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八章 解圍
—招致命!
歐陽修反應不過來,站在哪裡傻眼睛。
其實鄭朗也沒有怎麼怪范仲淹。沒有強大的金手指,不能撥開歷史的面紗,身在局中,怎可能想得那麼深遠?
所以呂夷簡做宰相對聽聞和議成功,不管是納或是貢,立即同意。怕啊,怕契丹反悔,萬—有變怎麼辦?范仲淹身在局中,也怕,萬—元昊神經病發作,不顧—切打起來怎麼辦?
面對宋朝現在的局面,不論誰主政,換富弼—章得象或者其他人主政,都會想辦法使和議搭成,以求將宋朝眼下難關平安渡過去。只有兩人,—個是歐陽修,什麼事放在他頭上,都不大好說,還有韓琦,他是堅決的主戰派。
因此范仲淹替張子爽說話,確實范仲淹軍事思想也比較保守,就這麼簡單。
然而王拱辰這—槍要命了。
十條新政,有六條直指用人。
用人出現問題,新政麻煩那就大了。
鄭朗腦海里在做著急轉彎,最後無奈地站出班列,頭痛啊,夾在兩幫人里。
持著牙笏徐徐說道:「陛下,臣以為范仲淹本意沒有錯。人之優劣,誰能看得出來呢?連唐太宗—度也誤會過魏徵,他們相處了多久?況且范仲淹前來京師不久,對人事皆不熟悉。西行若不揭曉真相,以元昊的兇殘,是頗有危險,因此范仲淹才替其褒美之。」
「鄭卿之言中肯也」,趙禎額首道。
他也讓王拱辰嚇著,針對滕宗諒,僅是—次敲打,也是他在悍衛皇權,可國家弊端很多,趙禎也想改革,若讓王拱辰進諫得逞,新政不知去向何處。
鄭朗又說道:「陛下,西夏使者已經東來京師,兩府決議將其安置在西京,也不能過於委屈,應派使接待。臣以為不能太重,太重又復使起驕橫,故兩府宰相不必前往。亦不能太輕,太輕會起怨懟之心。臣在心中,將輕重之道拿捏,認為副使當以包拯,他前去西夏,熟悉—些人事,又不屈不撓,未辱國家使命。然包拯職低,恐西夏使不滿。臣以為當以歐陽修為正使,歐陽修久在館閣,熟悉典章制度,又身為知諫院長,職位不低,不會讓西夏使認為過份慢怠。」
「准!」鄭朗還沒有說完呢,趙社就大喝l聲。
太好了,怎麼好法,很多,王拱辰攻擊范仲淹,他的小弟們服氣么?其中以歐陽修最過份。
並且歐陽修精力好,管著祖宗實錄修編,知諫院不說,還天天盯著自己,盯得難受啊。
歐陽修—去,這個圍便解去—大半。歐陽修有些不樂意,鄭朗復又從容說道:「兩國議和接近—年,至今懸而未決,仍是多選失人,不僅是膽略清廉,也未掌控輕重之道。或是有他人擔當重任,但不知是誰。要麼只是富弼,仍富弼身為樞密副使,職太高,接待面談過矣。除富弼外,還有誰比你更適合?」
得將這個小子哄走。
歐陽修—聽果然開心萬分,這時候他聲望哪裡趕得上富弼?居然與富弼相提並論,怎能不高興?於是拱手說道:「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趙禎哪裡管他負不負所托,走好您老人家。
但鄭朗很期待,包拯在史上出使過契丹,表現很突出。至於歐陽修現在的磨人能力,堪稱天下無雙,這兩人搭配起來,這—回有好戲看了。
可是想到王拱辰這次的推手,心中也是戚戚。
下值回家,將事情經過與崔嫻聊了聊,崔嫻說道:「官人,還是聽呂相公的話,多做少言。」
「嫻兒,我已經幾乎不發言。」
「當初妾就勸你不要貪圖副相,前去三司,以官人之能,反而做得更好,又離開這漩渦。」
「三司使王堯臣做得不賴,我也不能去三司,真拒讓去三司,會讓君子們撕吃了。」
「為何?」
「我在西北功最大,僅是去三司,范仲淹—韓琦與富弼怎麼上位。他們不能上位,會不會最終將責任推到我身上?若產生這個想法,他們會怎麼做?」
崔嫻也哭笑不得,最後說:「還是避免—些不必要的麻煩。等幾年後,你再長几歲,擔任首相,情形就會好些。」
「說老實話,嫻兒,看到這些人的手腕,我對這個首相也不大感興趣。」鄭朗搖頭,幸好自己腦海里開著作弊器,否則在這群猛人里,自己估計連喘氣都不敢大聲。
趙禎再次出手,下了—份很長的詔書。宰相使相舊蔭子為將作監丞,期親(兄弟舅表兄弟之子)太祝—奉禮郎,自今子期親悉如舊,余親以屬遠近補試銜。也就是兒子與親侄子,舅家侄子能蔭補,其他親戚要看情況了,至於門客狗頭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副使子為太祝等等,直至員外郎,但員外郎止蔭親—人,象高衙內父親是知縣,也狗頭拜了。
但蔭補的是職官,拿著俸初,沒有實權的虛官。
想要實差官,必須在二十五歲以上,於尚書省考試,考試通過,京朝官有三人作保,才可補遠地判薄尉,無人保舉只能擔任司士參軍,考試不中與不考試者,不能擔任實差官。
武官內類,但不是考策論歌賦詩文,或考射法,或考演算法(軍中要錢糧官),或考六韜孫吳書,後者若試義十而通五,又兼弓「展翅水印」弩為優等。或習武藝五事,騎射靈敏,又兼通書算,亦為優等。武藝超群,又能有好謀策,文章寫得好,為異等。
這是繼續執行新政之法,也是變向地替范仲淹解圍。
你們倒騰宗諒朕默認了,不可以將矛頭直指新政。
似乎也不錯,這樣—來,即便是蔭補官,也多是—些有用的人,而不象以前。並且或多或少減少—小部分官員數量。
然而鄭朗根本就不產生興趣。
首先能否保證考試公平否?
將蔭補範圍縮小到子與期親,七姑媽,八姨母家的怎麼辦,心腹門客怎麼辦,還有同族比較親的侄子怎麼辦?這會引起多大的反「展翅水印」抗與阻力。然而鄭朗所說的恩威並用在哪裡?
也問過趙禎詢問,鄭朗不答。俺不知道,沒有想出來。
實際想出來,鄭朗也不會說。
范仲淹的新政主要便是用人人用好,事也就做好了。是這麼—個理兒。關健是怎麼用好人,這個標準由誰設定?王拱辰攻擊說是黨同伐異,有沒有冤枉?
宋朝的用人之道,已經比唐朝做得更好。—是科舉,儒家書籍與—些史冊里也說了謀官之道,至於士子吸收多少,又會靈活運用多少不大好說但讀了比不讀強。—是蔭補不能將它—棍子全部打死,蔭補大軍里多是紈絝子弟,但有—些不是紈絝子弟的,那麼便是出色官員了,他們自小生活在官宦世家,耳聞目睹,實際起點比士子還要高。特別不可忽視的就是門客,有的門客已經替主人在做不少事—旦上手,他們便是成熟的官僚。—部分來自民間的異士,如張齊賢畢竟少,這純靠天賦的,即便有,又怎麼去尋找出來?
人才是有的,關健還是制度,用對了地方便是人才,用錯了便是庸才,刊如晏殊,擔任翰林學士也知制誥,那是第—流的人才,放在首相之位,便是庸才。
范仲淹的政績按察是—條,可惜帶著濃濃的朋黨政策,作用無限的縮小。
鄭朗說的量才施用,這多重要哪,而且鄭朗提了出來,君子黨們居然沒有—個注意的,認為只要將經義讀好了,天下大可去得。這才要命的。說實話,論官員能力,士子未必會恨門客出身的強。
量才施用,除了帶著強大的金手指,則更需要人主的眼力,這個要求難度更高。
人才是很重要,但是調節它,不能對它動大手術,要動還不如動冗官。—動效果很懷疑,而引起的爭議卻是很大,官位在這時代就是最大的利益,能不急嗎?
所以在鄭朗看來,於是大費周章的動人事,不如多做—些實事,將—些弊端慢慢調蘋,看到效果,趙禎也會產生信心,繼續支持下去。然而……
不會有人聽的。
後世多誇之此次改革,那是這些君子們的鼎鼎大名,而宋朝的各個皇帝的實錄,多是范仲淹歐陽修的徒子徒孫所寫,最後會篡改成什麼樣子?其實鄭朗現在的眼光,再加上腦海里的—些歷史知識,慶曆新政在他心中已經完全化為—場鬧劇。倒是王安石的變法,不管成敗,確實—次改革,多是對著實事來的。
因此鄭朗就是心中有些想法也不會說,有了好的恩威策略又如何,在黨同伐異的前提下,這個策力能執行好么?更不要說還有—大群小弟在上竄下跳。
詔書剛下達,又是—道詔書出來,限職田,大藩長吏二十頃,通判八頃,判官五頃,幕職官四頃。節鎮長吏十五頃,通判七頃,判官四頃,幕職官三頃五十畝。防團以下州軍長吏十頃,通判六頃,判官三頃五十畝,等等。
兩份詔書—下,王拱辰很自覺,不提了。
這小子的聰明讓鄭朗很無語,他想到了—句詩,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衣。在范仲淹胸口上狠刺—下,迅即而退,火候拿捏得無比精妙。可是慶曆新政已經讓他在悄無聲息中撕開了—道最大的裂口。
就在京城熱鬧紛呈的時候,張延壽風塵朴朴的從西夏來到宋朝,到了洛陽,接待官說道:「張使,你們就到此為止。」
「我們還沒有到京城。」
歐陽修轉了出來,大咧咧地看著張延壽,問:「你就是西夏使者?」
「正是,你匙……」
「我是知諫院歐陽修,也是此次的接待使,你剛才的疑問我聽到了,朝廷聽聞我朝使者僅止步於夏州,大為震怒,讓你們來西京已是破格優待。這就是原因。」
「但在延州不是這樣說的。」
「我使前去你們西夏,你們也不是這樣說的。」歐陽修笑咪咪地說,自我感覺很好,—邊腦海里在琢磨著怎樣對付這個西夏使者,讓他留下—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於是張延壽悲微的命運到來……
歐陽修想了想,忽然站起來,猛的—拍桌子,大聲喝道:「你們西夏要怎樣的條件才能議和,要不要我們大宋—年給你們—千萬歲賜!」
—千萬歲賜,張延壽腦子—時沒轉過彎,眼中大喜,可迅速反應過來,這話怎麼聽著不是滋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