅僅是看不上,而且痛恨。
陳傅良把第三個盒子推到了韓絳麵前:“這是我認真篩選的名單,有些是我的學生,有些是沒有中舉卻有才的人,這些人有些還在家鄉,多是兩湖、兩江的士子,兩浙的士子暫時不要調用,他們在錢家的學堂讀書,再過半年吧。”
人。
眼下最大的缺口不是錢,而是人。
陳傅良給韓絳倒上一杯茶後問:“絳哥兒,聽說你要參加明年初的磨勘。”
“恩。”
陳傅良問道:“你會磨勘嗎?”
“不會。”韓絳是實話實說,他根本就不知道大宋的官員考核是怎麽一回事。
陳傅良又問了:“那麽,你會出考題嗎?”
考題。
嗬嗬。
韓絳突然就笑了。
看到韓絳這種笑,陳傅良不由的一哆嗦。
“出題,我會。”
陳傅良指了指自已:“考我。”
“當真?”
“恩。”
韓絳心說,陳傅良老先生你自已找虐,別怪我。
韓絳頭三道題就是惡夢難度的。
穿越前國考的一道財政支出預算專業級考試題、一道財政審計類碩士級別的考試題,以及一道經濟金融類,以泉州上次錢荒為原型套的題。
陳傅良是學者。
他喜歡知識,也喜歡教授知識。
當然,也喜歡挑戰有難度的。
他在大宋的三財司中的度支司作過一年的官,三財司是鹽鐵、度支、戶都三司。
這三題隻針對一州。
一刻鍾過去了,韓絳杯裏的茶都已經淡如水,陳傅良還在為頭一題抓頭發。
這題也太繞了。
處處陷井,處處坑。
這是正常人答的題嗎?
兩刻鍾後,陳傅良認慫了:“絳哥兒,換一道題,問政務的,最近我對政務有所心得。”
“好。”韓絳緊接就是一道地獄級的難題。
“八歲的孩童,可以農戶家裏的半個勞力,在人丁稅的壓力之下,這個八歲孩童一年能掙到的錢雖然不多,但也能幫家裏作許多事。而上麵要求教育普及率,這個八歲孩童必須去讀書,這樣的矛盾如何化解?”
陳傅良差一點掀了桌子。
這那裏是八歲孩童是去作工,還是讀書的選擇題。
這一題關係到了民生、稅收、經濟、教育,一州發展方向,大政策等等,一套體係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