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死局
“仇池已經有不少臣子遞了奏疏,請師姐自立為帝。當然,也有人上書認為女子稱帝不合法禮。”
“若是稱帝,無論南宋還是北魏,恐怕都不會坐視不理。若不投靠一方,最差的情況,便是被兩方夾擊。”
“若是不稱帝,仇池已經兼並整個西北,師姐若無服眾的身份,怕是難以治理如此大的國土。”
“王五郎和謝九郎出使北魏,必定會被北魏問及此事,我們要在那之前,商討出個對策。”
雲道生很快便將這兩日諸位行者爭論的重點複述出來。自從救世軍返回仇池,關於檀邀雨是否稱帝這件事就已經成了重中之重。
如今仇池的朝堂中多是中青年的臣子,雖也因此有所議論,卻很少切中要害。反倒是滿翠樓裏的討論日益激烈。
秦忠誌清楚,此事是沒有個完全的解法的。無論稱帝與否,檀邀雨都將麵對不斷疊加的困難。
為防行者們一言不合動起手來,秦忠誌隻能從中調和道:“此事的確難做決斷……”
可還不等他話說完,便有一位行者起身道:“有何難做?行者樓所奉行的是道宗正派,求的是無為自然,吾等竭盡全力,豈是為一人稱王稱帝?!若是做皇帝能改了天道,吾等又何必苦心經營地培養拐點之人?!”
另一位行者立刻起身反對,“帝王如何?樓主如何?不過是個稱謂。如今情勢使然,若不稱帝,如何服眾?樓主又不是道館裏的三清真君,就隻靠每日香火便足夠!若不稱帝,征稅便名不正、言不順,難不成一國所需,皆靠朱家的生意支撐?”
秦忠誌隻覺得自己這是自討苦吃。以行者們的學識和見識,他憑什麽覺得自己就能從中調停?
秦忠誌正腦筋急轉地想找個緩解的法子,廳外便有個宮人來報,“北寧行者方才讓婢子來傳話,說仙姬想要出去轉轉,他阻攔不住,隻得跟上去保護。”
眾人聞言麵麵相覷,不明白檀邀雨為何在如此緊迫的時候離開,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蒼梧尊者先開口道:“此事利弊,想必小丫頭也都從諸位的爭辯中知曉了。最終如何決斷,還是要聽她自己的想法。且給她些時間,考慮清楚吧。”
“可是……王五郎和謝九郎不日便要啟程,若是樓主無法在此之前做出決斷,又當如何?”
“那便讓他們先行出發,”蒼梧尊者決斷道:“大不了等小丫頭做了決斷,再飛鴿傳書給他們二人。”
眾人一想,也的確如此。為今之計,隻能等檀邀雨自己做決定。
此時北魏的皇宮中,寇謙之正站在薑乾的門前,靜靜地等待著。
直到門內銅錢敲擊龜背的聲音徹底停下來,寇謙之才輕敲了幾下房門,隨後推門而入。
薑乾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寇謙之進來,盯著案桌上散落的銅錢和龜背,似乎對結果心有不甘地又去抓銅錢。
寇謙之搶先一步按住龜背,衝薑乾搖搖頭,“師兄,你已經卜了三次了。若三次皆是如此,你又何苦再浪費功德?便是樓主知道了,也不會同意的。”
薑乾一拳猛地捶在案桌上,滿是不解地怒道:“怎會如此?!明明雨兒已經收攏了整個西境,為何天道還是沒有改變?!這沒道理!難不成真的要她稱帝才能讓天道有所改變?”
寇謙之輕歎一聲,在薑乾的對麵落座,勸道:“無論是師兄的占卜,還是我的觀星,天道走勢都沒有顯示出絲毫不同。或許這便是天道之力,你我凡人,終究難以更改。”
“怎麽可能!”薑乾不甘道:“我們花費了這麽多時間,雨兒吃了那麽多苦,難不成就隻為保住自己的性命?若是知道這一切徒勞無果,我何必讓她在地宮裏苦捱十年?直接將她帶到個深山裏藏起來就好。”
寇謙之也不免遺憾道:“雖說卦史中記載拐點之人可更改天道,可此事不知有多少前輩嚐試過,皆無所得,我輩已經竭盡全力,若依舊徒勞,也當坦然受之。”
薑乾聞言深深歎了口氣,他也知道,逆轉天道這種事,豈是那麽輕易就能達成的。他將銅錢和龜背重新收入袖中,對寇謙之道:“雨兒這邊若是行不通,就隻有靠你能救幾人是幾人了。魏皇雖然同意修建靜輪天宮,可究竟會聽你幾分勸,還是未知。”
寇謙之點頭,“魏皇雖也能聽得進勸諫,無奈他早已有了身為帝王的猜忌心,怕是即便我借占星之說規勸他,他也未必能全信。”
薑乾略略思索道:“我看過竇太後的麵相,是有大德行之人,你不妨借她之口規勸魏皇。”
若說這皇宮中還有誰能讓拓跋燾全心全意地信任,那便隻有竇太後了。不過一月前,拓跋燾正式冊封竇保太後為“皇太後”,竇太後的弟弟則晉封為遼東王。
雖然隻是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從養母被當做生母看待。
而成為北魏帝國第一貴婦的竇氏,雖然手握訓管整個北魏皇家從後妃到宗室的權力,仍然一如既往的善良慈愛。
她對權勢看得很平淡,處世清心寡欲、喜怒不形於色。
寇謙之想起他同竇太後幾次的交談,也覺得薑乾所言有理,於是點頭道:“便如師兄所言。”
北魏的宮中早就收到了王五郎和謝九郎要扶靈東進的消息,在見到他們二人之前,北魏朝廷顯然都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動。可南邊的彭城王卻有些坐不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對檀道濟父子日防夜防,卻被檀家一個女兒先成了事。再想到他與檀邀雨“險些就成了的婚事”,更是悔恨不已。
彭城王收到消息後,心急如焚地進宮,麵見劉義隆。
才剛進了劉義隆的寢殿,彭城王便立刻跪請道:“請皇兄即刻下召,招檀道濟父子回京述職!”
彭城王心裏清楚,以檀道濟此時大軍統帥,封疆大吏的官職,他是無法隨意召回的。
劉義隆沉默地看著彭城王遞上來的,已經擬好的召回聖旨。
滿打滿算,檀道濟才剛離開京城兩月。劉義隆想著檀家已經分家,加上邊境不能長久無帥,便讓檀道濟返回湖陸軍營鎮守。
才不過兩月……就要檀道濟回京述職的話,便是再蠢的人,也能看出其中的反常了。
可即便如此,劉義隆還是讓內侍取來了玉璽,在那道聖旨上蓋下了重重的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