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出鞘> 第兩百六十四章 至死是少年

第兩百六十四章 至死是少年

  從玉藻州煙雨樓禦劍飛行到桑柔州邊界碣石山,已經有了萬裏路途。


  而碣石山隻能觀滄海,還並非是身在滄海,若要進入東海龍宮,必然還得從碣石山往東海方向再行八萬裏。


  東海之遼闊,以至於仿佛扶搖九州陸地加起來,都沒有一片東海寬。


  有仙人以掌觀扶搖的神通,說出那“七海三陸”的言語,東海北海兩片海,便比扶搖九州陸地以及一些個海外島嶼,加起來麵積都要大了。


  所以這一去,少說也有九萬裏路途。


  算得上是李子衿與陸知行兩人,迄今為止去過最遠的地方了。


  分神境巔峰的李子衿,想要禦劍九萬裏路途,不算困難,可以日夜兼程。


  不過陸知行金丹巔峰期的修為,尚且不能夠如此“任性”揮霍識海內的靈氣,需要走走停停。


  所以二人先是禦風到了碣石山,采購了一艘符舟。


  往符舟裏灌注神仙錢和靈氣,可以維持符舟的禦風時長,所以要行九萬裏路途,大部分光陰,兩人會在符舟上度過。


  在碣石山山腳處一座單名為湘的城池,青衫背劍客與身穿月白色長袍的少女劍修坐在路邊,吃一碗餛飩。


  如今兩人這境界,其實早就已經辟穀,五穀雜糧不吃亦可,可偏偏二人皆是念舊之人,否則他們互相之間也不會喜歡如此之久。


  念舊之人,便是成了那山上仙人過後,依然會懷念身為凡夫俗子的過往歲月。


  好似每一個熱氣騰騰的餛飩,都裝滿了從前的夢與陪伴。


  透過那一陣陣的熱氣騰騰,便可以窺探到曾經的時光。


  這是無需動用術法神通,也能回溯的過往。


  “山下有位夫子說,美食吃的不是味道,而是記憶。”陸知行見李子衿不說話,便先開口打開話匣子。


  李子衿回過神來,說道:“小時候太平郡的那些老人,往往在巷口槐樹下一坐就是一天,我那時候總在想,樹葉有啥好看的?如今算是明白了過來,可能看的不是樹葉,都是回憶吧。就像你說的那位夫子所說,美食吃的不是味道,而是記憶一樣。”


  陸知行以勺子輕輕舀起一勺湯,嚐了一口混沌湯,除了鮮就是燙,燙得她滿臉通紅,好似臉頰上掛滿了霞彩,又放下湯勺小聲說道:“之前你給我講的,你和蘇斛逃亡路上,真就沒發生點什麽?”


  李子衿雙手捧起碗,喝法較之少女,便大氣多了,碗起碗落,碗中的湯汁便少了一半,他赧顏道:“我那時

  才十五虛歲。”


  潛台詞便是,我那時還隻是個孩子。


  陸知行翻了個白眼,“得了吧,少年老成李子衿,認識你的誰不知道啊?”


  李子衿知道說什麽都是越描越黑了,索性埋頭吃餛飩,任憑她一人胡亂猜測去,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他直接擺出一副清者自清的模樣。


  可這副模樣看在陸知行眼裏,不是清者自清,反而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她有些惱火,蘇斛那狐媚子,與他單獨相處了那麽長一段日子,孤男寡女的,真就沒做什麽不可告人之事?

  本來他不說還好,他把一切都說的那麽詳盡,反而讓她多想了些。


  可是陸知行來去思量了一番,又被自己的多疑給逗樂了,坐在桌旁自顧自笑了起來。


  若以“三歲知老”這句話來看,那李子衿鐵定與蘇斛沒什麽。


  不過蘇斛那狐媚子,平時看他的眼神,可就不太對頭了——更別提在天涯峰上,躲在櫃子裏的翠煙褶裙少女,以及桌上那麽幾封書信了。


  喜歡李子衿的女子,不在少數,所以她怎麽能不多想想?

  可也就僅限於想想以及嘴上逗逗他了,畢竟李子衿為人如何,陸知行心裏到底是有個底的。


  不是說他真就是不近女色坐懷不亂的僧人了,而是說至少有一點她可以肯定,那就是李子衿至少是敢作敢當的。


  如果他說沒有,那肯定就是沒有。


  她信得過他,無非是想看著他赧顏時候的模樣,覺得有趣罷了。


  李子衿問道:“蘇斛與宋叔叔?”


  “他們趕去倉庚州幫忙捕捉妖荒天下餘孽了。順帶一提,如今的扶搖天下對於妖族餘孽,所秉持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態度則是文廟那邊一位曹先生,說了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曹先生的意思,是說所有妖荒天下的餘孽,無論是否降服,皆需要除之而後快,擁簇這類斬草除根態度的人,不在少數。


  另一種態度,便是觀瀾書院年先生,說‘大局已定,無需濫殺’,也就是說要讓扶搖天下人對妖荒天下的餘孽們客觀看待,隻要放下屠刀,那麽回頭便是岸。擁簇這種‘仁字當頭’做法的先生們,數量要少於第一種,卻也不是全然沒有。”


  陸知行一邊望向街道上幾個鬼鬼祟祟的家夥,一邊慢吞吞地向李子衿解釋著扶搖天下如今的境況。


  李子衿搖頭道:“這種事情,無論怎麽做,都會傷及無辜。如果選擇了第一種斬草除根的做法,那麽妖荒


  天下原本有心降服的許多人,見到降服之後依然是個死,那麽必然會拉著扶搖天下的百姓下水,在他們的心中,既然橫豎都是個死,何不死前多拉幾個墊背的?


  況且妖荒天下,也並非就全都是賊人,或許亦有心懷仁慈之輩,被逼無奈成為了這場大戰之中,無可奈何的一兵一卒,反正我是不信,妖就人人十惡不赦,人就人人慈悲為懷。


  至於第二種做法,其實也有可能讓一些假意歸降,實則仍對扶搖天下懷揣惡意之輩,趁著撿回一條命以後,暗中攢簇黨羽,謀劃坑害扶搖天下之事,這種情況,同樣有可能發生。”


  陸知行忽然問了句“不太對勁”的言語,“李子衿,你這分析起來頭頭是道的,那我問你,如果讓你來做選擇,會選哪種?”


  李子衿沉吟片刻後,搖頭道:“在其位,謀其政。還輪不到我一介煉氣士來對事關兩座天下的大事來指手畫腳,更別提做決定了。我隻是說,最終做出那個決定的人,無論他如今身處怎樣的位置,必然都會覺得此事棘手,好像不管怎麽抉擇,都會背負罵名。


  要麽被扶搖天下人罵,要麽被妖荒天下人罵,要麽就是扶搖天下和妖荒天下兩座天下一起罵。可人們罵著罵著,就會忽然忘了,起初挑起兩座天下戰事之人,是那位如今已身不在此處的妖祖。”


  少女隨手將一部分青絲撥弄到耳後,看得李子衿如癡如醉,隻覺得人間沒有比這更美的景色了。陸知行說道:“我就是讓你假設一下,假如這個做決定的人是你,你會怎麽做,你這麽認真做什麽.……倒好像是我逼著你回答問題似的。”


  李子衿頗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啊,知了。可我就是無法讓自己不認真去思考一件事。”


  隻是習慣了認真,所以無論對待什麽人,什麽事,無論今時今日的李子衿,是什麽境界,身處怎樣的位置,都會事無巨細地替每一個小人物,每一隻草木精魅考慮。


  原因無他,隻因李子衿自踏上長生之路時,所修行的劍法名為“共情”,僅此而已。


  何謂共情?那時候的少年,想了很久,認為共情就是對世間萬物抱有敬畏之心。


  後來走過了許多山水,覺得共情好像是這樣,卻又不止是這樣了。


  再後來,又覺得共情其實就是最初自己的那份“以為”。


  無關對錯,你所認可的,所願意認可的,便是“對”。


  有人所認為的“對”,是吃喝玩樂嫖賭。


  有人所認為的“對”,是快意恩

  仇愛憎分明。


  有人所認為的“對”,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仁義慈悲。


  有人所認為的“對”,是他人如何我便如何的人雲亦雲,人行亦行。


  重點不在乎於他人如何“以為”,隻在於我們自己如何“以為”。


  所以李子衿,在走過了千山萬水,在度過了“千年歲月”,在經曆了這一切生離死別過後,重新認為自己少年時的認為,便是對的。


  人生是段旅程,所見所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著我們。


  可每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許都會經曆三個過程。


  第一次,是那看山是山的初見,在這個境界,我們蒙昧,我們單純地認為事情正如它表現的一般。


  第二次,是看山不是山的思考和存疑,在此境界,我們苦苦尋覓世間萬物的“真相”,想要揭開世界的麵紗,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疑惑,世界好似隻是一個虛幻的泡影,我們開始認識到事情的表象之下,還有隱藏的本質。所以迷茫。


  第三次,是看山又是山的接納或被接納,在此境界,我們不再盲目地相信一切表象,我們也不再鑽牛角尖一般地探索本質,我們隻是簡單純粹地擁抱世界。知曉了表象有表象存在的理由,本質也有本質存在的理由。世界並非非黑即白,並非善惡分明,並非邪不壓正。


  李子衿是如此,扶搖天下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就好像人生必經的三次成長。


  第一次,少年意氣,鋒芒畢露,認為任何事隻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第二次,南牆沒被撞破,自己撞了個頭破血流,知道了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第三次,在知曉了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之後,依然拚盡全力,不留餘地,奮不顧身地去做一件事。


  所以。


  男人至死是少年。


  少年意氣永不改。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