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尋龍記> 第五百零六章 一時瑜亮

第五百零六章 一時瑜亮

  第五百零六章一時瑜亮


  既生瑜,何生亮!——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周瑜絕命詞

  話說搖搖曳曳的扁舟之中,諸葛亮提起孫策身邊謀主,魯肅竟一時無言。江東孫策以下可謂星漢燦爛,周公瑾卻無疑是最亮的那顆星。


  魯肅整理思緒微笑道“說起此人,確實是個青年才俊,可謂驚才絕豔,比孔明大了稍許,正是孔明的好對手啊!”


  周公瑾乃宦門之後,廬江士族大家子弟,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至太尉。


  正史中,周瑜個子很高很壯,姿貌英俊瀟灑,偏又精於音律,是偶像級別的人才。年少時就與孫策交好,二十一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公元二百零八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周瑜不但智謀無雙,而且風流倜儻,兼且性度恢廓,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範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還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追尋他壯麗的一聲,從丹陽借兵,到官居要職,再到成為安邦重臣,聯劉破曹、大破曹仁、最終三十六歲病卒巴丘,令人可歌可泣。


  正史中,周瑜和魯肅之間,實乃忘年之交。周瑜在做居巢縣長認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劄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建安三年(公元一百九十八年),周瑜和魯肅一同回到吳郡。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穀長。


  建安四年(公元一百九十九年),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隨軍征討。十二月,孫策率周瑜等人攻破皖城,虜獲袁術手下劉勳家人及他們部下的男女親族,其中橋公二女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勳,第二年年初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廬陵。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僅二十六歲,臨終把軍國大事托付給孫權。孫權統業時,年齡尚小,隻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英雄豪傑散落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張昭和周瑜等人認為孫權能與他們一起成就大業,所以傾心服侍他。


  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隻是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持。周瑜有一次對魯肅說道“過去馬援答複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今我的主人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論證,接承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通曉此理啊!”並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建安七年(公元二百零二年),下書責令孫權送人質到曹操這裏。孫權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張昭、秦鬆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不想送人質。於是,他隻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麵前議定此事。周瑜分析道“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邊上時,地方不夠百裏。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禦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為什麽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製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仆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將軍您隻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裏。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隻小一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對於孫氏,周瑜也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周瑜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百零八年)秋,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各郡,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重臣謀士張昭和秦鬆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練兵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歎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隻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隻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毀,曹操北還南郡。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騎馬者皆棄馬步行。周瑜率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三百多匹,軍威大振。


  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


  經過一年的交戰,周瑜對曹仁殺傷甚眾,使得曹仁隻好棄城而走。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三個縣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製,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製,所以沒有采納。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孫權批準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麽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孫權稱帝後,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諸葛亮和魯肅的舟船一路飄向江夏,經過襄陽水域,大批戰船出現在漢江水麵上,遠看如同雲帆之海,分外壯觀。諸葛亮立在船頭,心裏還在回味魯肅對周公瑾的評價,如此這般的周公瑾,真渴望與他相會。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周公瑾無疑是最值得自己認真對待的人。


  魯肅忽然一指前方,隻見一艘旗艦逆風破浪而來,船頭穩穩立著一員大將,滿臉胡子拉碴,渾身水靠皮甲,卻散發著野人般動人心魄的魅力,哈哈笑著大聲道“諸葛軍師!子敬軍師!甘興霸奉主公之命,特來迎接二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