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不自量力
崔文軒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而現在,他又特地將元青花製作秘籍贈送給故宮,咱們應該對他表示衷心的感謝。”
說完,大家又是一陣掌聲。
接下來,崔文軒開始介紹在座的各位長者。
“袁先生”
袁天南剛剛落座,他對麵的一個老者就對他說:“再次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沈偉。”
袁天南笑道:“我記住了沈老,請問有什麽賜教?”
沈偉說道:“不敢當,是這樣的,我有一件東西研究了兩個月都沒看出來是什麽來曆,可否請袁先生給解解惑呢?”
袁天南心說好嘛,要當麵考我了。
“嗬嗬,連沈老您都看不出來的東西,我就更不行了。”
沈偉說道:“袁先生不用客氣,在這裏,咱們都是同行,我也沒有考你的意思,隻是其他人我都請教過,就是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麽,因此想請袁先生幫忙看看,看得出來當然最好,要是看不出來,也屬正常,就當咱們一起探討,你說呢?”
錢樂聽到這可不樂意了,他很不客氣地說道:“沈老,我好心的勸你一句,還是不要多此一舉為好。”
沈偉轉頭看著錢樂,冷笑道:“我看是你為他擔心了吧?”
“笑話!”錢樂再也樂不下去了:“我是怕你到時候下不來台。既然你這麽認為,看來我剛才好心勸你才是多此一舉,哼!”
沈偉也哼了一聲,袁天南就笑道:“那行吧,就請沈老拿出來看看究竟是什麽好東西。”
沈偉聞言,將公文包拿上台麵,拉開拉鏈,從裏麵拿出一個小布包,慢慢打開後,就出現了一枚……“子彈!”
這顆子彈不是真的子彈,而是說外形很像子彈,大小和三八大蓋的子彈差不多,全身淡藍色,中間也有一些地方是灰黑色,看樣子很明顯是古玉,頭尖,底座大了一圈,整個看起來又像一個螺絲,大一圈的部分就是螺帽,這東西應該很有些年頭了。
眾人一看沈偉拿出這個東西,都有些忍俊不禁的樣子,有兩個老頭還輕笑出聲,袁天南看到他們這樣的表情,就知道是沈偉這老頭不隻是在考自己,還帶點捉弄的成分。
錢樂得笑了起來:“哈哈哈,我還以為你會拿出什麽稀奇古怪的玩意考人家呢,這樣的東西都敢拿出來,我敢保證你會自取其辱!”
沈偉根本就當錢樂是空氣,理都不理他,另外拿起一個鑷子將“子彈”夾起來看著袁天南問道:“袁先生,就是這個東西,我研究了很久沒研究出來,你幫忙看看。”
袁天南看了幾眼子彈,也不伸手去接,淡淡地說道:“沈先生,這個東西確實很少見,不過也並不是說就沒有,既然你不認識,那我就告訴你。”
眾人一聽,知道袁天南不高興了,因為剛才叫的沈老變成了沈先生,尊稱的您變成了你,這就表示這個年輕人很不爽。
沈偉當然也聽出來了,他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呀,我洗耳恭聽。”
袁天南說道:“玉器,在先秦時期是權力、財富、身份的象征,隻有權貴人物如族長、巫師等人才有資格佩帶各式的玉器,而在這些人死去時則往往都把這些生前所佩帶的飾物帶入墳墓陪葬。”
“除此之外,這些權貴人物,死後還喜歡用玉冥器,真正意義上的玉冥器出現在周朝至漢朝這一段時期,當時厚葬之風盛行,人們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個竅穴,能阻止真神出竅、元陽外泄,保持屍身不腐,故我們看到此一時期的墓葬出現大量的金縷玉衣、玉竅塞、玉璧板等等。”
這番話說出來,讓在座的老頭頻頻頷首,崔文軒則笑得眯上了雙眼。
袁天南繼續說道:“由於這些玉冥器是專門為死者特做的,所以,這些玉塊或玉琮往往多切一刀,以示與實用物之區別,故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玉冥器。通常專門的玉冥器有各種玉竅塞,如口含的玉、蟬、玉耳塞、玉眼蓋等,此外還有死者手中所握之玉豬,背後及胸前所墊蓋的玉璧板等。”
說到這,袁天南指指沈偉麵前的那顆子彈說道:“你這個東西就叫玉竅塞,準確來說是用來塞死者屁股眼的,我這麽說你應該明白了吧?”
“哈哈哈哈”,袁天南話音剛落,會議室頓時笑聲震天,就連崔文軒也笑得肚子疼,邊笑邊說:“哈哈哈,沈老啊沈老,小袁最後的這句話實在太妙了,語帶雙關啊,看你還有何話說,哈哈哈哈!”
錢樂這老頭自然不能放過這個嘲笑沈偉的大好機會,大笑著說:“哈哈哈,沈老的嘴已經被小袁用玉竅塞塞住了啊,就算有話也說不出來了,哈哈哈,笑死我了……”
沈偉頓時臉紅耳赤,被大家笑得羞惱成怒,收起玉竅塞起身提著公文包氣哼哼快步走出會議室。
可他這一走,後麵的笑聲就更加凶了。
一個小時後,故宮博物院舉行了一個小型儀式,院長崔文軒出麵接受了袁天南贈送的元青花瓷製作秘籍,崔文軒則回贈一本受贈證書。接著,崔文軒代表故宮博物院給袁天南頒發聘任證書,聘請袁天南為故宮博物院的特別顧問。
袁天南感到有些搞笑,人家請的顧問都是七老八十很有聲望的專家學者,可自己才三十不到呢,竟然也成為了顧問。如此一來,袁天南年僅26歲就可以和全國頂尖的文物大家平起平坐,這種榮耀不是多少錢可以衡量的。
坐上車時,錢樂問道:“小袁,你知道沈偉為什麽要針對你嗎?”
袁天南搖搖頭說:“不知道,為什麽呢?”
錢樂說道:“那是因為他和周重天的關係非常好,你把周重天的一世英名毀了不算,還把他送進了監獄,沈偉恨你就可以理解了。”
袁天南恍然大悟:“哦哦哦,原來是這樣,嗯,如果是我也會不高興的,他的心情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