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撫遠拓荒者> 五、《前哨農場誌》中記載的曆史

五、《前哨農場誌》中記載的曆史

  五、《前哨農場誌》中記載的曆史


  2009年春節剛過,我當年下鄉所在的前哨農場電視台台長小鄭帶著一位記者小張就到省城哈爾濱來采訪我了,他們是看了我博客上寫的關於紀念上山下鄉40周年的係列文章尋蹤而來。我於1974——1979年曾在地處黑龍江省撫遠三角洲的前哨農場下鄉5年,那裏是我的第二故鄉啊。


  小鄭此次來采訪,還給我帶來了一本《前哨農場誌》(1973——1983)。是大16開本精裝,硬殼綠皮金字,440多頁,50萬字,拿在手中沉甸甸的。這是中國最東部號稱“東方第一場”的前哨農場第一部場誌,它記載了這個農場從1973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期創建後11年的曆史。


  打開這本書,30多年前的墾荒歲月帶著北大荒黑土地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時光倒轉,我又回到了16歲的青春,回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書中的幾乎每一章每一節我都有興趣去讀,都能引起對當年的回憶。還有些資料我們當年無從得知,現在讀來,就象解讀了當年的困惑。


  比如,為什麽當年的工作和生活那麽苦,年年苦幹還年年虧損。我在擔任連隊幹部的兩年裏,1977年連隊虧損8萬,1978年虧損12萬。當時全連人員工資每年才6、7萬元,所以當時人們都說,全連人每天什麽都不幹,天天打撲克玩,白發工資買飯吃,都用不了這麽多錢!天天大幹苦幹,“早上三點半(起床勞動),晚上看不見(天黑才收工)”,場誌中記載,農場從1973年到1983年累計虧損1683萬元,平均年虧153萬。


  一天三頓黑麵饅頭蘿卜湯,每年開墾數萬畝土地,打出成千上萬噸糧食,幹得這麽辛苦還不如天天打撲克白吃飯虧的還少些!當年對此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場誌裏總結了幾個虧損原因,其中有一條:國家對農場投資少,11年累積投資1716萬,平均畝投入53。6元。保證不了正常生產需要。我覺得這一條是最重要的經濟原因。由於投資少,又要求見效快,所以勢必導致生產和生活條件極差,因資金缺口造成的問題都要人來承受,隻能靠吃不上,住不好,流汗甚至流血地苦幹,連年巨額虧損來彌補。而友誼農場同期比較充足的投資每畝是200元。試想,如果按200元/畝投資來計算,11年開荒32萬畝,按每畝145元補上這個缺口,那是4640萬元,補回1683萬的虧損額還有2957萬的贏利!我們不是敗家子!我們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功臣!

  又比如,都知道前哨農場是在沒有老農場和繁華市鎮做依托的條件下,主要靠知青建設起來的。所以,在建立的前幾年,知青無論在人數上、在各崗位上、在重要作用上都占了絕對壓倒的分量,一直到1978年知青麵臨大返城時農場,采取從老農場調職工,從內地農村移民,接收複轉軍人等方法招兵買馬,又增添了一些知青之外的人員,以此來添補知青大批返城後的嚴重缺員。當年知青到底占多大比例?知青返城對農場影響到底有多大?在這本場誌中記載著,1973年建場之初,職工數2100人,其中知青1500人,經過1974、75、76三年大量接收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知青後,1976年職工人數達到4575人,而其中知青3989人。而到1980年,經過知青大返城後,農場雖然多方補充人員,職工人數還是減少至3685人,而知青從近4000人驟減至37人!可以看出知青大返城對當年農場特別是象前哨農場這樣知青比例極高農場的幾乎毀滅性的影響。


  在這本書中,我還找到了幾處與我有關的記載和文章。


  在第六篇第三十八章第二節“團(場)曆屆先進工作者(生產者)名單”中,記載著我在1975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


  在附錄中收錄了我的長篇紀實文學《撫遠拓荒者》第5章〈伐木〉約6000字的文章。


  在第三十章第四節中有一段文字對我進行了如下的介紹:


  楊立偉,男,1957年生於哈爾濱市,1974年9月下鄉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68團16連,曆任農工班長、排長、拖拉機手、文書、出納員,連隊副政治指導員。1979年3月返城回哈爾濱,同年考入黑龍江大學。在68團近5年多,堅持文學創作和文化學習,堅持寫日記、心得、筆記,記載了連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發表了紀實文學《撫遠拓荒者》,記錄了他在68團的真實生活,記錄了知識青年在北大荒的艱苦創業的墾荒生活……

  當年我隻是基層連隊的普通一員,並無顯赫官職地位也無輝煌業績建樹,從我1979年返城離開農場,直到這本場誌出版的2002年,這20多年間我與農場幾乎沒有任何聯係,在這本場誌的編撰過程中,我也並無任何參與。但是,前哨農場沒有忘記我這個普通一兵,在場誌中留下了我的痕跡。


  知青們被永遠記入了前哨農場的曆史,撫遠的曆史,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史。


  我也有幸被永遠記入了前哨農場的曆史,撫遠的曆史,北大荒的開發建設史。


  我,很感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