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養個郎君考狀元> 065 走火入魔讀書郎

065 走火入魔讀書郎

  昨天的事讓薑儀非常的鬱悶,中午那場‘意外’讓幾個食客趁亂不付錢就跑了。


  不過也不能完全怪人家,人家米粉沒吃幾口,還壞了心情呢。


  所以薑儀當場讓剩餘沒跑的食客全部免了單,並好言笑臉送人離開。


  然後迅速叫人清理並用水清洗幹淨,但是味道還有殘存,導致下午生意直接受到影響。


  今天早上,她早早就做了準備。


  中午時分,兩個挑大糞的又來時,剛剛進巷子口,就被一個大漢不小心碰到,兩個挑夫真的摔倒在糞堆了,還摔斷了骨頭。


  同樣的招式用兩遍就是昏招。


  接下來兩天,高效率的陳治和大馬哥終於換掉了車隊裏三四個不願同心的車夫。


  並很快招齊了人,加上之前的老員工,一共二十個精神而壯碩的青壯漢子。


  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窮苦人太多了,有口飯吃,有地方住,還有高工錢的工作,自然個個爭著做。


  安排好這些車夫工作之後,陳治在粉店門邊,靠近雜貨部的牆邊擺了兩張桌子,吩咐隻要沒出車,有空閑的車夫,就到粉店門邊的牆角喝茶休息。


  晚上,叫車夫二人一組,輪流去粉店拚桌子睡覺。


  這招果然見效,這樣一來,店裏的不太平的事就沒有了。


  又過了幾天,坊間開始傳出奇怪的流言。


  很多人開始說;螺螄粉的湯頭是用人骨頭煲的。


  這流言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特別是吃過螺螄粉,又比較愚昧的人,個個聽得臉色蒼白。


  而且傳得很快,讓粉店的生意一下差了很多。


  薑儀被氣笑了。


  不過這樣的事她在前世就看見過,當時有流言說幾家生意最好的螺螄粉店,他們湯裏的油是用火葬場裏熬出的油煮的,還放了罌粟殼進去煮。


  這樣荒謬的話在哪個年代都很多人信,流傳到附近幾個縣市,還上了新聞。


  愚蠢盲目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於是薑儀就每天當著食客的麵煲湯,還把湯頭放在灶頭前麵,讓食客自己加湯水。


  這樣食客在舀湯的時候可以看到湯裏的東西,流言很快就不攻自破。


  這些事都是薑儀獨自應付,並沒有和在認真讀書的步儒說起。


  如此水來土掩過了幾招之後,策劃這些事的背後黑手似乎發現這些小動作搞不倒人家,便消停了三四天,沒有了動靜。


  薑儀心中冷笑;“黔驢技窮沒招了嗎?”


  …………


  這天吃過晚飯,她在相公的房裏呆了半個時辰,軟磨硬泡的讓相公讀《尚書》給他聽。


  自從上次的事情之後,步儒讀書更加勤奮,以往也很認真,但該吃飯還是會出來吃飯,偶爾和大家聊聊天,或者外出散散步。


  現在勤奮起來,經常廢寢忘食,不但吃飯沒空出來,基本上都是書童拿進去,他邊吃邊看書,還經常熬夜。


  每天就是不停的練字,背誦四書五經,理解注釋,深究文中含義。


  甚至有兩次半夜叫醒趙夫子請教問題。


  完全像著了魔一般。


  這麽勤奮的原因,就是離科考時間越來越近了,據說本縣的科考時間已經定下,就在明年三月初六。


  現在是十二月中旬,隻剩下三個月不到的時間。


  如今的他,太渴望自己能考中了,因為心中有一個想要用生命去保護的人。


  所以他很不願意有外人來打擾他學習的。


  當然,這外人自然不包括薑儀。


  說起這五經中的《尚書》,此前他還鬧了個笑話,一開始他不知道,拿起五經苦讀,後來趙夫子說起才明白,科考時的五經題,每個考生隻需選任意一書回答即可。


  不用五經都讀遍,隻需選出一本,主修讀透就可以了。


  五經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


  這些書是數千年以來,這個文明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


  孔子就曾經修六經,除了以上的五經之外,還有一本《樂經》,可惜這本書後來失傳了。


  他修六經時說過;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意思就是;去到一個國家看到當地的風俗,可以知道該國的教化,國民溫文爾雅,性情柔順,樸實忠厚的,是《詩經》教化的結果。通古博今,知道遠方的事是《尚書》教化的結果。心胸寬廣,坦坦蕩蕩的《樂經》教化得好。如果是潔身自好,為人沉靜又細致入微,是《周易》教化得好。為人端莊,勤儉而對人尊敬,是《禮記》施教得當。擅長寫文辭令,文采斐然,是《春秋》的功勞。


  趙夫子當時建議他選最多人修的《詩經》或《春秋》作為本經,理由是多人學,容易和別人交流,而且在本縣治這兩本經書的前輩,名師比較多,容易去請教。


  但是步儒選了卻選了《尚書》,這個‘尚’字,通‘上’,意思是上古之書。


  這書從上古堯舜禹三代開始記載,理學家朱熹在中庸做序言時說;儒家聖聖相繼的十六字心傳,就是出自尚書裏的大禹謨。


  其實選這本,還有薑儀的暗示。


  用這本書做本經的人少,那麽考試時也比較能出眾。


  因為以前考秀才和舉人的時候,有五經試士的說法,就是選出最優秀的第一名之外,從二到六名是要分別從五經中各選一個最出色的,稱為五經魁。


  後來這個被廢除了,但是在考官心裏,多少還是有一種潛意識,就算本縣治理《春秋》的多,但也不能讓名列前茅的都是《春秋》的人。最少在前十名中,五經的答卷可能都要有。


  而且人相公選這本書,是因為她在前世比較係統的讀過這本書,最初是因為看一檔叫《百家講壇》的節目,看到一位名師解讀這本書,綜合了這位名師的見地,她又認真的研讀一段時間,多少有一點心得。


  這些心得是經過幾百年,無數的名師總結出來的,如果能在潛移默化中,暗示的方式和他討論,這個不笨的相公,最少能吸收個七七八八,這七七八八的心得,在這古代應該能有所為。


  這就是薑儀每晚磨他半個時辰讀尚書的原因。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