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臣> 第九十四章 新秀鵲起

第九十四章 新秀鵲起

  且說洛陽當街人流擁堵,豪奢貴胄,農販漁樵同觀一景,席地而坐者前後有序,不分貴賤。


  文辯不似武鬥,見不得拳刃熱鬧,卻有激昂陳詞,加之天子腳下多是識書知禮者,聽辯席唇槍舌劍,回味更顯悠長。


  “仲定先生,此刻如何作比?”俊朗兒郎絲毫不懼這眾目睽睽,行禮開口,欲拔頭籌。


  張安此時已有些迷迷眼,身旁前後左右放了六空甕,周生遍是酒氣,一位文士陪一觴,唯有張仲定能做到。


  “如今還剩幾人?”


  “內政二人,兵道二人。”木訥兒郎弓腰回應。


  “如此正好,內外搭配,兩兩為組。”張安甩頭清醒片刻道。


  “那我與叔父一組。”


  木訥男子說話間走向俊朗兒郎,卻被身旁杏眼男子攔了下來。


  “先生,這般多無趣,不如你與我家兄長並列,我與你家叔父同行,這樣一來,文武抉擇也分了高下。”杏眼男子要與兄長同台競技,玩個花樣。


  “也罷,先生請!”木訥男子留在原地,示意杏眼男子先行。


  杏眼男子大笑去了左側,與玉簪客擦肩而過時笑道:“兄長,平素裏不曾對策相攻,今日得罪了。”


  “不許為難他人,需知謙讓守禮。”玉簪客搖頭一笑道。


  遂,兩組落定,張安示意李儒出題做考。


  李儒起身撣去袍間土塵,走至四人中央,拱手施以文人禮:“儒才疏學淺,考慮尚有不足之處,且爾等兩兩成對,儒隻恐應答不及。且先求個外援,若儒口幹才盡,願請光祿大夫相助。”


  李儒先做謙讓,留了退路,四人目光皆集中在張安身上,張安做過京輔太守,又曾任中郎將,內政領兵無一不精,與他一辯實屬榮幸。


  “允!”張安心罵李儒老狐狸,這招禍水外引做的恰當,退了周邊非議,謀身有道。


  “請先生出題。”四人同拜李儒。


  “禮記有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爾等便從修身開始辯論如何?一人隻一句,儒也不例外。”李儒拋出話題。


  “人作玉,不琢不成器,應以養德為先。”俊朗兒郎抬手示意對列作答。


  “人喻氣,善養浩然之氣,應以義字當頭。”木訥男子承言回敬叔父。


  “人比器,欲立人而先立己。應以禮字作基。”杏眼男子隨口便來。


  “人為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納百川,有容乃大。應以仁字作本。”玉簪客指著杏眼男子,搖頭笑道。


  李儒微微點頭道:“儒將其比作水,無常勢,亦無常形,拔建為竹,可做端人君子,隨波湧潭,亦可藏汙納垢,應以養傲骨為主。”


  “先生所言在理。”四人叫彩道。


  “修身後齊家,爾等如何齊家?”李儒再提一問。


  “文優兄,此處不是尚書令府上,這些問題無用矣。”張安不想讓辯論落了常軌,他要聽新聽奇。


  “光祿大夫所言甚是,儒換一問,以內政入手,若你二人得一塢堡,如何治理?”李儒迎合張安心思。


  “鑄鐵走鹽,引商旅過境,廣開農荒,收攏周遭遺民,築牆以利工事,建道謀求通達。”俊朗兒郎答道。


  “非也,應先開教化,知文知禮,一則減少流寇盜匪,二來化解各家糾紛,先齊心,後齊力。”玉簪客搖頭辯駁道。


  “若先施仁政,府庫開銷極大,內基不穩,有礙民生,當以務實為先,後圖廣治。”俊朗兒郎擺手笑道。


  “勞民勞力,隻恐百姓心聲怨念,一旦有人糾結挑撥,再施以武力鎮壓,如此反複,如何壯大?”玉簪客笑如春風,但一步不讓。


  “請先生裁決。”二人同時說道。


  “你這二人不報姓名,讓文優兄如何裁決?”張安心中這四人皆可錄用,便不需要再做隱瞞保護。


  二人聞言,躬身走至張安身旁,讓扶罐的迷離酒徒一觀他們的長相人才。


  俊朗兒郎身長八尺,麵如玉,身著錦衣,頭戴綸巾,體有薰香,自帶芳味。


  “潁川荀彧荀文若拜見仲定先生。”荀彧出自於穎川高門,按理來說名士風流見過不少,但從未有此時激動,張仲定這個人的出現就好像是給他量身打造的模板,這份追捧之心在五年前的黃巾之戰已落下了根係,若在朝高官讓他則一員作為平生期許的對象,非中山名辯莫屬。


  “荀彧,好名字,人才也當得儀表俊美四字。觀爾年紀,比安還要年長些,不必如此拘謹,在你麵前的隻不過是一貪杯酒徒罷了。”張安看到荀文若想起了另一位俊美人物:當年山亭中的周異之子,二者長相可做雙壁。


  荀彧點頭像後退了兩步,玉簪客上前道:“中廬蒯良蒯子柔拜見先生。”


  蒯氏,荊襄名望,漢初名臣蒯通之後。


  “哦!荊州人氏,閣下亦是仁義之人。文優兄,擇定吧!”張安對二人都無過分熱情,許是飲酒之過。


  李儒沉吟片刻後道:“荀文若勝。”


  “這是為何?”蒯良還未言語,其弟便出列抱個不平,兄長所言亦無錯處,如此決斷如何服眾?

  “蒯子柔亦仁政,亦大道,若讓其治理一方,百姓定會安居樂業,人人得以豐衣足食,但此間烽火已起,非常理之策可平,荀文若之言合乎王道,若再施依法治,定可保境安民,勝負亦非在二人之間,而是在這世道之間。”李儒認為蒯良過於理想化了,這副爛攤子就需要用重藥,若是規勸教化無效,定會讓大漢雪上加霜。


  “受教了!”蒯良並無爭強之心,準備飲酒離去。


  “你二人且坐下來飲。”張安為二者皆盛一觴,示意皆可入得招賢館。


  “多謝先生。”荀彧與蒯良坐於張安右側,舉杯相邀,開懷一笑,在場眾人也紛紛鼓掌叫彩。


  “接下來就是二位了。文優兄,請!”張安驅使李儒提問。


  蒯良之弟摩拳擦掌戰意濃厚,而荀彧年長的侄兒則還是那副木納表情,頗有呆滯賣萌的嫌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