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中山張安的兄長
初平三年六月末,話回幽州涿郡。
涿縣東,張府。
“小心挪動,這可都是金貴之物。”府中主事指揮家仆將木箱搬上馬車,其身後已有六輛滿載木箱的車馬。
“主事,主公這是要出遠門嗎?”一位家仆滿頭大汗的問道。
“嗯!明日便走。”主事不耐煩的應了一句,轉身又去院中監看其他人搬運。
家仆目生厭惡,嘀咕道:“才做了兩日主事,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主公呢!”
張府從事達千人,漁陽鹽鐵,上穀通貿,清河馬市都可見其身影,且主家闊綽,常有賞賜,是人人眼紅的位置。
值此刻,府前來了一人,著白衣素冠,目色悲傷。行至階前,自報家門:“涿郡盧亭求見張公。”
家仆聞言,入門通稟,兩刻後張世平親自迎出府門,見了盧亭衣衫,頓時收了笑意,關切問道:“子室,這是為何?”
“伯寧公,家父昨日辭世了。”盧亭起了哭腔,淚水難抑。
“子幹公乃英豪人物,如此蒼涼離世令人惋惜呀!子室,快快入府。”張世平本還想著明日邀盧植同行,隻歎人如破盞,風吹即滅。
繼,張世平親挽盧亭之手,將其引入正堂,落座後也多有安慰。
“子室啊!你與仲定是故交,府上若有難處,可知會一聲,張伯寧義不容辭。”張府如今家大業大,不缺銀兩。
“父親一生廉潔,死後也隻願薄席裹身。”盧亭搖頭拒絕了張世平的好意。
“唉!仲定以前在書信中經常提起子幹公對其的提攜,我張家不敢忘這份厚情,子室以後有何打算?”自中平六年後張世平極少提及張安,近日來卻沒了忌口,常與家侍誇談張家二爺過往的輝煌。
“天下紛紛,亭攜幼弟也不知何去何從。”盧亭心中隻憶傷故,還未做詳盡打算。
“子家也是個聰明孩兒,吾可幫汝兄弟二人謀個出路。”張府雖是商賈起家,但僅憑張安一子便躋身於幽州頂級門閥。張世平有說這話的資本。
“多謝張公。”盧家這些年也積攢了些底蘊,但盧植一倒,單憑盧亭可撐不起門戶。
“若汝兄弟二人想留在涿縣,那最為簡單,吾定保爾等衣食無憂,家門殷勤。”涿郡一地,十有六七的田產都歸屬於張世平,供養萬人不成問題。
盧亭低頭沉默不言。
“若子室不願留在涿縣,吾薦汝去劉幽州府上任職如何?”張世平與劉虞私交頗深,當初劉伯安能打通上穀商貿全靠張伯寧砸錢敲開烏丸門戶,且漁陽的鹽鐵生意也有張世平的身影。
“劉幽州府高,恐難容盧家孤寡。”劉虞與公孫瓚有隙,幽州人人皆知,公孫瓚窮兵黷武,常擾百姓,劉虞曾試圖削其兵權,但公孫瓚變本加厲,多次搶掠劉虞賞賜給異族的物品,且上告朝廷說劉虞辦事不利,之後雙方互相指責,鬧的沸沸揚揚。
“那吾薦你去薊侯處如何?”張世平與公孫瓚有糧草往來,雙方關係也算融洽。
盧亭仍是沉默,公孫瓚經曆界橋,龍湊雙敗,實力大不如前,隻能龜縮幽州,高築城牆,由攻轉守。
“要不去冀州,去歲車騎將軍曾拜盧公為軍師,想必也會善待子室。”張世平與清河崔氏有馬匹生意,主要的貨主就是袁紹,袁紹曾多次來書給張世平,請他去中山造府,回歸原籍。
“伯寧公,家父生前告誡亭,莫入冀州營。”
袁紹近來大勝公孫瓚,實力雖急劇擴充,但將軍為人氣狹,不聽諫言,且並非實心匡朝,盧植不願子嗣與其為伍。
“這……,吾在並州雖有些營生,但並州地亂,實非良居。”張世平麵色有些為難,他是實心相幫,盧亭卻左右不允。
“伯寧公,亭想去長安,家父與子師公,義真公有舊誼,可做收留。”董卓被誅,王允臨朝,朝廷似有再興之勢,盧亭乃忠直之後,自然想效力帝王家。但幽州地遠,不通雍涼,唯張家可行。
“此事好辦,吾正要去長安。”張世平強忍笑意道。
“嗯?伯寧公要去長安?”盧亭目色一振。
“對,去飲喜宴!”
“何人姻親?”
“一位不孝的道人。”
………………………………
七月,張世平乘車入冀州,落腳中山國,太守聞之,邀其飲宴,後又稟袁紹,袁紹親派千騎護送。
至常山境內,黑山軍張燕也派人函邀,張世平未赴,還信致歉,張燕轉賜百位民夫同行。
月末,張世平入魏郡,兗州刺史曹操派人邀約小住,且道張行在兗州,張世平未至,寫家書給張行,後入司隸。
至河內,建義將軍張楊親自做迎,吃喝用度一律周全,臨行時河內太守又送十裏。
轉至溫縣,有人當街攔住張世平車駕,細問之下,原是京兆尹二子司馬懿,後司馬懿邀張世平入府小住三日,即伴同行,說是想念潼關的長兄與長安的父親。
八月中旬,張世平入潼關,徐晃,徐榮,司馬朗三人軍中邀宴。
後張世平走華陰諸地,幾乎每日一宴,大至守將高官,小到縣令鄉老必列席勸酒,張世平推脫不過,日日酒眼迷離,引得張家夫人責怪。
八月末,見長安城外,司馬懿與盧亭同乘一輛馬車。
“仲達,亭以前知道仲定賢弟負世之盛名,但這幾月遊曆仍覺震撼,天下唯此一人能讓諸侯廣開門路。”酒是最能增進情誼的東西,盧亭與司馬懿在宴飲上彼此熟絡。
“景桓侯是士人標杆,有人敬仰其功績,但更多人想打著禮賢下士的幌子招攬人才,伯寧公一路通行也在意料之中。”司馬懿望著窗外風景,興致淡淡的答道。
“仲達年歲輕輕,語氣卻像個遲暮老者,不見絲毫蓬勃。”盧亭打趣了一句。
“是嗎?天生如此,隻怕日後也難改,不過懿也幸見長安。”
司馬懿喜長安風景,更愛長安人,沒有了董卓的長安令人朝思暮想。
………………………………
注:我妹妹結婚,這兩天是禮房,也是知客,等過了這兩天,琉璃會每章加至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