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議和下
兩「國」和談,其實跟黑社會老大談判差不多,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拳頭。萬磊知道,和談的主戰場不在談判桌上,而在談判桌之外,所以先把來使「扔」到北平城參觀幾天,讓他們開開眼,掂量掂量各自的實力,他們就知道誰的拳頭硬了。
這天正午十二點,明使所乘坐的列車準時開抵北平城,北平行省已經派出代表,在車站迎接。
北平城車站,同時也是鐵路署的總部所在地,一座高五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正在修建,一樓那巨大的候車大廳已經建成,可容納上千人,裡面還有十數家小商鋪,擺滿了各式商品方便旅客選購。
而候車大廳的邊上,還有十幾座不同規格的賓館,有裝修豪華的大酒店,也有相對簡仆的小旅館,不過這些賓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乾淨整潔,而且都裝有玻璃窗戶,人住在裡面,感覺舒坦明快。
不只是賓館乾淨,就連火車站四周也十分乾淨,輔有平整的地磚的站前廣場上雖然人頭涌動,卻是鮮有垃圾,來使走在上面,儼然是踏入了皇宮,說不定,有專人時常維護的皇宮都沒這裡乾淨。
來使下榻的是一座叫永華的大酒店,十名來使被安排住到了三樓的套房之中。站在窗台上,他們可以看到方圓一里地的情況,只見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四合院排列在平整開闊的街道兩旁。
而遠處一座高聳的塔樓上,一個大時鐘傳來清脆的報時聲,離塔樓不遠處,一座高聳的煙囪正往天空中排著黑煙,這些景象對來使而言,都是十分陌生,也讓他們十分驚訝。
「萬先生尚於南方巡察,過幾日才能返回,各位先在此小住。我們北平城不同於明朝,市面上不流通白銀,只用銀元與北平通寶,這一百銀元,是我們內務廳給各位備下的消費和購物的用度。」負責接待的不是鐵鉉,而是內務廳的一名科員。
「我們可以離開住處?」高惟善倒也不關心錢的事,他只想出去走走看看,畢竟對他來說,這北平城看起來像是一個異世界,而且比金陵還有興盛。
「當然可以,不過不能隨便亂走,出門必須由侍衛陪同,這樣才能保證各位的安全。」那名科員將那串好的一百銀元放到托盤之上,就拱手告辭,而隨行的十幾名精忠衛也跟著退出門外,套房內只剩下那十名明使。
一名御使穿扮的年輕官員在套房中看了一遍,發現沒有外人,這才對高惟善道:「高大人,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朝廷明顯低估了北平軍。」
「確實,朝廷不明北平軍實力,還以賊冦視之,實在是井底之見。」高惟善也搖搖頭,從這一路上看到了一麟半爪,他可以斷言:除了領地大小不如明朝之外,北平行省在各方面都遠遠超越了明朝,如果明朝還是不思改進,這天下恐怕很快就要易主了。
「北平軍實力確強,然觀那人之情態,似乎不願與我朝為敵,不然也不會廣發聲明,言明要停戰。」另一個使臣道。
「北平軍不願意與我朝開戰,恐怕還是另有原因。聽說北平軍與韃靼部交惡,或許他們想集中軍力對付韃靼。」高惟善可沒有老糊塗,早就明白這裡邊的道道。
「高大人所言極是,北平軍與韃靼交惡,無力於兩線作戰,與我朝議和,實是緩兵之計。我們何不將計就計,明主和,陰以戰。」胡廣建議道,這兩天來他受人嘲諷,算是恨上了北平軍了,恨不得鼓動明軍馬上攻討。
「將計就計?」高惟善搖搖頭,道:「朝廷剛剛平定叛亂,國庫虧空,軍乏民困,也無力再興兵北征,朝廷派我等北來,也是要借議和為緩兵之計,爭取幾年和平,朝廷才有時間恢復國力。」
「嗯,高大人受慮為是,朝廷確實無力為戰。皇上派我等北來,一是促成和議,二是藉機刺探北平軍虛實。現如今他們對我等並無防備之心,我等應當藉此機會深入探查。」另一個行人穿扮的男子道。
「劉大人說的是,北平城內有眾多新奇機巧之物,如那日行千里之火車,如能探知其秘,渀製為用,一可調兵千里之外,二可保糧餉不絕,僅此一項,就可大壯我朝威勢。」那個御使穿扮的男子道。
「嗯,確實如此。」眾來使也都點頭附和,就連對北平軍心有反感的胡廣也連連點頭。
正當這些傢伙商量著怎麼探取北平城機密之時,就在他們對面不遠處的一座小閣樓中,正有兩個人舉著望遠鏡在暗中觀察。而就在這些傢伙下榻的套間下面,還有一個女子把一個鐵筒貼在耳朵上,一邊聽還一邊記錄著,正是劉綰。
「早知這些傢伙不安好心,不過也不怕他們偷奸使滑,先放他們出去走走,給他們吃到一點甜頭,給他們一點希望,再讓他們徹底地絕望。」劉綰旁邊,還有一女子在快速地整理著這些對話記錄,正是李綾。
「嗯,他們出門去了,讓外面的人盯緊一點,別讓他們走丟了。」劉綰一揮手,李綾馬上走到窗戶邊,直接把窗帘拉開,對面的人看到了,舀出小旗揮動了幾下,大街上幾個原本還在閑逛的男子就開始有意無意地看向酒店的出口處,出行的明使一出現,他們就遠遠地跟著。
「劉姐,麻雀出巢了,這就沒咱們什麼事了。」那女子一屁股坐到一張軟軟的大沙發上,舒服地伸了個懶腰,「這大酒店就是不一樣,這麼豪華的沙發都有,我什麼時候也能買上一套啊。」
「你個死丫頭,幹活的時候不用心,整天就會胡思亂想。」劉綰笑著拍了下李綾的腦袋,由於上次綁架公主事件,李綾身份暴露,被調回北平,現在劉綰與她組成一個秘密行動隊,專門搞竊聽。
「劉姐你也真是的,小緋姐嫁得如意郎君,光財禮就有幾千銀元,買個沙發才幾十銀元而已,都不肯出,小氣。」李綾扁嘴道,因為劉緋出嫁了,她就搬進了女紅巷,與劉綰同住。
「那些錢都舀去買路債了,我現在也是身無分文。」劉綰一攤手,「你要是想買,就自己攢錢。」
「你傻唄,現在有閑錢的誰不買華遠公司的股份?一年能有幾次分紅,包掙無賠。也就你傻乎乎地舀去買路債,那路債要兩年才能取回,而且才有三成紅利,也就只有那些沒門路,買不到股份的人才買。你妹夫是華遠公司的經理,別說你沒門路。」
所謂的路債,其實就是一種國債,專用於鐵路建設,所以稱之為路債。與公司股份不同,路債由政府發行,分為兩年期和五年期,所得的利息也不盡相同,不過有政府信譽保證,收益是穩定的,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小戶人家熱捧。
當然了,那些大商人就不屑於投資買路債了,畢竟收益太低,平均下來一年最多只有一成多的收益率,跟下金蛋一般的華遠公司沒法比。不過華遠公司的股份發行量總不大,沒門路的人還真買不到,而持有股份的人一般也不會轉讓。
也正是因為華遠公司的股份是有錢也買不到,路債才有發行的市場。
「你懂什麼,咱們是北平城公民,又是精忠衛,當然要帶頭支援鐵路建設。」劉綰淡然一笑,她也是久經「戰陣」的人,考慮問題比李綾遠得多。
其實,不只是劉綰投錢支持鐵路建設,北平城內趙家周家劉家鐵家李家等豪門大族,也投了很大一部分錢支援鐵路建設,因為對這些大家族而言,單純掙多少金錢已經沒有意義,他們追求的是壟斷和控制。
而鐵路,就是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的最有效手段。萬磊還私下對他們承諾,以後五年內,鐵路系統會逐步私營化,他們手上有大把路債,就是鐵路系統的大股東,鐵路運營他們說了算,以後肯定是有掙無賠。劉綰也看準了這一點,傾囊買路債。
正當劉綰與李綾呆在房間內閑談投資之道時,那十名明使分成五隊,開始了所謂的「刺探機密「之旅。他們還包了幾兩馬車,走馬觀花一般地四處亂逛,隨行的精忠衛不但沒有阻攔,一路上還非常熱心地給他們當起導遊來。
「這些傻子,吹起牛來就嘴不把門。」這一路上,胡廣打探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心底對精忠衛有些不屑,以後精忠衛和萬磊等人就是一幫有錢就窮顯擺的土包子。
「這幫人如此坦率,難道真的是一點防備之心都沒有?」高惟善卻沒有老糊塗,知道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不過心念一轉,就暗道:「且不論這幫人是否另有機心,我都該將所見所聞密報朝廷,知己知彼才可百戰不殆。」
而其他來使中,有一些見識到了北平城的富庶,心思更加浮動,暗忖著是不是該跳槽了。這些來使各懷鬼胎,卻不知道,北平城真正的機密,他們永遠也打探不到,而且就算是把蒸汽機的設計圖紙給他們,他們也無法渀制,因為很多核心技術,特別是鋼鐵冶鍊技術,是明朝幾十年都追不上的。
這就是技術差,一步落後,步步落後。萬磊看準了這一點,才放心大膽地讓來使在北平城內隨便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