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農家
他聽完母親的話,心裏除了泛起對父親的思念外還有對父親的不理解。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麽以前會望著窗外,也不明白為什麽在農區裏還要看其他的書。
母親源氏遞給了他一個箱子。馬飛英接過來,隨便翻看了幾眼,隻有一個感悟——無聊!這個時候的他能夠看得懂字,可裏邊所講的卻理解不了。才十二歲,除了學社裏教的識字以外,就沒專門開發過。他更加不清楚父親為什麽這麽鍾愛書。一直被濃鬱的農區文化氛圍養育的他隻想長大後管理自己家的土地,減輕媽媽的負擔。
.
書總體來說是很無聊、苦澀,裏邊全是一些搞不懂的術語,除了一本書。這本書是馬頌的日記,唯有這個是他能看得懂的。從那之後,一有空就會掏出來看,就算是農耕時的稍稍休憩。不少人看見都會笑他:“這麽累了,還在那看書幹什麽,又沒什麽實際用處?”馬飛英沒有回答,專注的看著書。在這裏,農業並沒有受到歧視,因為農區才是西白洲運作的基礎。
“他愛看就讓他看吧,他爸以前也老愛看書呢。要不然也幫不了大家的忙。”源氏這席話令眾人羞愧,繼續勞作。
馬頌的日記是從馬忠良逝世兩年後開始寫的,自己經曆的一切都寫在了裏邊。一直寫到:孩子逐漸懂事了,我也應該放下這一切了……
他在裏邊反複說著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害了自己的父親。在遇到源氏之前,他一直都想著學成後回到總院完成父親的遺誌,就算不行也得要自己的兒子繼承。直到結婚生子,他逐漸感覺到孩子不是自己的“工具”理應給他選擇的權利。所以,他放棄了看書放棄了對孩子的教導放棄了望向總院那方天空的權利。日記,隻記到了馬飛英四歲的生日。
馬飛英逐漸明白,他家是“書香世家”。他開始明白父親以前為何執著於寫日記和做學問,父親一直是懷著對馬家的慚愧活到了最後。他應不應該重新拾起父親的願望呢?他還有機會。
後來的幾天了,馬飛英總是會不自覺的望向總院的方向,一望就是大半天,其他時間裏便是心不在焉。自怨自艾的日子過的還是很快,一天,母親就氣衝衝的拿起細條對馬飛英進行“家法”。
源氏總共抽了他三次,一次比一次重,都是打在手上。她邊抽邊哭:“第一下,是因為你最近總是偷懶,農家以懶為恥;第二下,是因為你魂不守舍,一天隻知道對著天空發呆,不思進取為天下所恥;第三下,是因為你是不是忘了你過世的父親和他過世的願望!”馬飛英的手被抽出了痕條,手心就像握著一團滾燙的火。
母親沒有過來安慰他,而是背對著告訴他:“馬頌死了。這幾年來過的也沒什麽不好,我不想要你這麽一個拖後腿的。”這句話一說出去,源氏就後悔了,她在逼自己不要回頭不要說或回答“妥協”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