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

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

  「鄭相公,要三思,」周沆急切地說道。 

  鄭朗軍事才能肯定在自己這些文臣之上,但交趾最終是一個國家,甚至能動用十幾萬兵士入侵,與宋朝相碰,可能會是夜郎。但那是宋朝,這是兩廣,朝廷有軍隊不代表著兩廣有多少軍隊。 

  再說眼下的情形,也不適應發起國與國的戰爭。 

  「周轉運,我心中有數,」鄭朗拍了拍周沆的肩膀。如今兩個有許多官員能拿得出手,吏政能力最好的非是曾擔任御史中丞的楊察,而是程師孟,其次還不是楊察與余靖,而是田瑜,拋開學問不談,余者,楊察、蔡挺、余靖、周沆、元絛、鮑軻、魏瓘都能說是好的官員,但實際與程師孟、田瑜略有那麼一點差距。 

  這兩人是用了心的。 

  將心投入治理地方,而不僅是才華。 

  但周沆跟自己一路而行,無論德操或者對軍事,對吏治,皆開始產生升華。 

  這讓鄭朗感到很欣喜,自己在兩廣時間終不會長久,有可能一年,有可能兩年,頂多兩年罷了。這一攤子事並沒有結束,至少在這五年之內,必須良吏來完善,來穩定。 

  那麼兩廣未來的走向,也許成為花,成為錦。否則就會成為宋朝一個最大的爛尾工程。 

  隨著又看著情報,交趾北上的兵士不多,僅是三四千人。 

  他們也在觀看,即便決定入侵。不敢國與國的發起戰爭,依然與以前那樣,借著蠻部的旗號,嚴重侵害嶺南各地區。但這次想要入侵,規模必勝於以前,故還在遲疑當中。 

  鄭朗隨即下了一道命令,讓種諤率四千兵士前來邕州坐鎮。 

  僅此足矣。 

  邕州還有兵士。再加上土兵,交趾想要大獲而歸,必須派兩萬人以上的軍隊。那就成了豪賭。能不能賭,交趾必會產生爭議,即便還是繼續入侵。也要進行更仔細的準備,最少能拖上一年時間。 

  自己就可以從容準備了,戰可以,必須讓對方跟著自己的節奏走,才能佔據主動。否則,跟著對方的節奏走,自己會很被動。 

  周沆還有點擔心。 

  鄭朗說道:「周轉運,勿用擔擾,明面我們只有九千兵士,實際不止。張岊八千兵士就在荊湖南路,若爆發戰爭,最少能抽調六千兵士過來。土兵雖弱,可一萬多土兵隨狄青西上,經過諸多血戰。又經過狄將軍調曱教,這些土兵再也不是以前那種雜亂無章的土兵。交趾兵士雖然多經廝殺,戰爭經驗豐富,不過他們缺少軍紀,武器裝備更不及我軍。就是用這些土兵組織的軍隊,也略略勝過交趾的軍隊。克除犧牲的。與受傷的兵士,此次平安回來的土兵達到八千餘人。兩萬多強大的兵士,還用擔心?」 

  最妙的是狄青西上的收穫。 

  接連攻破大理三個府城,未得到多少銅錢,但得到許多金銀珠寶玉石象牙之類貴重的物資。經鄭朗上奏后,朝廷同意將這些貴重物資便賣,用於獎勵將士,撫恤烈士家屬。正好許多商人涌曱入兩廣,迅速將這些物資吃下。讓兩廣得到近百萬緡錢。這些錢財再次化為銅錢、銀子與布帛派發下去。很厚的一次賞賜與撫恤,由是將士歡心鼓舞,而犧牲兵士家屬雖悲傷然不怨。若再發起戰爭,兵士會認為繼續有收穫,踴躍參加。 

  實際不止這麼多收入,有部分讓將士裝入腰包了,在所難免的。狄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鄭朗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聽報紙上說的宋朝軍隊前去大理,秋毫無犯,前世是哄人的輿論,這一世還是哄人的輿論。宋軍去大理未做下多少惡劣的殺戳,已算是仁慈的戰爭。 

  或者若不是鄭朗考慮到不想大理與宋朝關係惡化,下令讓狄青再放手狠一點,大肆搜掠大戶豪強,收入會更多,甚至會多上三四倍。畢竟是三個府城,還有一個是大理第二大城市。 

  適可而止,若為了這些錢製做得太過份的話,大理也要給百姓一個交待,兩國再無挽回餘地。 

  鄭朗藐視交趾,國家小,若是西夏與契丹,鄭朗萬萬不可這麼輕視。派出大批斥候,潛入交趾,小的舉動無法察覺,大的軍隊部署還是能知道一點。料敵於機先。 

  命令下達了,鄭朗就沒有再為交趾分多少心思,繼續察看欽州。 

  廣南西路比廣南東路情況要複雜,老百姓幾乎九成是蠻人,地形也更複雜。 

  在廣南西路的規劃中,水利工程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個便是靈渠,不能小視古人的,靈渠選擇很巧妙,象龍川與安遠水、翁水與桃水、耒水與水武溪、沲水與光水,兩者距離皆不是很遠,可上游水源不足,就不支持一條河渠的灌溉與航行任務。 

  靈渠在宋朝也維修過,因為兩廣不重視,投入的人力與物力不多,效果也不大。鄭朗有兩個打算,一個復引他處水源,擴大靈渠水流量,不過似乎難以辦倒,還有一個辦法,延長靈渠長度,使之字渠變得扁平。那麼灌溉的地區更多,陡度下降,也可以減少陡門,利於船隻航行。第二個辦法,就是加固靈渠堤岸,挖深挖闊,不變動它的長度,繼續順著老渠修建,如此,必須增加陡門,控制靈渠陡度,船隻還是能航行,甚至擴建后船隻通航的噸位隨之增加,可一個個陡門等候,航行速度會變得很慢,成本也隨之提高,但修建難度與成本下降。 

  兩個辦法只能選一個,鄭朗還沒有考慮好,南下時,仔細看過靈渠,幾乎全是土堤,這肯定不行的。 

  第二個便是明朝的相思埭。在桂州的南部,一條長達三十幾里路的運河。將灕江與柳江相通,利於水運,更利於數州開發,商業來往,以及水利灌溉。這條運河開通,整個廣南西路北面全部盤活,若再與靈渠聯繫。就會與荊湖南路,甚至中原聯為一體。 

  第三便是陂塘,與廣南東路高低分明不同。廣南西路大多數大小山峰與丘陵遍布,山與山之間往往形成許從盆地與河谷,只要在兩山之間築堤。就能形成一個個陂塘,有的陂塘面積還很大,例明清時陽朔神陂可灌田千餘頃,河池蔣村陂可灌田千頃,平樂壕陂、隴陂可灌田千餘頃,宣化銅鼓陂可灌田一千六百頃,也有一些小陂僅能灌田幾頃,類似大大小小的陂塘,在廣南西路可以達到近千處。 

  但各自形式又不同,低洼處。常年比水位線還要低,純是倚靠堤岸防水的類似江東圩,地勢稍平,可泄可灌的,類似太湖兩浙圍。地勢高,多引水的又成了廣南東路與福建路的正宗陂坡。 

  前景很可觀,但必須要細緻規劃,否則會很亂。 

  第四便是堰壩,堰就是能蓄水與排水的水利工程,最有名氣的便是都江堰。 

  壩則僅是一道堤。起攔水作用的,如後來的葛州壩,三峽大壩,一是攔水,二是發電。 

  但在廣南西路鄭朗推出一種水中壩。 

  這個壩大多數時間在水面下,用在各條河流的上源河溪處,在廣南西路合適,其他地區就大不合適了,例如黃河,本來水流量不足,一截,那會糟糕透頂。 

  在廣南西路不存在這個問題,水流量乃是全國最高的地區。因此出現這種水中壩。 

  直接在上游各溪設水中壩截流,枯水時季,水中壩露出曱水面,將溪水截住,不往下游流淌,就可以將這些水引向岸邊進行灌溉,一旦水流量增加,會自己兒蔓出曱水中壩,向下曱流淌,不會發生澇災。這同樣也是明朝出現的事物,徐霞客初來廣西,聽到河中有滾雷聲,不解,跑來觀看,然後驚嘆水中壩的驚奇,刻意記載於遊記里。 

  可欽州不同,廣南西路的主體是郁水與各大支流,如灕江、左右江,這些主幹與各大支流四周多是平原河谷,缺少河流的地區便成了丘陵地帶。不過在南方几個小州又不同。 

  欽州的欽江、廉州郁林州的晏水、容州化州的龍化水、化州的吳川水,皆是獨立於郁水流域之外。 

  這些河流流量季節明顯,雨季時河流闊大,旱季時河流狹小,河流皆不是很長,下游又有大大小小的沖積平原。沖積平原的肥沃無用置疑,然治理起來頗為麻煩。想要治理,會出現各種水利形式,例如圩陂、圍陂,坡陂,堰壩,車田,還有海堤,幾乎集中了兩廣所有水利形式,有的還會相互交錯在一起。不但如此,因為河流短,沒有他流容納,颱風到來,山洪暴發。 

  現在蠻人倚山刀耕火種,危害不大,一旦開發沖積平原,山洪暴發危害會很大的。 

  並且因為山洪暴發的次數多,帶走大量泥沙,也不僅是人為破壞,河流與地形也決定這一結果,導致北部灣地區多砂,有一個好處,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天然浴場,但壞處更多。海船航行不易,水利施工難度增加。 

  方法還是有的,讓海船往深處走一走,不要沿著海岸線航行,在深處再用鐵鎖下大鐵錨,鐵鎖上系浮木,浮出海面,浮木上用紅漆寫上醒目的大字,標準航道方向,從北部灣開鑿數條安全的航線。沿途多建設一些港口,規避颱風。海船便可以平安抵達這裡。 

  這不是問題關健,關健還是開發當地,使當地人口增加,能產生商業價值,商業繁榮了,以後著手瓊州也就容易了。若不是交趾這個國家惡劣,甚至北部灣地區開發成功,對占城與交趾的發展都會起到幫助作用。想要開發,必須找出來解決這種複雜小地形的方法。 

  於是鄭朗在欽州、郁林州、廉州、高州、化州、雷州、容州南部地區速度放慢,看得很細,甚至幾次深入到生蠻人居住的地區。 

  鄭朗的這些奇思妙想,讓兩廣官員讚歎不止。 

  象水中壩,那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自古到今,就沒有人想到呢。 

  象北部灣的泥砂多,那麼多海船往來,為什麼沒有人說出它與北部灣數州的河流短促,颱風多,導致山洪暴發次數多有關係呢? 

  但京城,一個魔術師正在變一場偉大的魔術。 

  梁適! 

  兩廣開發,讓朝堂事務同樣增加,諸相未怎麼變動,龐籍依然如鄭朗一樣,權領兩府。餘下的是西府略有些變化,王貽永以病求致仕,以高若訥代樞密使,王堯臣、孫沔與富弼為副使,東府仍是梁適、劉沆,不提龐籍,與高若訥相比,缺少的是資歷,與富弼、王堯臣相比,梁適欠缺了德操與名氣。與劉沆相比,欠缺的是吏治之能。唯獨能相比的,只有一個人,孫沔。 

  當然,若按職位排,真的將龐籍擠下去,富弼、王堯臣、孫沔與劉沆絕對排在他後面,但別忘記了,前面還有一個人,高若訥。 

  以一個參知政事,弄倒龐籍與高若訥兩位大佬,這不能用難度形容,而是用不可能三個字作結論。況且後面還有好幾個人,富弼差了?王堯臣差了?孫沔雖初為西府副相,那也是在南方立下大功回來的,劉沆的政績讓滿朝大臣交口稱讚。 

  就是這樣的一個格局,梁適卻在做著首相夢。 

  但這個關健,不是高若訥,而是龐籍,誰敢低估了龐太師的心機,那是連鄭朗都忌憚的人物。 

  高若訥先放在一邊,於是梁適苦思冥想倒龐。 

  然後就想到一個關健,狄青。 

  只要將狄青扶上樞密使的位子,龐籍首相就塌下去一半。 

  皇上聽從他的建議,詔狄青回歸,梁適喜出望外。 

  一場宋仁宗時最大的爭議開始,一場小人的偉大魔術傳奇也將拉開帷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