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

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

  宋朝文化繁榮發達,詩賦歌舞依然在發展中,詞在宋朝達到巔峰。小說、戲曲出現雛形。 

  但在前期,詞與雜劇多俚語,有的下流。這是無奈,周邦彥的詞固然雅到極致,有幾人能作出來?又有多少百姓能欣賞到裡面的含義? 

  直到鄭朗在杭州為了壓佛,拿出幾個戲曲,才替許多人打開一扇明亮的窗戶。原來雜劇是可以這樣玩的,即便是樸實無華的語言,照樣能寫出高雅的韻味。想要吸引人,必須重視故事內容。 

  於是戲曲迅速發展。還有許多缺陷,但在京城各個瓦舍里已出現一些可以稱頌的戲曲。 

  契丹比宋朝更缺少文化娛樂生活,蕭特默兩人來到京城后,經常來瓦舍觀戲。語言不存在妨礙,就象後來一樣,中國人拚命學英語,但英國人美國人未必學漢語。西夏吐蕃與契丹境內許多人皆會漢語,有的地區漢語還是主流語言,聽懂漢語的人不少。但宋朝人聽懂党項語、吐蕃語與契丹語少之又少。 

  忽然聽到契丹公主,兩人隱隱覺得今天鄭朗喊他們來觀戲,是一場陰謀。 

  伎子不顧他們想法,繼續往下唱去: 

  「溜馬粼粼潢河,飛綿滾滾楊柳, 

  桃醺醺翠山歌頭。 

  掩輦內香風陣陣, 

  卷帳外駿馬羊牛。 

  一川草碧,野水明月,沙鷗雲遊。(五煞) 

  青青天里兀自起的霹靂? 

  皇弟的牽我衣,拉我手, 

  西方英雄值我逑。(罵玉郎) 

  ……」, 

  唱到這裡,有聽眾罵起來「什麼皇弟,什麼英雄,公主,你弟弟要害死你啦!」 

  「你趕快回,不回去連命都沒啦。」 

  蕭特默與劉六符臉色變得很難堪,鄭朗對侍衛示意,侍衛喝道:「各位勿得吵鬧有契丹貴使也在聽曲。」 

  一聽有契丹使者,人群用眼睛側視雅坐,立即安靜下來 

  繼續往下唱。 

  環境不如契丹,但少女心中還帶著一份嚮往那個少女不懷春,自己嫁的可是一午大英雄。 

  到了党項,一個伎子女扮男裝演元昊走出來,吩咐人將興平公主帶到冷宮,平時呼三喝四,興平公主十分凄苦。 

  過渡一會兒,到了**部分。 

  元昊正在毒殺母親,被興平公主撞見進行勸說: 

  「娘親的兀自千萬般不是 

  待你十月懷胎含苦 

  三月的食住翅彈, 

  四月無力,五月頭昏,六月吊膽,七月山厝, 

  八月的無徒言笑, 

  九月的寸步難走, 

  三尊天煎熬臨了鬼門關走一遭 

  痛疊疊不知喜滋滋的將哥子摟。 

  酪子里揣濕羅, 

  顫巍巍的生從死來, 

  哥子娘親的肉! 

  莽蒼蒼地有知天有眼, 

  兀自的無良軾母!(梁州第五)」 

  「說得好,說得好!」許多人聽到這裡,不顧有沒有契丹使者在場,一個個大聲喝彩。 

  有的又說:「契丹這個公主真的不錯,好公主。」 

  但昊不聽,反而大怒,又讓人拿來一杯毒酒,強自塞到興平公主嘴中。興平公主大罵,元昊冷笑斥責,還嘲笑了契丹人。 

  興平公主終於被毒死。 

  沒有結束,最後還有一場遊魂,興平公主的魂魄在飄啊飄,不解啊。 

  咱是契丹公主,最強大的國家,下嫁到一個小小的西夏,怎麼能遭到這樣的待遇。更不懂的是她皇帝弟弟,姐弟情深,明知道自己被害死,也不派人過來責問,聽之任之。這都是什麼世道! 

  蕭特默與劉六符氣得渾身發抖,這是打臉,**裸的打臉。 

  蕭特默聽著宋朝百姓的嘲笑聲,責罵聲,臉色陰沉的說:「鄭知州,你立即派人禁止唱這個曲子。」 

  鄭朗淡淡一笑,道:「蕭貴使,我朝百姓也不知,是從河東邊境傳來的消息,才有一些人知道真相。我宋億萬百姓,休要說我,就是陛下,也不敢禁悠悠百姓之口。事實西夏就那麼一點大,你說你們契丹軍隊強大,西夏屢次侵犯我朝邊緣地區,皆是失利而回,為什麼不敢稍稍替你們公主殿下討一個公道?」 

  「鄭知州,你這一招不管用,不會因為你這個計策,我國就隨便向西夏集兵。」 

  「行啊,出不出兵我能替你們契丹做主,你們公主死得公不公道,又管我何事?」 

  鄭朗不溫不火的回答,兩個使者氣得不行,心情糟糕的回去,心中還有點擔心。 

  他們作為使者前來宋朝,言行皆要注意,有的還要彙報,平常玩樂可以不問,但今天與鄭朗來觀戲,回去必須要交待。 

  雖喊鄭知州,實際清楚,鄭朗是使相的身份,又是宋朝最紅的大臣之一。一道觀戲敢不說嗎?那麼觀了什麼戲,又得要說。只要一說,會產生什麼效果? 

  甚至不要他們說,事關到契丹公主死因,這齣戲曲可能迅速流傳到契丹境內。 

  立即見效,第二天蕭特默與劉六符走在街上,就聽到有宋朝百姓在他們背後議論。 

  想不明白啊,看來西夏也不是不可戰勝,不然不可能去年兩面皆敗。為什麼契丹公主死了,契丹人不管不問? 

  只有一個原因,契丹皇室殘毒無情,根本就沒有管這個公主死活。 

  蕭特默氣得差一點吐血,我們契丹皇室當真無情? 

  看一看,太后要害皇上,皇太弟馬上通知,皇上也沒有因為太後偏愛皇太弟,對皇太弟不利,相反,對皇太弟友好有加。作為皇家,這份親情,比你們漢人更溫馨。 

  公主是死得不明不白,但也要考慮到大局。 

  他們是這樣想的,宋朝老百姓能想到什麼大局,他們契丹的百姓也不會想到那個大局,是神馬東東! 

  指指點點的,呆不下去,立即起程。 

  還是富弼。 

  趙禎為富弼的精神感動,將他從右正言制知誥升為禮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 

  離鄭朗官職僅差那麼一點兒與范仲淹、韓琦等人官職幾乎平起平坐,一下子成為宋朝官員金字塔最上那麼一撮成員。 

  富裕答道「國有急難,臣唯命是從,來往奔波是臣的職責,為什麼要用官爵來賄賂我?」 

  趙禎很無語。 

  朕授你官,是因為你的功勞,獎勵你,怎麼成了賄賂? 

  確實,宋朝有一些官員為了講究氣節,朝廷往往難授官爵,不僅鄭朗一個有不少官員都做過類似的事。 

  這給趙禎留下深刻的印象。 

  鄭朗親自替富弼送行。 

  沒有宋朝官員想像的那麼危險契丹人也是人不是吃人的老虎。 

  這次脅迫,看似蠻橫無理,實際又笨拙又可愛。不要說其他,僅是九曲一戰,西夏與契丹死亡十萬大軍,無數百姓遭受荼炭之奐。頂多增加二十萬歲幣。但用多少年增加的歲幣才能將這次慘失彌補回來? 

  低聲說道:「富兄,少絹多銀。」 

  富弼點頭,隨棉花種植的人多了絹布價會上漲,但海外會陸續有金銀湧來,價必下跌。 

  鄭朗默視一行人遠去。 

  雖無危險但是這次富弼會很辛苦。 

  也要回西北,趙禎聽說后讓他進宮。到了御書房,苗貴妃帶著福康公主坐在側面,見過禮后,苗貴妃說道:「謝過鄭相公。」 

  聽聞真相,苗貴妃十分感動,這是鄭朗寧肯自己冒危險,也不讓女兒出嫁到契丹的。 

  「主辱臣死,是臣的本職,貴妃勿得言謝。」鄭朗淡淡說道。 

  趙禎很感觸,說道:「鄭卿,你非是公主的守護騎士,乃是朕的守護騎士,大宋的守護騎士。」 

  「陛下,臣當不起。」 

  這件事傳出后,少數人眼紅的說著歪話,說鄭朗悍不畏死,多數人卻是認為鄭朗對宋朝忠心耿耿,無人能及。 

  鄭朗看傳得凶,迅速離開京城。 

  還要回去一趟,若幾個娘娘聽到了又不知道會嘮叨成什麼樣子。 

  騎馬趕到鄭州。 

  見面大娘娘便責怪道:「朗兒,為什麼要殺和尚?」 

  「大娘娘,不是孩兒殺的。天都山那些和尚們佛法高深,我派軍隊前往天都山襲擊西夏行宮,狄青將軍信佛,於是將這些和尚帶回,沒有想到半路遭到西夏軍隊狙擊。和尚們騎馬不行,丟在後面,讓西夏人射殺。你們不要聽信外面的謠傳,有人說孩兒出世時,紅霞滿天,孩兒分明是夜晚出世的,那來的紅霞?」 

  反正讓幾個母親們開開心,於是撒了一個小謊,忽悠一下。不然在家中會讓幾個母親念叼死。 

  四娘讓他說樂起來,道:「朗兒,狄將軍也是的,既然知道人家佛法高深,為什麼不將他們保護好?」 

  「是想保護好的,但殺過來的敵人太多了,時在敵境,狄青將軍也不能不管手下將士生命安全。哪裡想到西夏人居然這麼歹毒。」 

  「你也不能殺死那麼多人。」 

  「大娘娘,孩兒真的算好了,西夏人入侵我朝,所過之地,寸草不留。我抓住他們的俘虜,不但沒有殺,還將他們安屯下去,給他們牲畜牧養,給他們耕地耕種,甚至動援他們家人投奔我朝,合家團圓。」鄭朗辨解道。難不成與西夏人開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可大娘娘能有什麼見識? 

  只能繼續忽悠。 

  「也是造殺孽,看一看,你至今無子……。」 

  「四娘娘,元昊造的殺孽比孩兒多,殺母軾子,殘害百姓,為什麼一個兒子接著一個兒子。我們宋朝皇帝十分仁愛,為什麼至今無子,即便有子也多夭折?柴克明,你從家中拿出一萬貫錢,替周圍鄉親們解危救難,蓋一些新房子,鋪路架橋,做做善事。 

  「喏。」 

  「要進香,你二娘身體一直不大好。」 

  「大娘,孩兒那有時間,涇原路就在李元昊虎口之下,這個吃人的老虎虎視眺眺,隨時能侵犯涇原路,我敢久留鄭州,朝中也會有言臣彈刻孩兒。柴克明,你再抽空去京城相國寺,捐二千緡錢香火,請相國寺的行止大師來鄭州,替二娘祈福。」 

  「讓他來鄭州?」 

  「若不來,綁也要將他綁來。」 

  「朗兒,你有這個心意就行,胡話不能亂說的。」二娘慈祥地說。 

  終於忽悠過去。 

  只是怪鄭朗壓佛,還是關心牽挂,再三囑咐鄭朗小心安全。 

  接著又擺了幾十桌酒,這是榮歸鄉里,宋朝最年青的宰相,四鄉八里的長者,還有鄭州大大小小官員,以及親戚,一起來赴宴。 

  幾十個舅舅,三百多午表兄表弟,一起來赴宴。 

  鄭朗表示很暈,我那來的那麼多表兄弟? 

  倒是應了那句古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率先祭祖,幾個娘娘在鄭朗那個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墳前哭得不行,鄭朗許多文人才子又當場寫詩作賦吟和。這才一一分高下入坐。 

  一天勞碌下來,鄭朗躺在床上動都不能動。 

  但是幾個母親高興,第二天鄭朗與幾個母親話別,還有老宋幾個忠實的家人,全部老了,再三叮囑后帶著侍衛上路。 

  已經得到阿干城戰役打響的消息,不知道元昊會不會發瘋 

  鄭朗也小瞧了元昊。 

  元昊臨陣指揮能力真的不行。 

  但不是一無是處。雖殘暴,對人才很重視,戰術能力不行,可戰略眼光很長遠,比如重斥候,對時局的掌控能力。鄭朗開著金手指,若不是鄭朗,只論戰略眼光,宋朝與契丹無幾人能及之。 

  阿豐城大敗,元昊氣得吐血。 

  這僅是一場局部戰爭,死的多是吐蕃人,但另外一場戰爭更讓他吐血。 

  契丹先是派軍到達幽州,讓他狂喜一下。可很快聽到契丹使者出使宋朝的事。元昊馬上知道契丹人不想開戰,只是借著他攻打宋朝的時間,向宋朝撈取好處。 

  元昊怒火衝天,這是俺打下來的結果,已經讓你們契丹人撈取了很多好處,還要撈!不顧大局的撈取,生生將我們出賣。 

  他不將宋朝放在眼中,也不會將契丹人放在眼中,可也知道不可能與兩國同時開戰,那麼會死無葬身之所。於是隱忍下來。至於阿干城,暫時沒有管,而是將精力放在耕種上。 

  去年數戰打得很苦,不能不顧耕種,再不顧後方盲目的打下去,國內就會爆發起義。 

  這筆賬留在秋後再算。 

  張元前來獻計,說道:「陛下,中國精騎皆在諸邊,關中兵力空虛,若重兵圍脅邊城,使不得出戰,可乘機深入,東阻潼關,隔絕兩川貢稅,長安則在掌握中。」 

  元昊不悅地責問道:「如何乘機深入?」 

  關中兵力是空虛,但不能長著翅膀飛過去,環慶路地勢險惡,延酃路同樣有許多山川隔阻,並且龐范二人構建了無數堡砦,也不可能一層層突破過去,使大軍臨近長安。 

  石門川一役后,元昊漸漸對張元產生厭惡的情緒。 

  「涇原。」 

  「你胡說什麼!」 

  「陛下,涇原路大道通暢,地勢平坦開闊,利於我軍行進,宋朝鄭朗略有謀略,可不是無懈可擊。他與葛懷敏不和,可以利用。並且陛下,他將我們的士兵與百姓擄到後方安置,這個後方不是在秦州、鳳翔府與長安,也在渭州與涇州境內……。」 

  元昊眼睛終於亮了起來 

  「上次鄭朗說想要和平,陛下,可以派使都與他議和,能聽更好!不聽我們也佔住大義,是我們要和平宋朝不準,不是我們想戰,士兵士氣就能激發。若是聽,更好,可以趁機麻痹他們。」 

  果真是歹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