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終成浮屠
「諸行無常,捨生滅法,破而後立,相化浮屠!」
梵音起,浮屠生。
太初、太始之力運轉到極致,漸漸由無生有,化作了一顆佛光璀璨、逐漸生長的菩提子,隨著這顆菩提子生根、發芽、結果,虛無空間之內頓時天降祥瑞、地涌金蓮,不一刻,只見一個身長不過三尺的小和尚破果而出、踏歌而來。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為誰功;金也空,銀也空,死去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妾也空,諸天之上難相逢;仙也空,魔也空,修真猶如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后,到頭辛苦一場空~」
杳杳禪音散去,無盡空間頓成一片空明,唯剩小和尚卧佛一般枕虛而眠,閉目觀心,神態一片淡然。
這個小和尚正是法海的浮屠,面貌和淡定佛有幾分相似,卻沒有淡定佛長相那般齷齪,反而眉清目秀、顯得很萌,只是偶爾嘴角勾動,不經意間露出一絲我佛拈菊般神秘微笑。
相由心生,法海法相初生時的齷齪,反映的正是法海前世那顆齷齪陰暗的心,如今的正太,則是法海十數年淡然修心之功,不過,畢竟是法海的法相,縱使外表正太,內心依舊溝壑橫陳、滄桑到妖,只不過隱藏的更深,甚至連自己都能騙過罷了。
騙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說出來的謊話自己都信了,法海的浮屠法相正是這種境界的體現。
浮屠境,最大的體現就是識海和法相破滅重生、合而歸一。識海產生於佛修的腦域,至六品時擴至全身,所以識海永遠無法離開佛修肉身而存在,而識海又是法相的載體。所以,對於長生六品及以下的佛修來說,肉身毀滅則識海、法相俱滅。
但五品浮屠境卻不同,識海即是法相、法相即是識海,已經不需要肉身的支撐即可存在,就算肉身毀滅。浮屠也可脫體而出,擇體奪舍重生,這時候,肉身就不再重要,已然成了臭皮囊。
浮屠法相脫離肉身,即是天地之靈,所以五品浮屠境佛修對天地之靈的運用已然達到渾然一體、如臂使指的地步,具體到法海身上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通過浮屠。他能將吉祥天光之內貯存的無邊願力徹底化為己用,甚至能夠以之增持自身、施展神通。
可以說,吉祥天光內的願力已然成了法海的力量之源,至此,「念力不枯、金剛不壞」的琉璃寶身才終於能夠一展其威,再也不用擔心像當年面對冥龍那般念力不足、一觸即潰。
另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法海的本命法器化龍池終於擁有了器靈,這器靈就是法海的浮屠。透過浮屠,法海已然能夠發揮出化龍池的全部威能。其中就包括法海一直以來夢寐以求,借化龍池內眾龍之力催動化龍池,使其盡顯本命法器強悍佛威。
五品浮屠境本就是一個極難跨越的分水嶺,六品至五品一境之升,已然令法海脫胎換骨,此時的法海才算真正擁有和高品修士硬碰硬的本錢。
不過。雖然近日來連續突破,但法海心中卻沒有多少興奮,因為他在長生七品金身境上積蓄的太久了,足有十餘年,包括楚中天在內和他同一時期的各派俊傑此時早就踏過了這道門檻。甩出了他幾條街。
放在整個炎黃大世界,法海的修鍊速度也談不上快,古往今來,突破境界比法海快的比比皆是。
道、儒、兵不論,只說佛修,炎黃大世界歷史上修行最快的佛修就是聖僧三藏,十四年一步登天、立地成佛,其次是菩提達摩祖師,由出現到破界而去,用了一百五十一年,其中還不包括多年遊說、九年面壁、一年開宗,心宗另一位怪才神濟上師、濟公活佛,雖然飛升用了一千多年,但是人家是一夢千年,說白了只是睡了一覺而已。
當然,境界突破的快未必就一定強大,成就也不一定就高,這就好比前世上學,跳級生升級快,蹲級生升級慢,但將來誰給誰當牛做馬卻是難說,原因無它,時也、勢也、運也,缺一不可。
遠的不說,風無心的師傅風雅頌,數千年前就是迅速成名的三品問道高手,然受心魔所困,這些年來修為寸步難進,眼看飛升無望,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又比如說,部州絕大多數修士,依靠邪魔外道的修鍊方式急功近利般修鍊,一個個境界提升飛快,結果就是五品以上高手爛大街,能夠突破三品問道的卻寥寥無幾,至於真正實力,更是無法和神州同品修士相提並論。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所以,法海的心態一直很淡定,對自己不快不慢堪稱中庸的修行速度也很滿意。
而且,法海結成浮屠雖晚,但這浮屠法相卻異常凝實,小小身軀內彷彿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法力,這令法海多少有些詫異,畢竟,當年大林寺很多修成浮屠者,光是穩固浮屠之身就不知用了多少年。
而法海這個浮屠法相,明顯已然達到了浮屠大成的水平。
略一思忖,法海即知前因後果,無它,百萬元嬰之力幫了大忙而已,不過百萬元嬰巨力竟然在結成這尊佛陀浮屠后一絲未剩,卻令法海咋舌不已。
然,古往今來天生佛陀法相者寥寥無幾,大林寺歷史上更是一個沒有,法海卻是沒有前例可參考,也無法猜透其中的古怪,所以,乾脆淡然處之,不再深究。
「嘩~」
身外世界一聲異響,讓法海瞬即結束內視,回歸本體,舉目一望,卻是近在咫尺的八座山峰已然崩潰,陣靈滅,大陣破,八峰自然回歸本來面目,化作了百萬腐屍橫陳四野,層層疊疊,滿目悲涼,千里之內彷彿成了修羅地獄一般。
「好臭~」
縱在千丈高空也難掩這死了不知多少年的撲鼻惡臭,法海不由屏住呼吸大袖一揮,飛身猶如星丸一般直奔皇城而去。(未完待續……)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