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一章 橄欖枝

第一百九十一章 橄欖枝

  收費章節(12點) 

  第一百九十一章橄欖枝 

  小富在家裡面一等沒有消息,二等沒有消息,我準備以死直諫,乍沒有欽差上門要我的命呢? 

  事實呂夷簡與小皇帝被這封奏摺也氣壞了,可最後呂夷簡沒有追究。他要的目的僅是廢掉郭皇后,去掉仕途上的最大絆腳石。郭氏如願以償被廢去,打發到了長寧宮冷藏起來,再鬧下去,沒有多大意思。 

  北宋養士大夫的政策,使這群士大夫皆不要命。處理一批,又來一批,何時是了?並且時機也不對,若夾在范仲淹與孔道輔鬧事的時候,那麼小富會倒大霉。不是針對小富,值得嗎?但會用這篇奏摺大做文章,用在范仲淹與孔道輔等人身上。 

  並且捫心自問,無論是什麼理由,手續走得不對,所以小皇帝與呂夷簡感到有些心虛。 

  於是這篇奏摺就消失在龐大的存檔當中。 

  倒是鄭朗讓呂夷簡注意起來,僅說了一句,三勸皇后才能行廢黜之舉。小皇帝聽不出來,呂夷簡卻從這句話聽出許多意味,是鄭家子對自己同樣不滿,可為什麼不挑明了說?難道他知道孔范等人必然失敗? 

  也沒生氣,鄭朗這份沉穩讓他很欣賞。 

  做大事就要這種沉穩勁,象孔道輔他們,讓他們做一做宰相,試試看,國家准得亂。 

  看了看外面一把翻飛的積雪,趙禎喃喃地說道:「瑞雪兆豐年哪。」 

  「是啊,陛下,紛爭結束,是要做做正事的時候。」呂夷簡道。 

  「好,就依卿言,不過在這之前,朕想改一下年號,原來天聖年號,似有二人聖者之意,后改明道,朕也覺得有日月並舉之象,是不是因此而引起了旱災與蝗災?」 

  呂夷簡沒好作聲。小皇帝的話他不是很贊成,可今年的旱蝗災,讓大家折騰苦了,內庫多年攢下來的積儲基本在數月之間,被用之一空。改一改年號,說不定會帶來喜慶。 

  「呂卿,改景祐。」 

  瑞雪兆豐年,好兆頭,所以改了這個年號。 

  「就依陛下之意。」 

  改年號,毛毛雨,沒有那一個大臣反對的。 

  改過了年號,小皇帝開始拚命了,以身作則,勤奮度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連劉娥也不及,趙匡義勉強可以比一比,若真比,只有後來清朝的雍正才能比他此時的勤奮。每天上朝辦公,只要有奏章,全部親自批閱,最後連呂夷簡都看不下去,勸道:「若小事都要讓陛下過目,恐非陛下會傷身。」 

  勸之不聽。 

  但事情有沒有結束?早著呢,更大的風波,小皇帝更悲催的時候,是在明年…… 

  如果在廢皇後上,言臣還能說出一份道理,但在明年,簡直是在胡攪亂纏,所以鄭朗對這群言官一直不抱有好感,這種感情都延帶到了鄭朗對歐陽修與包拯等人的看法上。 

  …… 

  杏兒用手撈著小雪花,說道:「鄭郎,明年年色一定會好。」 

  「嗯……」鄭朗應了一聲,可眼中閃過一絲迷茫,明年會發生很多事,小皇帝又累又對自己苛薄,差一點累死吝死,明年黃河……可問題的關健自己怎麼去說? 

  對小皇帝說,明年的京東段黃河改道,會淹死許多百姓,然後許多言臣往你身上亂潑污水,胡說八道程度可以誅滅九族? 

  或者說我會夜觀天象,扯么 

  真的不能想,一想這些事,連學習都沒有辦法靜下心。繼續埋頭苦讀,連小皇帝那樣說了,此次省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唉,無形帶上了一個包袱。 

  正在這時候,外面小沙彌進來稟報:「鄭施主,外面有一個婦人找你。」 

  「婦人?」 

  「大約四十幾歲,近五十歲左右。」 

  鄭朗古怪的迎了出去,不認識,問:「請問大娘是……」 

  「我是司馬三郎的母親。」 

  「原來是聶大娘,請進請進,」鄭朗熱情的招呼道。 

  聶氏揮了一下手,身後兩個家僕抬來大批的布帛,她又對小沙彌說道:「這是我給你們寺廟的香火。」 

  「阿彌陀佛,謝過女施主,」小沙彌高興的說道。他可不是知日大和尚,香客給了香火越多,他們小日子會越好過。 

  聶氏又對鄭朗說道:「小郎可是鄭解元?」 

  「是。」 

  「謝過鄭解元。」兒子在鄭州鬧的事大,也傳到了鳳翔府,司馬池一聽跳起腳來,可他本人又不好去鄭州。於是讓妻子代他前來鄭州教訓這個兒子,再看一看,若不行將兒子帶回去。 

  聶氏到了鄭州,沒有到鄭家,就聽到兒子讓鄭朗帶到京城,於是又追到開封。但這是一個很講道理的婦人,司馬光啟蒙教育正是這個婦人教導的。實際上司馬光很小的時候,並不象現在表現那麼聰明,因為是小三子,貪玩,不安心讀書,即便讀了也記不住。正是此婦,耐心教導,慢慢將他天賦開發出來。 

  來到京城后,因為傳到了鳳翔府,太遙遠,事情變了性質,於是沒有立即過來,做了一番調查,才知道事情的真實經過,並且也看到了鄭家子在裡面付出的苦心。 

  可以說鄭家子不但在教兒子學問,教他做人,治國,對於後面的,聶氏很無語,咱兒子才多大一點?但想一想王家那個更悲催的三郎,什麼話也不說了。還有鄭家子為兒子鋪的道路。聶氏說完深施一個大禮。 

  「聶大娘,切不可,」鄭朗虛扶一把,將她帶到禪房,又將司馬光喊來。 

  司馬光看到母親,高興的撲過來,喊道:「娘娘。」 

  畢竟還小,離家好幾個月,同樣思念親人。 

  「跪下。」 

  「喏。」 

  「自己將后衣掀起來。」 

  「喏。」 

  聶氏從行李里抽出一根荊條,劈里啪啦往司馬光後背上抽下去。 

  鄭朗急得抓耳撓腮,看看她抽了好幾十下,說道:「聶大娘,能不能聽我說一言?」 

  「解元請說。」 

  「上次他們激怒范諷,也是因為我之故,若抽……」至少給我一份面子,又說道:「我平時也教他們尊師重道,只是范諷對我產生了誤會,始終糾纏不清,所以他們才看不下去的。」 

  鄭朗勸,聶氏不好再往下抽,饒了司馬光一馬,王安石看了心中戚戚,他家中同樣家教很嚴,不知道父母親會不會派人到京城來抽他。 

  抽僅是敲打一下,隨後又給司馬光帶了大量行李,談了一會兒,問清楚情況后,這才回去。 

  聶氏前面一走,後面知日就過來了,對鄭朗說道:「鄭施主,老衲要去一趟五台山。」 

  「此時去五台山?」 

  「不去怎麼辦,這裡讓你弄得俗氣衝天,我沒有辦法呆下去。」 

  「大師想外出雲遊,何必用我做借口。」 

  「老衲還與你打誑戒?隨你說了。」大和尚不想爭辨。 

  「別急,大師,妾與四兒妹妹替你縫了一件僧袍,正好搶工搶出來,順便帶上。」是江杏兒與四兒買的厚麻布,合夥做的。本來江杏兒準備用獸皮做,更暖和,想一想多半這個古怪的大和尚不同意,於是作罷。 

  「老衲不能收。」 

  「大師收下,嚴格說鄭郎也是你的學徒,當收之。」 

  知日忸忸怩怩半天,才勉強的將僧袍收下來。但走出禪房時,臉上卻露出一絲微笑,鄭朗也在笑,大和尚,你這樣子,就不要談什麼了啦 

  沒有想到大和尚前面一走,後面訪客就找上了門。原來有知日擋著,若不是司馬光母親是婦人,讓小沙彌不解外,其他人一律讓那扇寺門拒之門外。 

  現在沒有擋箭牌,訪客就來了。 

  小沙彌機靈,主動說:「小施主,這裡是佛門凈地,閑人莫入,若要燒香還願,請到前院去。」 

  然而來客一報名頭,小沙彌不敢作聲,乖乖地將此人帶了進來。敲了敲門,說道:「鄭解元,呂郎君求見。」 

  鄭朗將門打開,眉頭皺了一下,司馬光母親不遠千里,從鳳翔府趕來,不得不接見,其他的人,鄭朗一個也不想前來打擾。看了看,一個少年人,十四五歲的樣子,一臉忠厚之氣,但不認識。 

  「你是……」 

  「見過鄭解元,我是呂公著,受家父之命,前來打擾了,恕罪則個。」眉頭同樣皺了皺,對鄭朗很有好感的,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喜歡閉門苦讀,前來打擾,多有不便,可厲害的父親命令,他豈敢不聽。 

  「呂公著?你可是呂相公家的三郎君?」 

  「咦,鄭解元也知道我?」 

  我不知道你才見鬼呢。對呂夷簡鄭朗未必很反感,但肯定是沒有好感。可對這個呂公著印象蠻好,王益會教子,呂夷簡也會教子,四個兒子皆是人中龍鳳,呂公著卻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樣,也是將來一個糾纏不清的重要人物。 

  然而他來是何用意哉?鄭朗不相信了,堂堂的一個呂夷簡會產生將兒子放給自己做學生的地步,就是自己敢受,別人也會痛罵呂夷簡的。狐疑的問:「呂相公讓你前來是……?」 

  「家父說鄭解元,與王家三郎、司馬三郎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所以讓我偶爾前來拜訪,受教學習。」 

  不是做學生,而是做好朋友 

  鄭朗心中產生更大的疑惑,前來受教學習是假的,隱隱是呂夷簡為兒子將來送來的橄欖枝,這個呂公著很聰明也很好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與自己三人同行。僅是為了兒子,肯定不是呂夷簡自己,他那麼生猛,怎麼需要自己幫助。可就是兒子,自己值得呂夷簡這麼做嗎? 

  況且橄欖枝送來了,難題又來了,這個難題不亞於孔道輔他們出的難題。鄭朗在此刻,悲憤欲絕。老子僅是一個舉子,僅想安心學習,不想開天才託兒所 

  第一百九十一章橄欖枝 

  第一百九十一章橄欖枝,到網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