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 航空心髒病依然是問題
飛盾-359無論是價格,還是其他,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意見,合同直接準備著。
易卜拉欣再次找謝凱的時候,卻沒有找到人。
謝凱跟汪貴林兩人去了東風動力廠。
東風動力廠這幾年絕對是國內航空動力係統中發展得最快的單位,幾乎網絡了國內所有動力單位的優秀技術人員。
給運十配套的渦扇-8,給殲-9配套的渦扇-6兩個項目都在東風動力廠繼續研製,並且開始進行小批量製式。
4.5萬噸大壓機投產成功,使得這兩個項目的關鍵製造工藝得到突破,現在兩個項目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廖東風一邊帶著謝凱跟汪貴林兩人往總裝車間內走,一邊介紹著兩個項目的情況。
以原本的蓉城發動機廠為基礎,現在的精密加工車間裏麵,幾乎都是全新的數控加工設備,車間也遠比原來變得整潔多了。
對於機械加工的車間,無論是汪貴林還是謝凱,都沒有太多的關注。
在蓉城,沒有任何一家單位的機械加工設備有現在的東風動力廠強悍,404接手這家動力廠後,僅僅是設備跟廠房投資,就超過了2億。
不過這邊的機械加工能力,再怎麽強,都是沒法跟404基地紅旗機械廠的精密機械車間強的。
四軸在東風廠,隻有一台,還是壓軸的頂級設備,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在這裏根本就看不到。
紅旗廠的四軸幾乎成了絕對的加工主力,五軸現在也開始為中國國防發展而發揮作用。
所以,這兩人根本瞧不上這點技術。
渦扇發動機的整體渦輪盤,加工都是由404做的呢。
“渦扇-10項目準備的怎麽樣了?”謝凱最關心的就是渦扇-10。
搞出了渦扇-10這樣推重比達到10的大推力發動機,才能進一步改進,研究尾部帶有矢量噴管的矢量引擎。
沒有矢量引擎,要搞隱身戰機,那就是個笑話。
“還在論證階段。從渦扇-6跟渦扇-8的技術基礎跨越到推重比10的發動機,理論方麵,搞起來都不容易。”廖東風語氣中有著很多的無奈。
國內在渦扇發動機的經驗跟技術儲備都不足,上馬推重比10的渦扇發動機,確實比較困難。
“我們該做的,都沒少;現在,就看你們了。”謝凱說到。
一開始,謝凱就說,404為了航空發動機,不惜代價。
從東風動力廠劃撥給404後,無論是基礎設施配套,還是研究經費,完全沒有任何的克扣。
整個404下屬工廠中,東風動力廠的研究經費,甚至比運十等其他項目還多。
為的,就是解決航空心髒病的問題。
“具體情況,還是讓薑總介紹吧。”廖東風滿腦門冷汗。
謝凱倒也沒有說別的,他清楚發動機沒有那麽容易搞出來的,想想看,秦嶺發動機用了好幾十年才搞出來,現在他對渦扇十的期待也就沒有那麽急切了。
即使搞出來隱身的殲-20,那也是絕對保密的。
國家經濟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動不動都是多少億一架的隱形戰機,別說裝備不起,用都用不起。
美國F-22,飛一小時,不算維修,成本16萬美元,折合軟妹幣,上百萬!
現在F-14這樣的戰機,空軍都養不起。
國內裝備的殲-7、殲-8,可不是可勁兒地由著飛行員們飛。
薑晨陽之前就得到了汪貴林跟謝凱要來的消息,早就在辦公室裏等著了。
平時他都是在設計室或者到其他項目團隊,在辦公室的時間反而不多。
負責渦扇-6的孫宏,也在辦公室裏等著。
兩款發動機都因為關鍵工藝得到解決,現在全部進入大規模批量投產前的密集實驗,這是整個東風動力廠的經費消耗去向。
原本,搞發動機從來沒有現在這樣讓人不覺得憋屈。
“汪主任,謝凱。”見幾人進入辦公室,薑晨陽跟孫宏都站了起來。
汪貴林雙手虛壓,示意他們不用多禮。
“兩位老總,現在情況怎麽樣了?”謝凱開口就問。
孫宏看著謝凱,一臉笑意,“目前渦扇-6還在高空台上進行持續試車,已經搞了330多個小時,目標是500小時,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渦扇-6原本就是給殲-9項目配套的。
殲-9下馬了,渦扇-6發動機繼續研究就沒有了意思。
現在倒好,為了獲得基礎技術跟經驗,404在從蘇聯采購了200台RD-33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投入資金繼續完成渦扇-6的改型。
這款發動機並不是沒用。
在84年下馬時,渦扇-6在研製初期遇到的起動困難、壓氣機喘振、渦輪進口溫度高及振動大等問題全部得到有效解決,甚至改進型號的渦扇-6G將推重比提升到了7.05,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隻不過當初因為失去了適用對象而不得不下馬。
404接手過來,超-7項目成立,這就有了適用對象。
不僅是超-7A項目可以使用這種發動機,其主要用途,則是用到超-7B上麵。
“高空試驗台整500小時的超長運行試驗了?”謝凱倒沒有太多的驚喜。
渦扇-6的性能相對來說是比較先進,可跟目前世界各國三代戰機使用的主流發動機相比,還是要差一些,用於運輸機,也不是太過好用。
所以,渦扇-6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基礎,積累經驗。
“是的。之前就已經做了300多個小時的整機試車,在繼續研究投入後,再次生產了一個批次的4台,主要用於持續的高空試驗台試車。一旦完成,就可以用到軍機上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孫宏興奮地說到。
謝凱卻沒有他那樣的樂觀,“試驗用的軍機,選什麽?”
“殲轟-7。目前超-7A不是太合適。”孫宏說道。
殲轟-7換上推重比超過7的發動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或者其他,都會有很大程度的增長的。
具體如何,得等到用於空中平台的實驗後才知道。
謝凱點了點頭,渦扇-6的進度快,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兒。
在接手時候,渦扇-6的研發,已經完全符合之前的技術指標,隻不過,殲-9下馬了。
“渦扇-8呢?”謝凱更關注的是這。
要搞渦輪風扇的核心機,渦扇-8這種仿製美國JT3D發動機的渦扇發動機,才是真正的基礎。
到時候,再融合其他的技術,搞出中國的自己的發動機。
不管是超-7B,還是未來的隱身戰機,甚至是132的十號工程,謝凱都希望不再出現缺乏發動機的情況。
當初殲-10搞出來,在太行發動機尚未國產時候,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這種發動機,一直到最後太行量產,才最終換上國產心髒。
謝凱希望的就是能先有一顆中國心,然後再根據中國心的性能去設計研發自己的戰機。
“渦扇-8現在同樣在試車階段,新的一批發動機尚未開始組裝。這段時間主要在進行標準化。”薑晨陽說到。
他擔心謝凱會說他們進度太慢。
“先標準化,這是好事兒。不能像之前,生產了三個批次12台發動機,都沒形成生產力。”謝凱點頭說到,“渦扇-8是給運十配套的,現在運十新型號已經定位在150噸級的寬體客機,不知道渦扇-8這邊的改進……”
謝凱擔心的是發動機影響到運十的前途。
運十搞寬體客機,勢在必行。
發動機配套一旦跟不上,所有的都是白搭。
“在之前就跟他們溝通過,渦扇-8的改進型號也是為這個項目準備的。現在剛剛完成組裝,尚未開始試車工作。”
現在的進度,相對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
每年404大把的經費砸在東風動力廠裏麵,如果沒法跟上進度,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廖東風一直有些擔憂。
汪貴林跟謝凱來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渦扇-10這種推重比在10以上的大推力發動機。
可現在,連基礎的方案都未確定。
謝凱越是問得多基礎項目,他的擔憂也就更勝。
越不問,他越擔心。
渦扇-10到現在為止,都還處於論證階段,甚至沒有太大的成果,各種依據都顯示,現在的基礎,不太適合搞這樣性能指標的大推力發動機,如同當初剛開始搞渦扇-6的情況,缺少技術儲備,主要部件試驗研究不夠充分,特別是核心機壓氣機部件效率較低、喘振裕度小、質量差等等一係列的問題。
推重比7到推重比10,這中間的技術難度,遠不是7+3那樣簡單。
“這麽說來,渦扇-10現在並不適合搞?”謝凱奏起了眉頭。
“確實不太適合。”好像並沒有發現謝凱的態度,薑晨陽認真地點頭,“渦扇-10的技術性能指標要求,必須進一步提高渦輪風扇進氣口的溫度,需要達到1450度左右,現在我們的渦輪風扇進口溫度隻有1200度不到。”
“材料還是工藝?”謝凱深呼吸了一口氣。
他知道要搞渦扇-10不容易,卻沒有想到,最終又是被基礎技術給攔住前進的步伐。
“不管是材料,還是工藝,都有問題。我們需要耐熱度更高,強度更好的高溫合金。同時,也需要更好的製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