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劍雲中來
薑襄連夜離開,隻在那場與己問劍之後,甚至都沒有與李子衿告別一聲,就已經匆匆離去。當時他隻是喊廟祝道短,轉告李子衿一聲,說等李子衿躋身金丹,手握仙劍承影之時,兩人再來分勝負,免得李子衿說他欺負人。薑襄還說,當日李子衿看到的劍術,能學多少全學去,能拿走的都拿走,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因為薑襄在不夜山,也從李子衿那“遞向明日薑襄的一劍”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所以兩人相互學習劍術,彼此兩不虧欠。
懸空寺。
忘憂小沙彌手裏提著一隻食盒,緩緩朝李子衿走來。
少年閉著眼,禪房中自行打坐。
好像有一陣子,沒有練過劍了。
那柄蒼翠欲滴的翠渠劍,被安靜擺放在禪房角落。
翠渠身旁,是文劍倉頡,劍穗纏在劍柄上,仿若一麵紗巾。
忘憂小沙彌見那少年劍客坐姿端正,許是在入定,便沒有出聲打攪,卻也沒有徑直離開。
他提著食盒,轉身坐下,在門檻外,望著由黃變白的樹葉。
雪壓枝頭低,低卻不著泥。
人若有心,觀世間萬物,處處都是禪意。
一株野草,一支樹枝,都能引發人對於韌性和不屈的思考。
正如師傅了雲方丈所說,取經何須去西天,人間處處是真經。
李子衿睜開眼,順理成章破境。
如今的小少年,已經是洞府境劍修了。
近來一月,不曾練劍,因為當日在近觀少年劍仙薑襄與分身對練的那一場問劍後,李子衿的心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坎”。
這樣的坎,讓他一個月來都不敢再提起劍。
生怕拿起劍時他是李子衿,劍出鞘後,他就變成薑襄了。
腦海中,那雲散雲聚,劍氣化雨的場景,始終揮之不去。
無論少年如何用力想要忘記,可以發現自己越用力,便記得越清晰。
好像劍術,與女子一般無二。
都是越想忘,反而記得越牢。
李子衿不去練劍,識海中的靈氣卻飛速增長,培元破洞府時,未曾遇到瓶頸。
如果將培元境突破到洞府境的過程,比喻為一座橋。
那麽扶搖天下,其他煉氣士的橋,都是拱橋,都有弧度,而煉氣士們想要攀上那個弧度,走到橋中間,會很難。
然而在李子衿這邊,培元境到洞府境的那座“橋”,直接就是一路暢通,平坦無阻。
如履平地。
仿佛隻是走上去,下一刻,少年便已經是洞府境了。
在這其中,一方麵是恩師謝於鋒留下的靈葫,另一方麵,薑襄的“與己問劍”,也讓李子衿受益頗多。
在靈葫洞天中,與宮子繇和霍如晦一同尋找機緣時,少年便感覺靈葫洞天裏的靈氣超乎想象的充沛。好像無需刻意修行,隻需要呼吸,都無時無刻不在修煉一般。
所以當時從靈葫洞天裏出來之後,李子衿便已經是培元境巔峰了。
再然後,便是陪薑襄靜養的三月時光。
除了自己日日練劍勤勉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薑襄在離開那一日,“無心”於山神廟外練劍一場,讓李子衿受益頗多。
雖然少年沒有留下來,看到那劃破天際的一道劍氣,錯過了薑襄劍法中,最精妙的一式。
可僅僅如此,他已經心懷愧疚。
整月不曾提劍。
隻是每日早中晚,分三次為翠渠劍和倉頡劍擦拭劍鞘。
兩柄劍,都是女子的劍。
翠渠和倉頡,都分別代表著兩位女子。
隻要看著劍,就會想起她們的臉。
有時候,他也在矛盾,其實多看薑襄的劍術一眼,會不會就可以直接躋身洞府境中期了。
早些金丹,早些拿到承影,早些去東海救出師妹。
可是心湖上,佛儒道三教的那份“壓勝”,就好像逼著一個本該是普通人的少年,強迫自己去做聖人。
何謂聖人?
太平郡中葬身的那個本名字為“舍”的書院山長,舍己為人。
紫薇書院副山長,神魂都被拷打得難以聚攏了,人至瘋魔也不肯吐露關於天書與劍主的半點消息。
苦口婆心在一處光陰流水極其緩慢的洞天,不惜花上人間一萬年時間,來教一個本性純惡的徒弟棄惡向善的老道人。
路見不平,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卻要以死捍道的兩個讀書人。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道門高真。
身為一國王侯,卻放過敵國萬人驍騎軍的男子。
可以侵吞疆域外數座藩屬小國,卻喜好和平的一國君王。
許國不許卿的大內禁衛統領。
為徒弟護道二十年以至於身死道消前,都不想讓徒弟看見自己兵解的一宗之主。
夫君早逝,含辛茹苦街邊賣麵為生的孤兒寡母。
妻子難產,恨不能以身代妻生子的鄉野莊稼漢。
給一個名為昭雪的小男孩,塞上一張寫著“你父親不是叛賊”紙條的詔神司封誥使。
自己不成家,卻囑咐弟子快些成家的先生們。
被青蛇害得失去雙腿,到頭來卻要求人放過青蛇一馬,給她一個改過自新機會的瘸子。
目盲心不盲,隻為救活一個素不相識的少年,便踏遍整個桑柔州,去往碣石山的老道人。
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修成正果,離水上岸,卻又因一個情字,寧可什麽都不要,縱身入海的錦鯉。
可以嫁給意中人,從此相夫教子享天倫之樂,卻要為家鄉守住腳下那一寸草地的女子武將。
一步邁入真神仙境,卻授氣於少年少女的書鋪老先生。
扶搖四座壓勝之物,四位守陵人,人人都可遨遊天際,縱橫九州,卻自願畫地為牢,甘做野草,死而不移。
他們,其實不算聖人。可他們的所作所為,與聖人有又何異。區別不過是力量的大小,教化的多寡,成就的高低。
在扶搖天下,如他們一般的人,還有許多許多。
少年走過的那些路,對於心中的拘束,甚至還要大過佛儒道三教聯手設置在他心中的那座山、廟、楹聯。
所以不練劍,境界不退反進,是因為心中的約束到了。
所以腳下的約束,就解開了。
好像在突破洞府境的那一刻起,那個黑衫少年劍客就明白從此以後,破境隻會一路順遂。
再無瓶頸。
“忘憂小師傅。”
小沙彌昏昏欲睡,斜靠在禪房門上,忽聞身後一聲言語,猛然驚坐起。
“李施主,早。這是師傅吩咐我給你送來的齋飯。”
“有勞忘憂小師傅了。”
李子衿雙手接過食盒,然後一手提著食盒,單手行禮。
“先前看李施主在入定冥想,便沒有出聲打攪,李施主趕緊用齋飯吧,免得飯菜涼了傷胃。忘憂還有功課要做,便不久留了。”小沙彌囑咐一聲,笑著轉身離開。
少年再度朝那小沙彌行禮告別。
回到禪房中,細嚼慢咽,今日的齋菜,與往日有些許不同。
李子衿吃到最後,愣了愣。
見一塊碗中豆腐,怎麽夾都夾不碎,堅硬如鐵。
少年覺得有趣,放下筷子,用手指戳了戳,指尖傳來冰涼觸覺,依然無法弄碎豆腐。
好似跟一塊豆腐較上勁的李子衿瞬間起身,走到禪房角落,提起翠渠劍,拔劍出鞘後以劍尖橫砍豆腐。
那塊豆腐真如鐵般,眨眼便將翠渠劍彈飛。
少年不服氣,劍尖凝聚出一滴劍芒。
向前一劍刺出,劍光瞬間照亮禪房,威力非同凡響。
誰曉得那劍芒砍豆腐也砍不爛。
“見鬼了?”李子衿最後屏氣凝神,非要跟一塊豆腐爭個高下不可,直接斬了陣春風出來。
那陣春風劍意果真厲害,將豆腐高高拋起,吹出禪房外,落在地上,砸出好大一個坑,發出轟隆巨響。
李子衿跟了出去。
上來就是一通劍法,隨意排列組合交替出劍。
而那個所謂的敵人,隻是一塊豆腐罷了。
就這麽砍瓜切菜一通,李子衿使出渾身解數,那豆腐仍是不為所動,始終堅不可摧。
無可奈何之下,李子衿隻好轉身走回禪房,不打算去管那塊奇怪的豆腐了。
誰曉得等他回到禪房裏,發現碗中還剩下一塊豆腐,而回頭再看,屋外地上那塊豆腐,已然消失不見。
分不清究竟是夢是幻的少年,鬼使神差地收劍入鞘,重新拿起筷子撥弄了一番。
豆腐給筷子輕輕一夾就碎。
下一刻。
少年睜開眼。
看見一個忘憂小沙彌,正斜靠在門檻上,昏昏欲睡,他懷中抱著一個食盒。
而李子衿手上空空如也,啥也沒有。
“是夢嗎?”
李子衿喃喃自語。
忘憂小沙彌睡得正沉,忽聞身後一聲言語,猛然驚坐起。
“李施主,早。這是師傅吩咐我給你送來的齋飯。”
“有勞忘憂小師傅了。”
李子衿雙手接過食盒,然後一手提著食盒,單手行禮。
“先前看李施主在入定冥想,便沒有出聲打攪,李施主趕緊用齋飯吧,免得飯菜涼了傷胃。忘憂還有功課要做,便不久留了。”小沙彌囑咐一聲,笑著轉身離開。
李子衿直接愣住,好像將夢中的場景重演了一遍?
他趕緊回到禪房中,在吃豆腐前,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將每一塊豆腐都夾碎。
一碗豆腐,給少年搞得亂七八糟。
當碗中最後一塊豆腐,被手中的筷子輕易夾斷時,少年長出了一口氣。
原來真是一場夢。
“我就說,天底下怎麽可能有一劍砍不碎的豆腐。”
少年埋頭吃飯,吃了個幹幹淨淨。
飯後,他卻愣了愣,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走到禪房角落,拿起翠渠劍,走到院子裏開始練劍。
將一切都看在眼中的了雲方丈站在前院,與李子衿那後院的院子隔著好幾堵牆,此刻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放下再拿起,隻需要一個契機。”
在懸空寺裏,那個契機可以是一塊堅硬如鐵的豆腐。這個契機讓少年重新拿起了劍。
在山神廟中,那個契機可以是久別重逢的對手。那個契機讓少年重新守住了心中的“道”。
在大煊王朝京城,湖心亭中,少年也曾放下仙劍。
如今,想要再拿起,躋身金丹境便是一個契機。
放下後拿起,劍也好,人也罷,無非都需要一個個契機,而人生中的一次次曆練,都是契機。
可能少年自己也不知道,一劍開天飛升的隋前輩,口中那個“等你洞府境就能修煉的劍訣”,也是放下與拿起的最好顯化。
懸空寺中。
李子衿閉上眼,回憶起隋前輩傳授的那句劍訣。
“劍去無影,劍來無蹤。”
一襲黑紅相間的錦衣少年,輕輕舉起劍鞘,鞘中長劍驟然消失於劍鞘中。
下一刻,李子衿轉頭望向懸空寺院牆,有長劍自院牆後一劍飛出,將懸空寺外牆撞個粉碎,眨眼便回到少年手中劍鞘裏。
一去一回,迅馳如電,就連李子衿自己都沒有看清方才念出劍訣後,鞘中翠渠是如何出鞘的,又去了哪裏。更不明白為何此招速度能夠快過自己的眼睛,威力還大如凝聚劍芒。
翠渠來去,無影蹤。
“這便是,劍訣嗎······”
少年低頭看了眼手中劍鞘,當初隋前輩說了,唯有洞府境後,自己才能修行這門劍訣。
所以李子衿遵守諾言,一直到躋身洞府,才念出劍訣,不曾想,此劍訣竟有如此威力。這讓李子衿的底牌又多了一樣。
隋前輩說,這一劍,名為藏鋒。
出鞘入鞘,皆不見長劍鋒芒,卻可取人頭顱於咫尺之間。
“藏鋒,好名字。”
少年劍修輕聲呢喃,又在心中默念劍訣,隨後鞘中長劍,再度消失。
這一次,他抬頭望向天空。
有劍雲中來,直落仙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