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動靜
雖然肖浩民的人事調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縣委副書記、縣長高楊也是沒有強烈的反對,縣人大常務會議也很快正式通過這項任命。
肖浩民除了主任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協助縣長高揚分管機關事務管理局、縣政府駐外機構外,也照著梁振寶與沈淮的部署,推動勞務輸出工程的建設。
東華市勞動力及人才市場,還是從九五年才正式建設,新的勞動人事制度才有雛形,而下面的區縣進展則要緩慢得多。
嵛山縣,人事局隸屬於縣委組織部,甚至都沒有勞動局的編製,眼下只能先設立臨時的勞務辦以及縣勞動服務公司,由肖浩民從各部門抽調人手,負責推進相關工作。
淮聯重工經過近一年的建設,此時也進入員工隊伍建設階段,大約還需要從社工新招近千名員工。
相比較資本、技術雙密集的重工企業,織染、家紡、制衣、賓館、餐飲等勞動密集型的輕工企業、服務性企業以及建築企業,用工規模更是巨大。
一些前期進入梅溪投資的港資企業,包括鴻基電氣在內,雖然冠以電子、電氣、科技公司的名銜,實際參與的也是整個信息產業的初級分工,用工需求同樣巨大。
這些企業大多是九四、九五年之間招商入園,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到九六年初,對用工的需求同時呈現井噴狀態。
何清社調到區里擔任副區長,分管招商、人事工作;肖浩民到梅溪,主要也是聯絡何清社、黃新良,然後就是具體跟用工企業的人事部門接觸。
單單從用工需求這個角度,肖浩民也能看到梅溪鎮的崛起,對東華市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
東華市八六年就設立市轄經濟開發區,將西陂閘西南的三個鄉鎮囊括進去,但發展了十年,此時加上外來務工人員,開發區的人口規模上也沒有超過二十萬。
而梅溪鎮的人口規模,今年就有可能達到二十萬。
肖浩民開始接手勞務輸出工作時,對由縣裡今年直接組織輸出一萬名勞務這個目標,有些吃不準,但在對梅溪鎮摸過底后,就覺得縣裡制定的目標,還是保守的。
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也更願意跟政府部門工作,把一些初級培訓的工作丟給政府部門及一些專業的人事中介公司去做;也樂意為此支付一定的費用,甚至都願意幫政府及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人力資源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
之前除了沈淮與梁振寶推動這項工作外,高揚等人也不甚重視,當淮聯重工、虎氏制衣等大型企業為招工及培訓工作,向縣勞務辦下設的勞動服務公司支付數萬、十數萬的費用之後,很多人才意識到這一塊是個叫人眼饞的香餑餑。
這也只能說嵛山縣以前太窮了,窮得大家都絞盡腦汁到處去刮油水。除了領導幹部外,大部分機關工作人員,每個月也只有三五百元的工資收入;甚至還常常因為突發事件,被迫捐出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兩個月的工資,或者被迫參加集資,大多數人的生活都相當窘迫,只能說比尋常的工人、農民要好一些。
縣勞務辦、勞動服務公司,有編製、沒編製,工作人員加起來也就十個人;高揚雖然沒有阻止相關工作,但包括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在內,同意撥給勞務辦、縣勞動服務公司的用款,一年加起來也就十萬元。
比起縣財政撥款,勞務辦、縣勞動服務公司一年的額外收入可能達到上百萬甚至數百萬時,那自然就成了富得流油的肥差機構。
肖浩民以往在東嵛鎮,雖然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但由於東嵛鎮是縣城所在地,城建等工作由縣裡直接負責,真正歸到鎮財政能有權動用的經費,一年甚至都不到四百萬,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固定開支,能靈活機動的款項,實際又叫鎮黨委書張有才控制在手裡。
肖浩民考慮過他調到縣裡后,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給拎過去幹些雜碎的工作,境況比給壓在張有才之下還有不如,實際進入角色之後,才體會到沈淮與梁振寶為何要把勞務輸出當作縣裡的重點工程去推動。
嵛浦公路先於嵛山湖大壩加固工程動工,但至少要到年底才有可能修成。
在此之前,除了淮能集團在嵛山的水電建設外,嵛山縣難以引進大的亮點項目,而重點推動勞務輸出,則是最有效改善嵛山縣貧困現狀的一項工程,也是到年底政府報告里不多能大書特書的一項工作。
誰要能做好這件事,自然也能為將來的仕途發展打下真正的根基。
大家都在官場廝混了這些年,普通的鑽營手段,都不足為奇。
雖然站隊很重要,但就算站對了隊,誰能上,誰不能上,還是要看各自的基本盤。
領導提拔人,聽話是一個基本條件,另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不能把事辦砸,要能夠控制住局面。而且勞務輸出的工作,跟嵛浦公路新建工程一樣,縣委書記梁振寶都是親手抓,在全縣諸多項工作里的地位及影響力,就加倍的突出。
雖然在沈淮留開嵛山之後,肖浩民與胡志軍他們可以選擇暫時依附縣委書記梁振寶,在市裡也可以聯絡副市長楊玉權,但他心裡還是最關心沈淮的去留問題。
梁振寶雖然近來在嵛山重振頹勢,但也是日薄西山,就算不給高揚翻盤,過三四年也要退居二線,而梅鋼系才是東華真正根基深固的一派勢力。
雖然在三月中旬的那次晚宴上,肖浩民知道沈淮的意願,是出嵛山、不出東華,不過他還無法知悉整個方案背後更多的細節。
肖浩民也知道要融入梅鋼系,要得到沈淮更進一步的信任,不能太急切。
雖然心裡一直都很好奇沈淮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但看著沈淮從市委黨校培訓班回嵛山後,跟沒事人似的干著他常務副縣長的差事,肖浩民自然也有耐心的等待著局勢慢慢的變化。
四月十二日下午,肖浩民到梁振寶的辦公室,彙報這段時間來勞務輸出工作的進展,見梁振寶在他進辦公室后,手裡還拿著當天的東華日報在看,就覺得有些奇怪,心裡想:到底有什麼報道,叫梁振寶連片刻聽他彙報工作的時間都不能停頓一下?
梁振寶過了幾秒鐘,才放下手裡的東華日報,打量了肖浩民兩眼,沒有直接談工作的事,問道:「你有沒有看到今天的東華日報?」
「上午到電大召集有關部門,談培訓基地建設的事情,剛回來,還沒有在辦公室歇一口氣呢,」肖浩民湊頭過去,問道,「東華日報出了什麼報道?」
梁振寶見肖浩民不似知情的樣子,心想沈淮不把最核心的機密告訴他也正常,將報紙往桌角移了移,叫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肖浩民這才注意到東華日報今天的經濟版,並列報道了省鋼聯合富士制鐵、長青集團參股梅溪電廠與淮能集團聯合眾信投資、渚江投資、鴻基投資與冀河縣簽置框架協議,共同開發冀河輸煤港的兩件事。
前者,省鋼等三家企業,聯合注資成立長青君浦投資公司,出資兩億元,從淮能、梅鋼手裡,收購梅溪電廠半數股權,而後共同出資兩億元,啟動梅溪電廠二期工程建設——此舉相當於淮能、梅鋼從梅溪電廠撤出一億資本。
後者,淮能等數家企業,成立淮能冀河投資有限公司,注資一億元,除了收購冀河縣火電廠改造升級外,還將冀河建設兩座萬噸級海港碼頭跟配套的物流堆場等設施;總投資規模將達到三億元。
在這兩篇報道之下,還有一小塊篇幅,介紹四月八日到十日冀河縣經洽會的召開情況。
肖浩民此前知道一些事,但不知道具體的事情,現在看到報道,也沒有想到梅鋼及淮能的動作會這麼大,僅這一個項目,幾乎就要把從梅溪撤出的資金,全部投到冀河去。
梅鋼二廠建設,在扣除銀行貸款及債務融資外,動用的自有資本,也不到三個億。
******************
在譚啟平的辦公桌上,同樣擺著今天的東華日報。
譚啟平臉色鐵青的看著窗外,一聲不吭。
劉偉立敲門走進來,見譚啟平站在窗前這麼久沒有挪動過,動了動干涉的嘴唇,說道:「省政府陳秘書長打電話過來,問市裡知不知道淮能要投資參與冀河港建設的事情;該怎麼回答陳秘書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淮能要跑到冀河去投資建港,這個歸我管嗎?」譚啟平氣鼓鼓的坐回到辦公桌后,將桌上的報紙拿起來,又摔下去。
陳寶齊代表的是省長趙秋華,這個問題自然是趙秋華問的。
雖然梅鋼、淮能從梅溪撤出,放省鋼進來,趙秋華得益最大,但不意味著這麼大的資本從淮海省流出,趙秋華就能裝聾裝啞不問一聲。
陳偉立也同樣知道,不能拿譚啟平的氣話去回復陳寶齊。
沈淮一招接一招過來,看上去對他們並沒有直接而致命的威脅,但是擋不住省里有趙秋華虎視眈眈的盯著東華。
「我是不是打電話到淮能問一聲?」劉偉立小心翼翼的問道。
雖然淮能對冀河的投資是企業行為,不受市裡干涉,但市裡要是對此完全不知情,也是說不過去。
劉偉立幾乎能想象出接下來會形成的議論對他們將有多不利,也能想象出淮能等資本被迫出東華的議論,會讓譚啟平及他們本來就風雨招搖的境況變得有多被動。
「淮能他們撤出了,但留下的空間,也叫省鋼跟富士制鐵以及長青集團補上進去,」蘇愷聞說道,「這只是正常的企業行為,東華的經濟發展,也不會受到什麼損失跟挫折,我想省里也沒有理由拿這個來指責我們。現在跟淮能聯繫一下,相信他們也不會把話說得太難聽,我們就拿淮能的話回復省里,應該不會有什麼事……」
「你打電話給報社,問這兩篇報道是誰決定放上去的。」譚啟平見蘇愷聞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直接讓劉偉立打電話去報社。
劉偉立也是苦笑,說道:「我打電話問過,負責經濟版的主編今天請了病假。」
背後沒有負責分管媒體工作的宣傳部副部長周裕的支持,哪個編輯敢將這兩篇報道這麼排版?而周裕背後是誰,還需要問嗎?這壓根就是沈淮有目的的朝著他們的胸口上扎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