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三千虛空
————
“帝君既有此誌,為吾東嶽大幸,臣等必誓死相隨!!”
東嶽天庭中的三公九卿,一十二位正一品神祇伏身叩拜,絲絲縷縷的紫色神力充斥周身,渲染著這一座通明金殿。
“好,好,好,”東嶽帝君高座帝位,言辭激昂道:“吾東嶽天庭有諸卿攜手同心,何愁大事不成,何愁大業無期!”
他輕輕壓了壓玉帶,再度許下重諾,道:“朕若有朝一日,正位至尊至貴先天天帝之位,超拔苦海無量,必不負於諸卿,與諸卿共掌天庭社稷,同享無極無量之福。”
“帝君,臣等為臣子者,萬死不敢有此念。”文昌、貪狼幾位星君神色間,固然是一片沉凝,但心中的火熱一點不少於旁人。
對於東嶽帝君許諾的超品道果,乃至於超拔命數之外的先天大神通之境,但凡是修行中人誰能不眼熱幾分。
哪怕這幾位正一品神祇,都是身居高位之輩,心有山川之險,胸有城府之深,但在一枚超品道果之前,亦未必能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
天人之道與道果天人之數,隻差著一枚大道道果,但神通法力幾有天淵之別,一位天人道果級數的分量,是幾百上千位天人也比不得的。
東嶽帝君的手筆一如既往的驚人,欲圖將一座東嶽界逆演為一尊神人,或可稱為虛空巨神。
介時,東嶽億萬生靈生老病死,皆在這一尊虛空巨神的軀殼之內,東嶽三界亦將會是虛空巨神的一部分。而東嶽天庭以這一尊虛空巨神的恐怖力量,必定能掀起一場大波瀾。
東嶽帝君注視著殿中重臣,道:“諸卿,應該知道虛空巨神的重要性,如今巨神尚未出世,正是吾東嶽最脆弱之時。吾東嶽現今需要的是韜光養晦,隻待虛空巨神出世,一朝石破天驚。”
破軍星君沉聲道:“帝君寬心就是,臣等分寸自知!”
這一尊虛空巨神孕育,對如今的東嶽界而言,堪稱是戰略性武器,一旦虛空巨神出世,東嶽天庭的力量將會呈幾何倍數提升。
固然,青紫位格的東嶽界,對於一些青敕世界已是龐然大物,但對紫敕世界的威懾有近乎於無。
東嶽界攻掠十方世界,一直以來都隻是選擇赤敕、金敕位格,乃至於青敕位格的世界攻取,對紫敕位格之上的強大世界,卻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但隨著這一尊虛空巨神的出世,東嶽界就有了與紫敕世界掰手腕的底氣,可以考慮攻略底蘊稍弱一些的紫敕世界。
須知,在赤敕、金敕、青敕、紫敕四等世界中,每一等都有著上中下三層,紫敕下層者與紫敕上層者的的實力,不說是天差地別一般,也相差極為的懸殊。
東嶽界就是從這一方虛空域的偏僻角落中,一點點的打下了如今的地位,成為虛空域中幾大紫敕世界之下,最為頂尖的強大世界。
“咱東嶽進取銳氣太甚,早為一些人所忌,隻是咱東嶽的實力不弱。若是因為冒然碰撞,必然會兩敗俱傷,或為他人所趁。”
七殺星君悶哼了一聲,道:“如此,才讓某些人不敢輕易動手,隻能看著吾東嶽揮軍四方,扯一扯咱們的後腿而已。”
一尊正一品神祇麵露堅毅,道:“如若虛空巨神出世,吾東嶽未必不能趁勢而起,一統這一方虛空域,奠定東嶽天庭的大勢。”
“東嶽天庭統禦這一方虛空域時,或許就是帝君證就先天天帝位業之時。”
所謂的虛空域,是對一方虛空宇宙疆域的稱呼,一方虛空宇宙間有著三千虛空域,象征著三千先天大神通之數。
隻是三千先天大神通之數為虛指,而三千虛空域卻是實指!
三千虛空域中的每一座虛空域,其疆域都廣袤無邊,囊括千萬世界之數。其中一些強大之極的虛空域之中,甚至有著一方先天世界,穩定著一方虛空域的秩序,大道光輝照耀十方世界。
東嶽帝君一拂帝袍,起身麵向重臣們,微微躬身一禮,道:“朕與諸卿共勉之!”
一十二位正一品神祇伏身下拜,神色間無不激昂,齊聲道:“臣等與君共勉之!!”
這些正一品神祇們,不乏有東嶽帝君的從龍之臣,也有著東嶽界這些年戰勝降服之神,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能讓這些桀驁不馴的人傑,心甘情願的奉東嶽帝君為主,也是東嶽帝君超乎尋常的魄力。
迎著重臣們的跪拜,東嶽帝君的目光,卻不知何時看向東嶽界外,那一艘艘橫行虛空的東極金舟,眸光中的情緒深深內斂,猶如一潭深不見底的幽水,低聲自語:“茫茫界海,橫無際涯,問天下誰主沉浮!”
虛空宇宙廣大無邊,除了無上大神通之輩,誰也不知其邊界幾何。但在億萬萬載的漫長歲月之中,也有無數的天驕人傑入過江魚鯽,在宇宙間留下璀璨奪目的光輝。
這些天驕人傑紛爭不斷,如流星一般崛起,又如流星一般墜落,隻有極少極少的一小撮人,才有著證就先天大神通之境的機會。
隻要不證先天大神通,任是如何風華絕代,任有氣吞山河的豪情壯誌,就免不得作為棋子,任由著高高在上的棋手們擺布。
…………
與此同時,在東嶽界不知幾萬萬裏之外,虛空之間一輪紫色大日高懸。一絲絲大道紫氣升騰天地,一尊尊寶相莊嚴的金身法相,自這一輪紫色大日之上隱約浮現。
寶梵界中,一片片金色的祥和氣息,自天地間升騰,不知幾千幾萬裏,一聲聲佛音禪唱若隱若現,自天地間悠悠回響。
這是一座佛法大昌的紫敕世界,修行人念經誦佛,凡俗誠心禮佛,世界中的諸多重要權柄,已然盡為佛門修行人所有,可謂是佛門廣大淨土之一。
在這一方寶梵界中的凡俗之人,家家吃齋禮佛,佛門香火氣息渲染一方天宇。而修行之人則累世修行,積累功德福德,將功德金光演化一道金輪,隻為證就一枚大乘菩薩佛果,或如五百阿羅大菩薩,三千揭諦大菩薩一般的佛果。
一座座大寺古廟之上,香火氣息匯聚恍如汪洋,一位位證就三果、四果的羅漢們,端坐在講經台前,宣講佛法精義。
在這一道道佛光普照之中,唯有一道大光明佛光,高懸於天地三萬裏,數千、上萬座寺廟顯化的佛光法相,在這一道大光明佛光下蟄伏。
萬丈天柱山絕頂之上,大光明寺內的萬佛塔林之中,一尊白眉老僧盤膝坐定,字字大放光明,佛音綻放天地之間。
一座座佛塔閃爍舍利子神光,似有一尊尊法相盤坐,與這一位白眉老僧一起發大雷音、發獅子吼。
周匝數百、上千僧眾席地而坐,神色間若有所思,聽著白眉老僧講經,不自覺的頷首點頭,麵上露出縷縷禪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佛光升騰而起,一道五色瑞氣托著一枚舍利子,氤氳蒸騰不止,白眉老僧手捏念珠,徐徐念誦道:“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
“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
以‘如是我聞’開頭的經卷,都是佛門正等正覺得證如來者所作,堪稱先天大神通口述的大道精義,其珍貴性非比尋常。
何況,這一尊白眉老僧講誦的,還是在大乘佛教中號稱萬經之王的《華嚴經》。相傳此經是佛祖成道之後,親自執筆所書的第一卷經文,是為佛門一切佛法的大乘總綱。
此經在佛門之重,不亞於道門道祖的五千字《道德經》,一度有著佛門華嚴、道門道德之說,研讀《華嚴經》圓滿,佛門神通悉數具足。
這位白眉老僧顯然對《華嚴經》研讀甚深,一身佛法廣大無邊,是一位堪比西天極樂五百阿羅大菩薩的存在,對這一卷經文的理解非同小可,講得周匝僧眾如醉如癡,沉浸在佛法之中久久不願醒來。
嘩!啦!啦!
白眉老僧手中的念珠,繩結不知何時豁然斷開,一枚枚佛珠嘩啦一下,散落在老僧的月白色僧袍上,還有更多的佛珠,飛落在老僧的周匝。
講經聲嘎然而止,白眉老僧神色凝重的看著散落一地的佛珠,僧眾們也震驚的看著地上的佛珠,久久不知如何言語,
“劫數啊!劫數!”白眉老僧悠悠歎了一口氣,隨手拾起一枚念珠,遙遙眺望遠方,目露慈悲之色,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十方諸世古佛,南無寶光如來佛!”
“這一劫數之始,卻是不知要死傷多少生靈,造下多少殺孽。可悲可歎芸芸眾生,在世間大苦海中沉浮,不知殺機已至,生死沉淪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