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對星辰科技提出更高要求,華夏博士數量隻有北美的十分之一
星辰之城項目介紹會在震耳欲聾的掌聲中結束了,人們臉上的笑容帶有一種滿足感,因為星辰之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產項目,直男們還會順手搞一搞工程機械,以及電動工具領域。
“我兔本來就號稱基建狂魔,如果再有了黑科技工程機械,一定能夠提高很多效率!”
“老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星辰科技做電動工具這件事絕對要支持,當然了,他們的房地產項目也很強悍,但我更看重南水北調這樣的超級工程,但願星辰科技進入土建領域後,咱們華夏能多建造一些利國利民的大項目吧。”
“說的太對了!星辰科技涉足土木工程,住宅項目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意義在於未來,基建狂魔大提速!”
“期待西北沙漠變成綠洲的那一天!隻是想一想,也覺得好開心啊。”
“星辰科技給咱們建造便宜的住宅,順便還給基建狂魔頒發黑科技工具,恐怕這才是今天羅總演講的真正意義吧。”
華夏群眾議論紛紛,相比一座座摩天大樓,他們更欣喜的看到了未來,土木工程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別說對全世界,就算對華夏自己,影響也太大了。
當黃土高原變成青山綠水的時候,當總麵積三十六萬平方公裏的塔裏木沙漠,變成良田的時候,當青藏高原之水被引入西北,把印度氣到原地爆炸的時候,星辰科技進軍土木所帶來的社會意義和曆史意義,才算真正得以實現。
至於摩天大樓,那真的隻是土木工程領域裏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第二天一早,管理局例會,眾人看著新鮮出爐的頭條專題,紛紛麵露尷尬。
“人民群眾腦補能力實在太強大了,你們看,媒體已經在想象,咱們的土木工程團,能不能在喜馬拉雅山開個口子,把印度洋暖流帶進青藏高原呢。”曹原麵露難色說道:“這玩意兒不說難度有多大,改變青藏高原的氣候,應該會帶來連鎖反應吧?”
“還有這個。”沈浪接話道:“東北方麵的媒體,強烈建議我們在北部邊境安裝巨型擋風板,阻隔西伯利亞寒流,海南方麵則希望我們把瓊州海峽給填了,他們想和祖國大陸接壤,不想再孤懸海上了。”
“不是吧,直接填平瓊州海峽?”
“海南人民的熱情可以理解,但他們是不是存在誤會?這工作量可比愚公移山大多了,也遠超精衛填海,把整個太行山運到瓊州海峽,然後扔下去,那還差不多。”
“不可能的,頂多造幾座大橋,填海工程完全沒必要啊。”
眾人議論紛紛,群眾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情高漲,也對星辰科技涉足土木行業,充滿非同一般的熱情,一時間各種奇思妙想橫空出世,大家都把星辰科技當孫猴子了,指望他們完成各種瘋狂而又冒險的超級基建項目。
安然蹙眉,對身邊的羅佳說道:“你昨天到底都講了什麽啊,不是介紹房地產項目嗎,怎麽一夜之間,全國上下都把咱們當女媧了,填平瓊州海峽是什麽鬼?感情造橋都不能滿足大家的胃口了,非要改造地球大家才覺得過癮?”
羅佳白了安然一眼,“我怎麽知道,會上講的明明是給大家蓋房子,搞小區,讓年輕人能夠在大城市安家,可能是因為帶了幾句工程機械方麵的展望吧,引起大家對於基建方麵的聯想。”
話鋒一轉,羅佳認真的說道:“但從某種方麵來說,大家期待程度高,並不是什麽壞事,說明群眾並沒有被房地產衝昏頭腦,大家心裏還是明白的,基礎設施建設,遠比搞幾個小區重要,華夏雖然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巨大領地,但環境惡劣的地區也有很多。”
“咱們的人口世界第一,耕地麵積卻僅僅排在世界第三,甚至還不如兩百九十八萬平方公裏的印度,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現實。”
“相比遙遠的太空,大家顯然還是更關心腳下祖祖輩輩居住的家鄉,所以我們涉足土木工程後,才會如此關心,提出如此多的設想。”
“反正在星辰大海之路上,斷然少不了基建和采礦這類土木工程,幹脆就當練手吧,努力把土木工程給做起來吧。”
眾人紛紛點頭,土木係雖然不如太空電梯那麽高大上,但卻意義重大,屬於早晚都要涉足的領域。
“那行吧。”安然挑了挑眉毛,“一步步來,先把工程機械拿下,有時候我就納悶了,為什麽但凡我們不涉及的領域,發展都那麽緩慢呢,知道今時,工地上還是清一色德國寶峨的打樁機,仿佛隻要我們不造打樁機,其他企業就沒辦法掀翻德國人的機械霸權。”
李默然想了一想,“軟件領域要好一些,但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星圖驗算,衛星信號分析,這類頂尖工具軟件,還是需要我們來做,似乎民間對於高技術等級的項目,缺乏必要攻克手段。”
曹原道:“是啊,這個現象我也發現了,原來以為咱們會帶動國內其他企業,走高技術路線,然而事到如今,他們依舊發展緩慢,真正的高精尖前沿科技,還是要依靠我們。”
管理局眾人覺得不可理解,國內企業的進步相比星辰科技,速度顯然是比較慢的,盡管和國外比已經好多了,但人類永遠不會滿足,既然是華夏企業,就應該以星辰科技為標杆。
羅佳臉上露出一抹複雜的神色,沉聲道:“很簡單,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才。”
“不會吧。”安然道:“咱們每年培養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師,比所有國家加在一起還多。”
羅佳攤開雙臂,“我也沒說工程師不足啊,我們真正缺乏的,是你,是曹原,是水平達到博士或者博士以上的頂級人才。”
“數據不會撒謊,截止2018年,我國擁有大學畢業生一點九五億人,而北美是九千九百萬人,在大學等級的人才比拚中,我們碾壓北美,也碾壓全世界所有國家,這兩億大學生是華夏前進的基石。”
“我們有這麽多大學生?”李默然驚訝道:“不盡然吧,這數據是不是有錯誤?”
羅佳道:“錯誤沒有,但統計的比較寬鬆,專科畢業生和成人高考,函授畢業生,全都算在裏麵了,眾所周知,我們的父輩和爺爺輩,很多都有函授大專文憑,而那種文憑通常拿來混職稱,水分很大。”
“當然了,在北美的統計數據裏,也包含社區大學這類比較水的大學生,大家半斤八兩。”
眾人連連點頭,怪不得,原來函授大專也包含在統計之內,然而你也不能說函授大專就不算文憑吧,隻是在過去特定的時代,教育質量堪憂而已。
頓了一頓,羅佳繼續說道:“無論如何,在大學生這個統計範疇,我們是兩倍於北美的,但到了研究生等級,情況就反過來,我們反遭北美碾壓。”
“同樣是來自2018年的統計,我國擁有碩士八百多萬,而北美是三千八百多萬,是我們的四倍還多。”
“到了博士以上的頂級學者,差距就更大了,我國是一百多萬博士,而北美是一千零四萬,所有生活在北美的人中,百分之三點一六是博士,當然了,這裏麵也包括醫學,藥學,甚至牙科博士,但就算隻比較PhD,也就是科學研究型博士的數量,北美也是我們的八倍之多。”
羅佳話音剛落,會議室裏便爆發出驚呼,所有人都被誇張的數據嚇到了。
“不會吧!頂級人才差距那麽大!?”
“怪不得狄五常所在的人力資源部,最近兩年瘋狂在東亞挖角人才,原來是因為我國在頂級人才方麵匱乏啊。”大夥議論紛紛。
羅佳微微點頭,然後隨手拉過白板,在上麵寫畫。
“我們的專業團隊正在向一百萬大關進發,其中單單具有博士學位的頂級學者,我們就有二十幾萬人,幾乎全國六分之一的博士在星辰科技,所以我們才能快速發展。”
“我們還要明白另外一個事實,我國雖然有八百萬碩士和博士,但他們都還很年輕,都是最近這些年培養的,平均工作年限隻有五年。”
“而北美的三千八百萬碩士和博士,平均工作年限是十五年,在科研這個領域裏,天賦很重要,但經驗同樣不能忽視,北美的高級人才不僅數量多,還在各自專業領域裏修煉多年,戰鬥力十分恐怖。”
“但是大家也不要灰心,八百萬對三千八百萬,我們尚且能和北美打到如此地步,假以時日,隨著頂級人才差距得到彌補,未來一定是屬於我們的,畢竟今天的華夏正在瘋狂追趕,隻可惜以前幾十年,我們培養的頂級人才太少,這是曆史造成的差距。”
聽了羅佳的介紹,眾人心裏稍稍舒服了一些,或許加班真是這一代科學工作者的宿命啊,數量上的差距,隻能用工作強度來彌補。
在現實世界裏,二十個本科生帶八十個高中生能造出來的東西,比如家用電器,基礎工業品等等,我國以絕對優勢吊打北美。
二十個碩士帶八十個本科生才能造出來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汽車等等,我國跟北美平分秋色。
但是到了二十個博士帶八十個碩士才能造出來的東西,比如航空發動機,芯片,航天飛機等等,我國就和北美差距很大了。
羅佳淡淡說道:“差距固然很大,但留給北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早在公元2015年,我國的碩士供應量,就已經達到了北美的四倍!博士供應量是北美的一點五倍!人才供應方麵,我們已經實現反超,剩下的問題,就交給時間來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