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貞觀家教有點躁> 第164章 年終獎的煩惱

第164章 年終獎的煩惱

  太極殿上早朝。


  想起上朝這事就感覺煩惱,張濟安已經有好幾天沒有上朝了,大半夜的不讓人睡覺,這是瞎折騰呢。


  好好睡覺做夢他不香嗎?雖然老李皇帝上了年紀,在朝堂上必須要參加早朝的大臣們,大多也都是年老瞌睡少,可是我剛剛二十出頭,瞌睡正多的時候。


  想到這裏,他就有點不得不佩服李泰和李承乾這兩個家夥了,這兩個家夥一個三十不到,一個二十出頭,居然每天早朝都要參加,絲毫沒有瞌睡。


  尤其是李泰,那身體至少也該快有兩百斤了吧,不是說肥胖的人都瞌睡多嗎?這家夥怎麽沒瞌睡?

  而且,這兩個家夥似乎白天也沒有睡懶覺的意思,還有,晚上火爐燒的呼呼響,屋子裏邊那麽溫暖,他們居然也能夠如此清醒。


  張濟安突然想起當年他在暖氣很熱的教室裏邊上課的情形,一不小心就上課打瞌睡,然後被老師用粉筆頭丟。


  當時老師的粉筆頭可是百發百中,估計也是經常丟練出來的,他的額頭上幾乎每隔兩三天就會有幾個白點點,有時候還會出現在鼻梁上,就和戲台上的奸臣一樣。


  看來這是天賦,有的人天生就瞌睡少,尤其是老李家的人,善於折騰,那瞌睡就更少了。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所以他們才精力充沛,才會可勁兒的折騰吧?


  早朝的事情依舊是一些日常事務,現在到了冬天,問題似乎少了一些。


  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來搗亂,一來在秋天的時候被張濟安一仗打斷了骨頭,二來這天氣寒冷,草原上早已經下了大雪,無法南下。


  而且,到了冬天,也談不上什麽農業生產。大唐說到底還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生產依然是這個社會最主要的生產活動。


  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所謂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才是最合適的生活節奏。


  其實這些大臣們也不想在這麽寒冷的天出來上朝,畢竟現在也沒多少事情,除了個別有官癮的上朝狂人之外,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貓冬。


  隻不過大唐有大唐的規矩,雖然李世民本身是一個從來不講規矩的人,但是他卻不允許別人不講規矩。


  你們都不來,我一個人坐在那麽高的椅子上給誰看呀?要不然老李偶爾發發火也找不到對象。


  做臣子的,就是給皇帝刷存在感的背景板。


  當然,這個時候大唐的朝堂上有時候也會很熱鬧的,一點不比平時單調。


  畢竟這個時候正事兒沒有多少,大家也都閑得慌,不鬧騰出點事情來,就顯得這個上朝沒有實在意義。


  而且,要是真的不折騰出來一點事情,這樣也顯得自己在這段時間裏邊沒有做什麽工作,這不是白白的騙皇帝陛下的俸祿嗎?

  沒辦法呀,平時大家都要忙著務實,現在到冬天了,適當的搞點務虛的工作也挺好的。


  如果換成其他某個朝代的皇帝,比如換成西晉或者北宋,這時候大家就坐在這兒講講哲學,坐而論道也挺好的。


  偏偏的咱們這位天可汗陛下喜歡折騰,所以坐而論道就不香了。


  在這個時候就是文官們開始表演的時刻,那些武將們在這個時候隻會抬杠。


  當然表現最好的,最積極的也最讓李世民喜歡看的自然是最早跟著他的那些班底們,秦王府十八學士。


  蘇勖今天成了早朝的主角。


  這家夥是老李皇帝的親家,他兒子蘇瑰,尚了老李皇帝的第十個女兒南昌公主。


  從去年開始,這家夥就奏請老李皇帝,願意在魏王李泰的領導下編撰一本大唐的地理著作,這是為大唐畫像的好事,老李當然是樂見其成。


  當然靠他和李泰兩個人顯然是完不成這個事情的,後來陸續參加進去的,還有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


  這些人直接在外王府裏邊弄了一個編纂辦公室,經過十幾個人一年時間的艱苦奮戰,這部大作終於完成了,要比李恪前段時間交上來的那《本大唐地理誌》內容豐富的多了。


  老李皇帝很開心,畢竟,李恪的那本書,一共也就十幾萬字,而且把字還寫得比較小,裝訂了厚厚的一本。


  內容當然還比較全麵,隻不過就是寫的稍微簡略了一點。


  而李泰今天上的這本《括地誌》,看起來就要比李恪弄的那書有排麵的多了。


  李泰這家夥更加體貼老李皇帝,老李皇帝常年熬夜批閱奏章,最近視力有點下降,看小字有點模糊,不太清楚,所以李泰他們將這本書的字體寫的稍微大了一點。


  沒錯,就是稍微大了一點,一個字大概就分李恪的那本書的字數的不到十倍。


  老李皇帝一看,立馬覺得前段時間李恪弄的《大唐地理誌》不香了。


  本來字數比李泰的這本書少得多,最多也就是14左右,還把字寫得那麽小,老李一到晚上翻開那本書想看的時候都感覺頭疼。


  最後還是張濟安給他弄了一個放大鏡,這才看起來稍微舒坦了一些。


  這個吳王,把字寫這麽小,還讓不讓我看了?

  簡直不為人子!


  瞧瞧青雀,多理解老爹的心思,字寫的這麽大,雖然比不上一個核桃,但是也有個杏核那麽大了,一頁上字也不過一百左右,看起來就是舒坦。


  當然就是翻書麻煩一些,看不了十句話就得翻頁。


  可是他看起來有排麵啊,整整五百五十卷,起碼這麽一看有分量啊。


  什麽叫做著作等身?

  這整整五百五十卷,疊起來接近兩丈高,那都接近三個人的高度了。


  字數將近六十萬!

  在這個時代,近六十萬字的書可真是大部頭啊。


  一本《史記》,也才五十二萬多字,就讓司馬遷能夠吃近千年。


  這書要是流傳下來,老李皇帝甚至想著,自己在文壇上的名氣是不是就能夠和司馬遷相提並論啊?

  文章西漢兩司馬,地理大唐一老李。


  我呸,老子是皇帝,和一個受了宮刑的家夥放到一起比,太不吉利了。


  雖然說這書不是他自己寫的,可是這是他兒子寫的啊。


  算了,是在他兒子的領導下寫的,那和他兒子寫的一樣,就相當於是他兒子寫的。


  當然也相當於是他寫的,沒有老李皇帝的指揮和英明領導怎麽會能夠出來這樣的煌煌巨著啊?


  於是,老李一開心就開始撒錢。


  賞!必須賞,兒子要賞,親家要賞,幹活的人也都要賞。


  當然,在這個時候也有不開眼的。


  比如岑文本,就小聲的說了一句,“和吳王殿下的《大唐地理誌》比較起來,此書似乎多了些風物記載,與農事並無多大涉獵和指導作用。”


  掃興,一個文壇盛事,怎麽和泥腿子掛鉤起來了?

  這下不但蘇勖不開心了,就連李泰也狠狠的剜了岑文本一眼,在心裏邊的小本子上給他記了一筆。


  最主要的是老李不開心了。


  文化人的事情難道你不懂嗎?這些年你一直是在冒充文化人嗎?

  那是我兒子領導的,我親家領頭的,當然還是朕負責立項的。


  如今到結項的時候了,你給我站出來,說這東西沒多大的實用價值,你這不是要否定本皇帝的豐功偉績嗎?

  其實岑文本並沒有其他的意思,他隻是怕老李皇帝撒錢撒過了頭。快過年了,大唐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今年的年終獎還希望能夠多發幾個呢。


  再說了,他以為老李皇帝在這些事情上不會太過於賞賜的,畢竟當初李恪上《大唐地理誌》的時候,卻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賞賜。


  可是看老李今天的這架勢,不大出血是不成了,段綸已經私底下叫了幾次窮了。


  岑文本一看有引火燒身的意思,馬上來了個以鄰為壑,禍水東引,趕緊給段綸一個眼色。


  這是一個陽謀,段綸明知道這事說出來會遭人恨的,但是卻不得不開口了。畢竟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皇帝隻是一道聖旨,具體操作還要他來。


  發的多了老李心疼,而且說實話也不可能多發,國家還沒有多少錢。


  今年打了兩次仗,侯君集和高昌幹了一架,張濟安和薛延陀幹了一架,這玩的都是燒錢的遊戲。


  現在民部的倉庫裏邊,快能舉行老鼠田徑比賽了。


  如果錢發的少了,下麵的臣工自然是有怨言的。皇帝陛下都說了讓你發錢,可是你卻給我們發了這麽一點點,發的又是國家的錢,不是你段綸的錢,憑什麽這麽摳摳嗦嗦的?

  當然,抱怨老李皇帝是不可能抱怨的,一輩子都不能抱怨。當臣子的還要講一點武德,耗子尾汁。


  於是隻能抱怨民部尚書,誰讓你是管錢的?

  總而言之,皇帝是好皇帝,就是管財政的不是好部長。


  這民部尚書當的累的。


  如果再讓老李皇帝今天這麽大賞了一筆,估計今年的年終獎就要喝西北風了,到時候他老段的脊梁骨能被官員們罵斷。


  討價還價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老李皇帝強忍著要提著刀子砍人的衝動,做出了一些適當的妥協。


  最後段綸發現,李泰看他的眼神都變了。


  斷人財路的事情不好幹啊。


  而李承乾則在旁邊幸災樂禍,哼,反正我是編不出來這樣的書,所以也拿不到這獎金。不過我拿不到,也不情願看到你能拿的多。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皇帝的兒子之間同樣適用。


  就在段綸愁眉苦臉的時候,尉遲敬德發言了,“沒事,年終的時候可以給大家發一些咱們溫暖碳行的煤炭票,朝廷采購批發價,便宜。”


  這倒是讓李世民吃驚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家夥居然連批發都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