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第326章 高子惠無心反自羈(九)
「這些人再不好擺布也逃不過阿爺去。」高澄忽然開了句玩笑。「聽說這個柔然世子在長安把宇文黑獺都弄得無可奈何,處處忌憚。」高澄不知想起了什麼,忽然又是一嘆,「南陽王元寶炬更是身在其中不堪其苦矣。」
高歡又慢慢靠回憑几里。「宇文黑獺聰明一世,只是這事做得太急切。阿那瑰就沒有忌憚處嗎?何以讓他如此欲取欲求?阿那瑰一個女兒就把長安宮中攪得大亂,宇文黑獺難道真是束手無策?」
高歡很少這麼閑聊,而且聽起來像是對長安的宮中秘事都了如指掌。
高澄笑道,「阿爺是不在其中不知其苦。如果是高王娶了柔然公主,也說不定是柔然公主臣服於大王呢?難道高王比不過元寶炬?」
高歡笑道,「難道是大將軍自己動了心?反拿我來說事?」他半真半假地道,「大將軍後悔還來得及。」
父子兩個人這麼沒上沒下地開玩笑,實在是難得少見。
高澄笑道,「不悔,不悔,有何可悔?遷就過甚,本就不是長久之計。要讓阿那瑰甘心臣服才是上策。」
高歡問道,「大將軍欲如何讓阿那瑰臣服?胸中已有良策乎?」
高澄神色一滯,略有點不好意思,終究也只有在父親面前,少年宰輔才有如此像小兒的樣子。
「良策沒有。只是授人以柄不如先發制人。兒子想著那個柔然世子禿突佳還沒有世子妃,今日在昭台殿上他也說願求娶大魏公主。若是真能以此留他在鄴城牽制阿那瑰,倒是能有些用處。」高澄想起元善見對禿突佳的態度和說的那些話,又向高歡道,「此事宜早不宜遲,主上也有此意,若是被搶先,大大不妙。」
高歡聽兒子這麼說,收了剛才的玩笑意味,沉吟一瞬道,「不妨讓阿那瑰先把女兒送來。姑侄一同送來,讓步落稽先完婚。」
步落稽是高澄九弟高湛,也是婁妃所出。高湛和柔然小郡主、郡公阿那瑰的孫女叱地蓮的婚事是早就定下來的。儘管兩個人都是稚齡,但是依高歡的意思,是先成婚,讓叱地蓮放在婁妃身邊教養,如同當年馮翊公主元仲華一樣。
「父王說的是。」這事高澄倒沒有異議。
「至於禿突佳的世子妃,可挑選貌美出眾者,賜封為公主也就是了,只要能把禿突佳羈絆在鄴城就好。」高歡慢聲慢氣地吩咐道。
高澄笑道,「如此一來不信阿那瑰沒有顧忌。」
東柏堂中,出了秋梓坊,阿孌踏著雨後積存的雨水泥濘,扶著元仲華小心翼翼地往外面走去。
箱籠本就不多,拋之庭院中不顧。元仲華此刻就只想著快點離開此處。至於別的東西,不在她考慮之列。阿孌倒是極留意地看了一眼那些箱籠。她知道公主立意要與大將軍分離,以後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只不過是元仲華從小生長在渤海王府的富貴錦繡叢中,不明白這些事罷了。
可能是因為今日在過興奮疲備,元玉儀回到木蘭坊中覺得很勞累。元仲華如今身份大不如前,但居然仍不肯讓她拜見,這讓她心生挫敗。原以為她封了公主,認了祖歸了宗,又比元仲華輩份長,再主動去拜見,元仲華至少也會和顏悅色相待吧?誰知道完全不是如此,她心裡對元仲華的感覺從畏之到厭之,態度也從懼之到憎之。
「娘子!」突然傳來緹女的驚呼。
正躺在榻上的元玉儀立刻起來。緹女在她身邊久了,從未如此驚惶過,如果不是因為有大事,她怎麼會如此失態?元玉儀覺得有些腹痛,但忍了忍,沒出聲,只等著緹女進來。
「娘子,長公主出門而去了!」緹女進來看到元玉儀正坐在榻上,便急急回稟,沒留意到元玉儀面色暗青,很不舒服的樣子。
元玉儀也一驚。這時天色已晚,元仲華要去何處?她還有身孕,萬一有什麼意外,高澄會不會怪她沒有阻攔?表面上說讓她不要打擾長公主,但真要出了事,也許就是另一番說辭。
忽然想起剛才去拜見時,秋梓坊的院子里那些箱籠。元玉儀頓時色變,難道元仲華是想趁著高澄不在東柏堂的時候移居出去?然後等高澄回來再把氣走了長公主的罪名安在自己身上?
元玉儀心驚了,她沒想到元仲華還有這樣的心機。或者是她身邊的那個心腹阿孌?又突然想起數年前在洛陽,阿孌怎麼訓斥她的,滿目的不屑,更讓她覺得刺心,幾乎就可以肯定,是阿孌給元仲華出了這樣的計策。
元玉儀顧不得渾身的異樣感,下榻起身便向外面走去。
東柏堂大門外,簡素而不起眼的牛車早就準備好了。
阿孌扶著元仲華正要上車,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大呼「殿下」。
元仲華和阿孌同時回頭,居然看到元玉儀急急忙忙奔了出來,身後跟著幾個奴婢也都低著頭急趨上前地擁著元玉儀。
元玉儀不愧是舞姬出身,這時也能讓人覺得凌波微步一般,似是飄過來的。這時她披散的黑髮被秋風吹得飛舞,身上一件燕居時的白袍也臨風飄舉一般,連元仲華都覺得她這樣子美極了,遠勝過剛才的高髻華服。只是元仲華已經沒有特別在意。
「琅琊公主有何事?」阿孌擋在元仲華面前。她心裡明白,剛才去秋梓坊拜見,那一番攪擾已經讓長公主心頭不痛快,現在元玉儀追出來,不知道她又想要做什麼。
「殿下要去哪兒?」元玉儀隔著阿孌問元仲華。
「此處是大將軍公署,我不便久居。」元仲華淡淡一句算是回答了她,她急於脫身,卻忘了這話戳了元玉儀心痛處。
元玉儀怔了怔,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緹女看看情景,終於大著膽子回了一句,「殿下,娘子是好意,夜黑風大,擔憂長公主,此時不宜出行。」
元仲華看一眼緹女,她自然不會去回答一個奴婢的話。
阿孌也看一眼緹女,冷冷道,「爾等不必再攔,長公主不便留居此處。自然會遣人回稟大將軍,不會讓大將軍見罪爾等。」
聽阿孌的意思,元仲華竟真是要移居出去了。然後再命人來回稟高澄。元玉儀大驚,只怕元仲華這一走更讓高澄牽心而遷怒於別人。她上前一步急道,「長公主殿下不能走。」
阿孌自然不容她接近元仲華,伸臂攔住她。
元玉儀好像很無力似的身子一踉蹌。
緹女趕緊扶住了元玉儀,不滿地看了一眼阿孌。
阿孌直以為元玉儀是作態而已,她目光銳利看到緹女對她不滿,昂然直視並不躲閑。她是渤海王府長大奴婢,一直是世子妃元仲華的心腹,豈能甘心於受制一個服侍外婦的奴婢。
元仲華和元玉儀並不知道,這時站在遠處一直關注東柏堂大門外的高洋看明白是元玉儀有心阻攔,便死死盯了元玉儀一眼。元仲華欲離開東柏堂,正是心裡所想之事。
元玉儀扶著緹女站穩了,顧不上自己。雖然心裡深恨阿孌敢對她動手,但仍然是先向元仲華道,「殿下想離開東柏堂,我不便阻攔,也無力阻攔,但求殿下稍等,等大將軍回來了與大將軍稟明了再走也不遲。」
元仲華豈肯再等,她已經不耐煩了,滿面不悅道,「我與大將軍已無干係,何必等他回來?」
元玉儀聽元仲華親口說了這句話,心裡說不出來是驚還是喜,看著元仲華「這事與妾無干,但殿下不能此時離開……」
阿孌更不耐煩道,「長公主想去何處也與娘子無關,難道大將軍託付娘子看著長公主不成?這是長公主和大將軍的事,娘子還是少干預。」
元玉儀沒想到自己今日已受封成了公主,阿孌還是對她一點不客氣。終於忍了再忍,實在忍不住,怒道,「奴婢可以如此無禮?」
「娘子對長公主豈不更無禮?」阿孌毫無懼色。
元玉儀心頭無力感濃重。她想駁斥,但突見元仲華和阿孌都盯著她身後。又聽她身後奴婢喚「太原公」,她轉過身來。
居然看到太原公高洋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他身後正盯著她。高洋的眸子陰鷙又銳利,元玉儀從來沒有這麼怕過誰的目光。
高洋不理會那些奴婢,走過來,他一直走到元玉儀面前不足盈尺之處,低頭盯著元玉儀。
元玉儀被緹女扶著也顫慄著施了個禮,低著頭不敢看高洋。雖然她也曾在高洋府中住過幾日,但高洋從未對她假以辭色。
「爾一個舞姬,如今大將軍已經讓主上封了公主,猶嫌不足嗎?」高洋盯著元玉儀問道。
元仲華看一眼高洋。他的話又一次刺激了她。
元玉儀心裡卻大奇,難道不是濟北王元徽為她請封嗎?
高洋拋開元玉儀,走到牛車邊,掃一眼元仲華的幾個奴婢,吩咐道,「小心扶著長公主上車。」
阿孌等遵命而行。
高澄辭別出了高王府時天已經黑了。秋風瑟瑟,凄涼感頓生。剛才和父親的玩笑,以及心裡千思百慮想著要和柔然如何締盟,又如何牽制對方的那些心思在此時都煙消雲散。
他上了馬,慢慢向東柏堂而去。他已經多日沒回大將軍府了。這時想起來今日入宮也沒見到元仲華,她大概這時在秋梓坊中已經安睡了吧?太醫令不知道今日來了沒有,可曾診脈了?
東柏堂外,暗中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蒼頭奴劉桃枝這時見東柏堂大門外已經回去的回去,走的離開,轉眼已是門可羅雀,他這才重新走回門口,等著他的郎主、大將軍高澄回來。
元玉儀六神無主地回了木蘭坊,忽然又覺得不對。本來已在榻上躺下來,這時又再次急急起身向元仲華住過的秋梓坊而去。
人去庭空,秋梓坊的庭院中有幾隻散落的箱籠,顯得格外凌亂。
屋子裡自然沒有點燈。整個秋梓坊都陷入在黑暗中,讓人覺得有種瀰漫其中的傷感。
「大將軍回來若問起來……」元玉儀心裡前所未有的慌張,目光四顧。
緹女從來沒見過娘子這麼慌神。她從來沒有這麼在乎過大將軍對她的態度。
「娘子不必著急,是長公主自己要走的。」緹女安慰道,「再說阿孌對娘子如此無禮,豈能怪罪娘子?」
元玉儀看了一眼緹女,沒說話。
鄴城漸漸陷入黑暗中,牛車在街頭緩慢而行。
阿孌一直透過車窗看著外面,留意到太原公高洋一直跟著牛車。她不由看了一眼在黑暗中坐著一動不動的元仲華。
「殿下,太原公一直跟著,怕多有不便。」阿孌憂慮道。
元仲華睜開眼睛,這時牛車已停在館驛門口。
高洋也沒想到元仲華居然要移居到此處。
高洋心頭暗想,這館驛原來是國使臨時而居的,若是多命人扈從公主,倒也安全可靠。況這裡清靜,無人居住,距離東柏堂遠,這都是讓他滿意之處。此處與東柏堂遙遙相對,元仲華刻意選此處而居,讓他心頭琢磨不定她的心思。
如果元仲華心裡已經放下他的長兄高澄,又何必如此刻意?但不管怎麼說,距離遙遠總是好事。
高洋下馬,走過來,見阿孌等扶著元仲華從牛車裡出來。元仲華行動不便,十分笨拙。
高洋見她獨自一人,在孕中尚得不到夫君關愛,讓他心裡一再被刺激,總想起自己少時被父母忽略的那種感受。
高洋走過來,元仲華抬頭看到高洋,立刻便制止道,「太原公不可上前來。」
看她搖搖欲墜半懸未下,高洋不得不立刻遵命止步,有些訕訕道,「殿下何必如此防備侯尼於?我不過是想幫殿下。」
元仲華毫不領情,冷冷道,「我既已和大將軍無關,以後太原公也和我沒有關係,不必再有接近。我也不需太原公幫我。」
高洋怔住了,沒想到元仲華說出這麼無情的話來。別的且不說,難道連從小一起長大的情份都不念了嗎?他心頭甚是委屈。原本以為長兄若是和公主無瓜葛了,那他便能無所顧忌。沒想到元仲華心裡他和大兄高澄歸於一處,連他都被當作高澄的附庸而見棄了。
高洋心頭頓時抓狂,糾結不已,恨恨道,「殿下竟如此狠心不成?」
元仲華不為所動,冷冷道,「太原公是何人,我又是何人,我與太原公既無所涉,哪裡有什麼狠心不狠心之處?」
高洋狠狠地握住了手裡的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