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西安平混戰(1)
求訂閱,求月票
……
“大王,眼下局勢對我部來說,算是愈發不利了啊。”耶律學古神情略顯激動,看向蕭撻凜說道。
“眼下西安平以北的數座城池,皆被建奴八旗攻占,倘若繼續這般被動防禦,隻怕努爾哈赤所率建奴主力,就會向西運動。”
作為契丹的東部疆域,因為常年與建奴兵馬在此交戰,這使得被封為北院大王的蕭撻凜,圍繞著西安平修築了一係列軍城。
眼下超過三成的軍城,皆被努爾哈赤統率的建奴八旗攻占,而麾下更是折損了超過四萬眾正兵。
現在安市一帶的戰局,依舊不是特別的明朗,這也使得蕭撻凜,在對戰建奴八旗的時候,采取了積極地防禦態勢。
(彼時,以蕭撻凜為首的北院將帥,心中並不清楚,他們的陛下,耶律阿保機在安市一帶遭遇慘敗。)
蕭撻凜大馬金刀的坐在王位上,神情冷然道:“努爾哈赤想要繼續西進,隻怕情況由不得他們了。
據本王所知曉的情況,舒爾哈齊所統率的兵馬,跟建奴麾下偏師,在番汗一帶展開激戰,且戰局對建奴偏師來說並不有利。
現在努爾哈赤急於跟我軍展開決戰,那就是想奪取西安平這處重鎮,到時好分出兵馬馳援番汗。
越是在這個時候,我軍就越是要冷靜對待,等舒爾哈齊統率的大軍,徹底擊敗建奴偏師,開始朝建奴疆域進發時,便是我軍展開反擊之時。”
當前所處的這種戰局,已經牽扯進來太多的勢力,且突進他們契丹腹地的唐軍,可謂是最大的威脅。
若是在這期間,他們北院敢有任何的差錯,導致努爾哈赤統率的建奴大軍,將西安平一帶全部攻陷,那他們契丹的國運恐怕就要攔腰折斷。
作為耶律阿保機器重的大將,蕭撻凜比誰都要清楚,若不能通過此次交戰,擊敗來犯的建奴大軍,隻怕他們契丹的戰事,短時間內不會迅速停下來。
耶律抹隻麵露忐忑道:“大王,您說陛下在安市一帶的戰局,現在到底是怎樣的情況了?
那該死的唐軍,為何會擁有這般強勢的攻勢,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處在遼南之地的多數重地,皆被唐軍所攻陷。”
其實此次呂布統率麾下精銳之師,通過渤海艦隊所發動的渡海戰役,的確打了契丹上下一個措手不及。
誰都沒有想到,在那浩瀚的大海之上,唐軍竟擁有那麽一支龐大的海上艦隊,更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迅速部署這麽多的軍隊。
在此之前,他們契丹上下哪裏會想到,唐軍不會從重兵把守的遼西一帶,對他們契丹發動進攻,相反卻另辟蹊徑,選擇從海上攻殺過來。
蕭撻凜冷然道:“眼下唐軍在我契丹境內,所取得的優勢,隻是短暫的,隻要陛下能力挫唐軍兵鋒,一旦我軍從遼西夾擊安市一帶的唐軍主力,失去後援的唐軍,就會變得孤掌難鳴。”
受地勢、距離的影響,有關遼西一帶,安市一帶的戰局,蕭撻凜他們,對此知道的並不多。
所以在蕭撻凜潛意識中,他們契丹雖說眼下處在不利的態勢下,但隻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唐軍逐步失去後援,那定會陷入到非常被動的境遇。
領軍坐鎮西安平這麽長時間,跟凶殘的建奴打了這麽多年的仗,蕭撻凜可不覺得蟄伏許久未出的唐軍,其作戰能力會強的過建奴。
隻是似這種固執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也害了契丹,因為當初在呂布的部署下,唐軍所發動的一係列攻勢,就是基於他們這樣的想法。
耶律學古此時上前道:“大王,您說在這個時候,唐軍在海上的那些力量,會不會對我西安平一帶發動突襲?
畢竟當初他們偷襲我契丹疆域,就是從遝氏一帶展開的,若是唐軍再發動一次突襲,隻怕我軍在西安平的部署,將會陷入到更加不利的境遇下。”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蕭撻凜揮了揮手,麵露輕笑的說道:“眼下唐軍幾十萬兵馬,就匯聚在安市一帶,這麽多兵馬的需求。
就算那該死的呂布,在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可能再開辟出一處戰場,再者說單單是這些大軍的用度,離開了他們唐軍的海上力量運輸,如何進行保證?”
因為對遼西一帶,安市一帶的戰局,沒有最新的消息掌控,這也使得蕭撻凜的心中,固執的認為,唐軍的一切軍需供應,都是通過海上來進行運輸的。
耶律抹隻點頭應道:“大王說的沒錯,唐軍為了奇襲我契丹,已經出動這麽多的兵馬,再者說其唐軍跟鮮卑、漢地諸侯皆有接觸。
除非那該死的呂布瘋了,不管自己疆域內的穩定,否則他怎麽可能會再出動大軍,對我西安平一帶展開攻勢呢?
單單是我部在西安平一帶,所駐紮的那些兵馬,唐軍不出動個十幾萬大軍,根本就不可能攻克下來。”
現在北院高層將帥中,不少將領都在心中固執的認為,唐軍出動這麽多的兵馬,那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可是他們不清楚的是,早在呂布決定蟄伏發展的時候,其麾下所控的兵馬,就已然超過了百萬眾。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雖說主力兵馬的規模,並沒有提升太多,但麾下這些主力大軍,所擁有的作戰能力卻大幅度提升。
要不是這樣的話,呂布也不可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契丹三分之一的疆域,全部都給攻打下來。
現在呂布正在積極調動麾下兵馬,朝著契丹國都襄平城一帶進發,以確保在最短的時間,能將襄平城攻陷。
“報,大王出事了,我西安平所屬軍城,平東城被一支海上登陸的唐軍攻陷……”
而就在蕭撻凜他們,還在幻想著唐軍不可能通過海上力量,對西安平一帶展開奇襲之際,一則新的噩耗,就在這樣的態勢下傳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