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要做首輔> 第919章 唐學的勝利

第919章 唐學的勝利

  申時行奉唐毅為老師,隆慶也鑽研過唐學,算是同門師兄弟。很快就明白了申時行所說的問題,歷代以來,包括大明在內,都存在錢荒問題,中原大地金銀產量有限,很多偏僻的地方缺少貨幣,不得不以物易物,這在唐毅的書中,叫做自然經濟。 

  隆慶印象深刻,誠如吳天成三個人所說,一條鞭法看起來是對巨室大戶下手,實則還會損傷到普通百姓,老百姓已經夠窮了,要是再來這麼一手,豈不是要破家敗業,走死逃亡嗎?到時候天下可就亂套了。 

  「唐師傅,朕聽說市舶司開闢之後,大量金銀湧入,百姓們手上還是沒錢嗎?」 

  提到了銀子,隆慶的反應竟然比高拱和張居正還要快半拍,不得不說,術業有專攻,老朱家人對錢都敏感。 

  「啟稟陛下,的確大量的金銀流入,緩解了很多,但是這些金銀主要集中在東南,集中在城市,而一條鞭法,是針對村鎮鄉下,難免會出現貨幣不足的想象。不法奸商,趁機斂財,高息放貸,趁機盤剝百姓,也是可能的。」 

  隆慶微微點頭,這時候吳天成突然又站了出來,「啟奏陛下,還不止如此,光是征銀,弊端還是有的。」 

  「講。」隆慶對吳天成的眼光,相當讚許,充滿鼓勵說道。 

  「如果朝廷征銀,那發放俸祿,軍餉,都有什麼?」 

  這話是問張居正的,頓了頓,張居正沉聲道:「自然是銀子。」 

  「那再請問,銀子能吃能喝嗎?」 

  李幼滋把眼睛一瞪,「你這不是廢話嗎?銀子雖然不能吃喝,但是發放到了下面,官吏士兵自然可以自己採購糧食,用不著你操心!」 

  吳天成胸有成竹,呵呵一笑,「如果是一兩個人,或許不用操心,可是朝廷幾萬官吏,九邊百萬雄兵,光是發銀子,這麼多張嘴,市面上的糧食夠用嗎?會不會造成糧價飆漲,而糧價上漲,相對的手中的俸祿能買到的東西就會變少。「 

  吸! 

  金殿的官吏臉色就是一變。 

  吳天成又借著說道:」據聽說九邊歷年都要從外地調撥糧食,本地的產糧根本不夠用,這時候光是發銀子,糧食卻運不上來,會不會影響到士兵的吃飯問題?」 

  這幾句質問,包括張居正,甚至高拱在內,臉色都是一變。 

  說實話,針對一條鞭法,實行了好多年,高拱和張居正都是才智卓絕之輩,針對會出現的弊端,都想出了很多對策,不然也不敢站在這個台上。 

  但是不得不說,他們的確把問題想簡單了,或者說,他們沒想到,自己的對手竟然不是那些只會坐而論道的清流。 

  吳天成雖說是唐毅的徒弟,可是他幾十年來,除了算賬,就是經營交通行,整天和錢打交道,論起尋覓商機的本事,他在當世至少前五名。 

  韓德旺也不簡單,他們家幾代小吏,靠著唐毅提攜,進了順天府,又調到戶部,學歷不行,愣是能做到五品郎中,足見他的辦事本領一流,對於下面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一清二楚。 

  相對來說,申時行算是弱的,不過他也要比普通讀書人強多了,首先申時行早年讀書受了很多苦,他甚至要寄人籬下,改姓徐,考中狀元之後,才認祖歸宗。早年的經歷讓申時行熟悉民生艱難。其次唐毅對他悉心指點,深得唐學精髓,再有他又到了地方跑了幾年,不是那種浮光掠影,是真正沉心靜氣,去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收斂他的狀元光芒,去用心看,仔細體會。 

  當初他也疑惑過,可是直到今天,申時行滿懷感激,偷眼看了看老師,眼淚差點流出來。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師父是真有先見之明啊! 

  他們的話語,可謂是一鳴驚人。 

  原本喊得震天響的一條鞭法,竟然漏洞百出。包括趙貞吉,葛守禮,陳以勤等人都大搖其頭,充滿了不屑。 

  張居正能夠感到背後火辣辣的目光,甚至連隆慶都開始疑惑了。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否則一番心血,徹底白費了! 

  張居正突然厲聲說道:「你們的話似是而非,難道天下間都是奸商,都是酷吏嗎?本閣已經提到了,要制定考成法,對地方官吏進行考核,他們自然要抑制奸商,嚴懲酷吏,保護百姓,你們所說的情況,縱使存在,也不過寥寥而已,影響不了大局!總之一條鞭法利益極大,勢在必行!」 

  針鋒相對的時候,別看你是閣老,我們也不會退。 

  韓德旺抱了抱拳,「張閣老,敢問一聲,是誰收銀子?」 

  「當然是地方官吏。」 

  「那又是誰監督?」韓德旺追問了一句,張居正一陣語塞,韓德旺急忙說道:「把徵稅監督大權,都交給地方父母官,他們是會盡忠職守,還是監守自盜?我想朝中諸公,自有公斷,不需要下官多說。」 

  不少人紛紛點頭,的確漏洞太大了,僅僅靠著一個考成法,就想約束天下官吏,做夢去吧,當年朱元璋做了那麼多人皮枕頭,不還是沒用嗎!其實有個衙門可以監督,那就是都察院,問題是張居正主張省議論,就是讓都察院閉嘴。 

  這回好了,我們閉嘴,看你的笑話吧! 

  吳天成咬了咬牙,又站出來,跪倒在地。 

  「啟奏陛下,微臣還有一樁擔憂,不得不說。」 

  隆慶已經不再小看吳天成了,「你說。」 

  「遵旨。」吳天成略微沉吟,「陛下,即便誠如張閣老所言,不會產生那些風險,一條鞭法也會產生問題。」 

  「什麼問題?」隆慶好奇道。 

  「按照張閣老的初衷,是從士紳大戶手裡徵收銀子,田多的,納銀就多,換句話說,兼并土地的成本增加,或許能抑制兼并。」 

  隆慶疑惑道:「這不是好事嗎?」 

  「陛下,金錢如水流,不往土地上流,就會轉向其他方向,最有可能的就是城市,就是工商。誠如是,則工商繁榮,可相應的城市和農村的距離就會拉大,一面是窮苦的農村,要負擔朝廷的賦稅,一面是興旺的城市,卻不需要繳納銀兩。這個不公平,豈不是比富戶巨室和普通百姓還要嚴重十倍不止!」 

  用更大的不公平,解決眼前的不公平,一條鞭法的確是問題重重。吳天成的這段話,等於是封喉一劍,不光是張居正大驚失色,包括高拱都沒法保持鎮定。 

  這兩位腦筋快速旋轉,想要駁斥,卻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倒是隆慶,他突然開口問道:「吳天成,按你的說法,是不是要徵收商稅?」 

  還沒等吳天成回答,這時候觀看的官吏都大驚失色,我的老天爺啊,一個清丈田畝就夠大傢伙受的,要是還徵收商稅,讓不讓人活了? 

  大家把怒火都對準了張居正,甚至包括高鬍子。 

  言官們跳得最凶,紛紛站出來有的說商人長途販運,朝不保夕,掙一點辛苦錢,不該納稅。還有人說商為末業,徵收商稅,本末倒置。 

  還有人乾脆攻擊張居正,說是他別出心裁,破壞祖宗成法,用心險惡,要嚴懲不貸…… 

  眾人吵吵嚷嚷,亂成一團,弄得隆慶心煩意亂,求助似地看唐毅。 

  「諸公都靜一靜。」 

  唐毅黑著臉面對著滿朝官吏,「今日金殿論辯一條鞭法,為的是解決朝廷財政困局,諸公要是有可行辦法,只管提出來。如果沒有,就請你們都退下,不得擾亂金殿!」 

  以唐毅如今的地位,儼然首輔相仿,真的發怒,還沒誰不害怕。只好諾諾而退。隆慶臉色也很不好看,本來滿懷希望的一件事,竟然一下子落空了,戶部的虧空要怎麼辦,隆慶只想靜靜。 

  「退朝。」 

  大臣們紛紛行禮,滿懷心事下去,隆慶又補充一句,「唐師傅留下。」 

  唐毅壓根沒有邁步,他知道隆慶准要找自己,只好隨著太監,前往乾清宮,顯然君臣兩個要面談。 

  看著唐毅的背影,張居正五官猙獰,咬碎了牙齒,他首倡一條鞭法,竟然被三個無名小卒打敗,肯定是唐毅搗的鬼! 

  難道你是我張太岳天生的剋星嗎? 

  高拱卻更多的在想著吳天成等人的話,果然很多東西不是坐在翰林院,靠著想象就能解決的,要是能和唐毅聊一聊,說不定就不會有今天之敗,出山第一炮就啞火了,高拱是憂心忡忡。 

  其他人員,有的喜,有的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一條鞭法要無疾而終了。 

  「陛下,臣以為一條鞭法的方向還是對的,其中的精華要保留。」 

  唐毅面對著隆慶,斟酌著說道:「簡化徵稅內容,擴大稅基,官紳一體納糧,的確能增加歲入,方便朝廷百姓。」 

  隆慶遲疑道:「唐師傅,那些弊端怎麼辦?」 

  唐毅笑道:「自然是想辦法,取其利,避其害了。陛下,臣這裡正好有幾個設想,想要向陛下啟奏,正好完善一條鞭法。」 

  …… 

  從金殿上下來,吳天成、韓德旺、申時行三個名字,立刻響徹朝堂,高鬍子何等厲害,張居正可是有名的神童,竟然在他們的手裡吃癟,究竟他們三個有什麼了不起的? 

  經過總結,大傢伙發現了一個關鍵:唐學! 

  他們三位都是唐學的門徒,研究極深,原來弄懂唐學,就能所向睥睨啊,各個府邸,到處都是捧著唐學三書,用心苦讀的身影。(未 完待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