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與鬼同行> 第一百五十五章 地獄遊記(十七)

第一百五十五章 地獄遊記(十七)

  最後搞的家家破產。


  所以那時他們想到了這心事。


  先生就不要計較了。”


  “早就忘了。今日不是再見到朱先生,也不會再提了。”


  一陣沉默。


  鬼醫令道:


  “其實這薄命塢也都算傷心之鬼,大都不是真正壽終正寢。


  車禍猛於虎,一大片都是。


  即使是那些作惡之人,能來到此,一定有其緣故。


  凡大奸大惡者,沒有一顆懺悔心靈,也不會放在此。


  世事如麻,其昏亂是一口說不清的。”


  王小六還是沉默,他不知如何回應。


  離開薄命塢的時候,王小六生出了無窮感慨。


  他想到了“文摯之死”和“齊武帝誅太醫”的故事。


  文摯是宋國良醫,齊閔王患病,請文摯診後對太子說,不用激怒之法無法治愈閔王疾病。


  在征得太子和太後同意後,他故意冒犯宮中規矩,未脫鞋便跳到齊王床上,穿著齊王衣服,並用重話觸怒齊王,齊王因生氣而嘔吐,吐後病愈,病愈後的齊王不依不饒,雖有太子和王後的苦心解釋,最後還是落一個活活蒸煮而死。


  譏諷的是還是發生在齊國,齊武帝父獻王患病之時,請太醫診治,太醫未能診明病情,獻王死後,武帝遷怒於太醫,而至殺身之禍。


  時至今日,有很多疾病限於認識,尚無有效的辦法,診療過程中難免失誤,而落得個雞飛蛋打,不能不說是眾人的悲哀。


  王小六和鬼醫令坐在一條木筏上,波濤輕漾,碧水緩流。


  此刻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王小六不知將駛向何方,眼前光霧迷離,煙波浩渺,一陣陣涼風吹來,王小六感到格外的疲乏。


  他不知這煉獄般的拷問還有多長時間。


  他希望趕快結束這不平凡之旅,像某些貪官煎熬於審訊之時。


  木筏自動漂浮著,隨著波濤起伏,像他的內心一樣。


  四周死一般寂靜,除了潺潺的水流聲。


  也許是太過沉悶,王小六問鬼醫令道:“此河為何?”


  那鬼醫令微閉的眼睛眯開一條縫,說:“這河名歎河。


  歎河顧名思義是長歎之河。


  世間事變幻莫測,功名、富貴、浮華、榮辱,像這一泓碧水,悠悠流走,看得見,捉不住,隻好長歎而過。”


  王小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之所使,讓人昏昧。


  今與令使大人同行,所見所聞,喚起陳年舊憶,實在是狼狽不堪。


  昔年之事,向餘以為清高,以為質樸,遠非如此,真是受教。”


  又說:“想吾王氏先祖出山西三槐堂,也算名醫輩出。


  昔魏晉時王叔和,號稱‘藥王’、‘脈祖’,因北方幹戈,一路南行,於襄陽遇醫聖張真人,學得一身絕學,雖有王公貴胄重金招納,不為所動,救民於水火之中,後移居於亭洲偏僻之地,著書修文,授業傳道,以三寸脈枕而活人無數,至今被塵世供奉,讚為天人。


  吾實在於九泉之下汗顏而羞見也。”


  鬼醫令道:“醫之為道,既不可無才、無學、無識,也不可恃才、恃學、恃識,無才者,招搖撞騙,徒害性命;


  恃才者,輕率狂妄,不知顧忌。


  王公有識而不恃才,故被塵世代代供奉。


  斯人雖遠,留有遺馨。


  豈像吾等恃才傲物之輩,憑空惹來多少冤魂鳴不平?我看先生也算是有才識之人,至誠之外,尚有許多遺憾。


  況那些腹中空空之輩?”


  又說:“凡為醫之道,先正己,然後正物。


  正己者,謂能明理以盡術也。


  正物者,謂能用藥以對病也。如此然後事必濟而功必著矣。


  若不能正己,豈能正物?不能正物,豈能愈疾?”


  王小六說:“先生高抬了在下。


  昔年以為盡人力聽天命就是正己;


  不論親疏貴賤就是正物。


  今聽令史大人一言,實在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囊讀古之諷庸醫詩雲:‘不肖誰知假,賢良莫知真。


  庸醫不早死,誤盡世間人’,今想起此詩,恨無地縫。”


  又說,“吾想起一實在真例:戊子年時,診一病人,男性,58歲,因腹痛伴惡心一個時辰急診。


  因素有胃痛史,經常發作。


  吾以為還是胃痛發作,就開了一點香砂養胃丸和玄胡止痛片,讓其回家治療。


  回家後一個多時辰,突然出現心慌、憋氣、出冷汗,等到再到醫院時已經氣息全無。


  鬧的一個滿天飛。


  原來那是一個‘真心痛’,搞的我悔恨不已。


  還有一件事也是記憶猶新:乙酉年時,帶一學生查房,那時專門主診在心內科,對學生道:患者有心悸、心慌、胸痛不適的症狀,發展下去,就有惡化可能,這種病隨時都有危險,要密切觀察,隨時準備采取各種措施。


  這本是很平常的師生對話,哪知患者聽到後就產生了恐懼、悲觀的思想,後來竟然拒絕藥物治療。


  我感到奇怪,問其原因,他說:‘那天你們說的我都聽見了,反正我這病治不治都好不了,幹脆算了吧,還不如早點走,免得為家庭造成負擔。’


  病家如此敏感,我為我在不合適的場合說的話感到羞愧。


  後來經過了很多口水,病人才恢複了治療的信心。”


  鬼醫令說:“醫乃生死所寄,責任非輕。


  病家求醫,把整個身心健康乃至性命交給醫家,的確不能馬虎。


  我想起一事,昔年我乃陽世外科名家,曾會診一人:有一小孩,隻有8歲,患耳鳴,影響正常的說話和學習,求一內科先生治療,內科先生以為小兒乃純陽之體,髒腑嬌嫩,發育不全,根於腎氣不充。


  乃以六味地黃湯加減內服治療兩月餘,不僅無效,而且加重,吾看時,喝藥喝的麵黃肌瘦。


  問了病史以後,戴上耳鏡一看,原來是幾粒草籽填塞在耳內,取出草籽,耳鳴立刻就好。


  害得那小兒冤枉受了兩個月的中藥之苦。這就是馬虎造成。”


  王小六說:“說到這樣的案例,我也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