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記(四):江邊漁館和黑瞎子島
東行記(四):江邊漁館和黑瞎子島
2008年5月31日早上,我們從同江出發,經過185公裏的路程,中間瀏覽了三江口和街津口,於當天中午到達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撫遠縣.撫遠有多遠?從哈爾濱出發到這裏,約800多公裏.
當地的朋友在收費站等著我們,驅車在前引導我們進入縣裏.
1974年9月16日,我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是作為下鄉知青到這裏,成為當時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68團16連的一名戰士,在這裏屯墾戍邊.5年後我離開這裏返回城市,從16歲到21歲,我的最美好的5年青春歲月永遠留在了這裏.
離開撫遠已經近30年,我曾於1988年和2006年回到過這裏,可都是有事在身,來去匆匆.今天是我離開後第三次回來,是當地的朋友邀請我回來的,也可以說,是這片土地召喚我回來的.
當年的二龍山到撫遠的公路,是1969年戰備需要搶修的,因為施工倉促,路基不好,所以後來路況極差,汽車每小時隻能跑不到30公裏.從哈爾濱到撫遠,如果一切順利,也要走三四天,如果不順利,八九天也是它.現在這條平坦的水泥路,大客車10個小時到哈爾濱.
幾乎在我們踏上撫遠土地的同時,我們前進的右方天空,竟出現了五色祥雲!除了雨後彩虹之外,此等奇觀為我半生所僅見,同行的人們也都發出驚呼!我迅速把這景色攝入相機,心想,這應該是這片土地對我表示歡迎吧!
朋友把我們先帶到黑龍江邊,這裏有很大的一片沙灘,車水馬龍,魚館林立.
五色祥雲又化做圍繞太陽的兩道光環,在天空久久閃耀.
黑龍江畔漁船多多.遊人如雲.
朋友說今年魚貴,本來從開江到5月底是春季漁汛,魚應該多而便宜,可是今年魚不多,這些擺著賣的江鯉和大白魚,都是幾十元一斤.
我們乘著一艘小快艇到江上去玩.江上到處是捕魚的小船.
看前麵那片陸地,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黑瞎子島!
我們的小艇離岸隻有10幾米了,可是不能上島,現在該島仍為俄羅斯方所控製.
島的附近停泊著一艘俄方的大船.我們的小艇高速掠過它的旁邊,我給它拍了個特寫.
介紹些關於黑瞎子島的情況:
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於中俄邊界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和烏蘇裏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它的麵積約327平方公裏,是香港的三分之一、澳門的12倍、珍寶島的500倍。黑瞎子島是由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3個島係93個島嶼和沙洲組成。全島平均海拔約40米,地勢平坦,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它並非江中島嶼,而是一塊衝積而成的三角洲,地位重要,扼守著黑龍江—烏蘇裏江通航咽喉,隔江與俄國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相望。它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歸黑龍江省撫遠縣管轄。但自從1929年中東路事件後,前蘇聯(今俄羅斯)一直對該島實施管轄,隸屬於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是個三麵環水、自成體係、全封閉的島嶼。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約63萬平方公裏土地,1860年又強迫簽訂《北京條約》,約定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裏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準留住。這一條約又強行割占了中國領土40多萬平方公裏。
據撫遠縣誌記載,公元1411到1433年間,明朝著名的太監亦失哈曾先後十次率大規模船隊經過黑瞎子島,到黑龍江上遊巡視。公元1854年,清政府在島東北角設立了烏蘇裏昂哥卡倫(邊防哨卡)。1901年馮德祿、葛雲山、德夫克(赫哲族)等15戶人家上島居住。1927年,撫遠縣居民朱瑞臣一家5口人搬到黑瞎子島居住,養馬兩匹,種地若幹。
1929年,中國東北當局將中東鐵路電報電話權收回,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就此引發了中蘇爭奪中東鐵路所有權的大規模武裝衝突,最後中國戰敗。史稱“中東路事件”。當年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方簽訂《伯力協定》。中國領土黑瞎子島就是在該次武裝衝突期間被蘇聯紅軍占領的。這是曆史上中蘇之間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場鮮為人知的“衝突”。在上世紀50年代末以前,中國人上下黑瞎子島並不受限製。待中蘇關係交惡後,中蘇邊防部隊,都加強了對黑瞎子島周邊的戒備。從那時候起,中國人就不能登島了。
據稱,根據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獲地174平方公裏,當中第二大的島嶼銀龍島,因位處黑瞎島之西北,故此全部歸屬中國。俄羅斯保留大烏蘇裏島(黑瞎子島)東半部份,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羅斯居民的別墅。俄方並已經開始拆除島上的防禦設施。但雙方約定協定內容不公開,所以上述說法還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證實。2005年,俄羅斯杜馬、聯邦委員會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批準了這個協定,從而為黑瞎子島乃至中俄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劃上了句點。
2007年3月26日《中俄聯合聲明》:中俄雙方勘界工作進展順利,2007年底前全部完成剩餘兩地段的實地勘界工作。
而現在,勘界已經完成,界碑也已豎立。78年的曆史滄桑,黑瞎子島回歸已經進入倒計時。這也意味著,繼香港、澳門回歸中國之後,又一塊遊離多年的中國領土即將回到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