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放歌> 第10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

第101章 教育從娃娃抓起

  弄棟城讀書人很少。


  搞教育,實行掃盲,是需要讀書人的,可是弄棟城被閣羅鳳占領之後,不少的讀書人被殺掉了,幸運的是,他找到了一個幸存者,此人因為外出考試,最近才回家,靠著抄抄寫寫度日,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這個窮困潦倒的讀書人孟子固,連吃飯都吃不飽,麵帶菜色,當聽說刺史有請的時候,他感覺到喜從天降,一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彌漫心頭。


  文人有文人的風骨,這個文士,年紀都比較大了,參加科考數次,都名落孫山,四五十歲的人,不懂生產,也不會經商,在城中幫人抄寫書信,賺一兩個銅板度日。


  不知道王刺史召見他是什麽意思,孟子固已經在都督府,現在的刺史府門口等了很久。


  他在街道上擺攤的時候,見過王君可的,一個少年郎君,考中狀元,升任刺史,這是他做夢都求不來的功名。


  聽到召喚,孟子固抖擻精神,整理了一下破舊的灰布長衫,要給刺史留下一個好印象。


  一進去,他立即跪下。


  王君可打量了孟子固一樣,此人身形修長,秀目含星,麵頰消瘦,下巴有一縷黑白夾雜的胡須,又是年輕十五歲,也是個俊俏的人才,頓時對這個讀書人有點好感。


  “不要拘束,本官也是打探多日,才知道弄棟城還有你這位才子,遺珠民間,是本官的失誤,本官找你來,是想讓你人盡其才,胸中有詩書,而無施展的場所,一定非常失落,子固是讀聖賢之書,品行端方,可以為人師,本官開辦官學,你就負責教授本地的學子。”


  老書生孟子固一聽,一種可以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對王刺史,他頓時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激情。


  “這,這真是天大的好事,將我大唐文明遍布天下,實數功德無量,刺史年輕有為,實在是讓我等敬佩萬分。”


  “大家都是讀書人,有句話說的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立功立德立言,是讀書人一生的追求,忠君愛國是讀書人的品格,本官聘請你擔任教諭,以後就幫本官把姚州官學辦起來,教蠻夷讀書,目的是為何?讓他們服從王法,懂禮儀,去其野性,南蠻不服,是心理上不服,是學識上不服,我們稱之為南蠻,因為他們不服王化,你要肩負起教化的重擔,讓南蠻的孩子學習我華夏文明,心有愛國之心,行有愛國之行。”


  王君可侃侃而談,讓這個老書生感佩無比,這樣的見識,真真是狀元的見識。


  “在下遵命,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士為知己者死。”


  “說的好,你以後也不愁生機,本官會給你每月兩貫的薪酬,幹得好,還有獎勵。”


  孟子固沒想到還有這好處,如果學生再上貢一點,豈不富足。


  “姚州治下,十三歲兒童以下,實行免費教化,不收一個銅錢,本官還給一人三餐補助,學的好的學生,還有獎勵。”


  “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這等作為,姚州百姓的福音。”


  孟子固老書呆激動的無以言表。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這句話響在他的靈魂深處,作為讀書人,他也有見識,知道這麽做的重大意義。


  對新來的刺史,老書生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樣的大才,要是身居首輔,那絕對是國家大幸。


  官學的地點就定在東邊的一處坊,跟姚興裏很近,那邊的坊有不少是空著的。


  選定辦學點之後,王君可還題了一個名字,叫做雲之南官學。


  這個消息傳出,讓弄棟城的百姓歡呼,他們是睜眼瞎,不會讀書寫字,他們的孩子會,這叫做一代還比一代強,人生有了盼頭,最主要是,不受一文錢的學費,還補助一日三餐,這真是天上掉餡餅。


  讀得好,有官做,如果像王刺史這樣,年紀輕輕就考中狀元,做大官,榮華富貴,是他們幾輩子都求不來的,祖墳冒青煙了。


  弄棟城的百姓紛紛把孩子送了過來,這個年齡段的有三百多人,從四歲到十三歲,但來求學的不是全部,王君可也不想一下子全部收下,師資不夠,就孟子固一人,是教不了這麽多學生的,隻有分批教學,經過考核,看看此人的長相,談吐,資質比較出眾的話,就做為第一批生源,隻要通過考核,都叫做童生。


  第一批童生暫定為五十人,其他的等有老師之後,再接受入學。


  姚金寶小朋友聰明伶俐,被第一個挑中了,小小年紀,他已經會讀幾百個字,可以說是同齡中最有文化的。她娘還擔心他太小,選不中,這下好了,被選中之後,一日三餐由官學提供,不會餓肚子,她一個人拉扯著孩子,太不容易的。


  王君可因為喜歡金寶這孩子,連帶著對他俊俏的娘也有點好感,便安排她在官學給孩子們做飯做菜。


  她娘阿麗瑪是烏蠻女子,自從嫁給他爹,一個唐兵夥長,被族人排斥,加上她老公又戰死了,更加不待見她娘倆。


  阿麗瑪知道以前給金寶銅錢的少年就是王刺史,心中感動,王刺史又是那麽英俊,當然她不敢想別的,她一個寡婦,雖然在弄棟城姿色是上乘,但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王刺史就是單純地想幫助她和金寶。


  得到官學廚娘的活,她一定要好好幹,這是王刺史要救她娘倆,給她們飯吃。


  書聲郎朗響起在興仁坊的官學中,這種聲音對弄棟城的百姓很新奇,很動聽,什麽人之初,性本善——他們也跟著能讀幾句。


  姚州城第一次有了聖賢之書的聲音。


  教材都是王刺史編寫的,叫做什麽《三字經》,每句三個字,郎朗上口。


  王君可改編了後世的啟蒙教育三字經,將一些後世才發生的朝代去掉了,免得泄露天機,招人誣陷,這費了很大腦筋才改成的。


  老書生更是佩服,這種啟蒙教育的教材,一聽就懂,易讀易背。


  第一批免費的義務教育就在弄棟城開始了,這南蠻娃娃將成為星星之火,把大唐文明傳播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