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幹勁十足
對於當前的馬來亞來說,艾倫威爾遜作為行政長官關注一下潛在的競爭對手,是十分正常的,除了日本還有一個近在眼前的菲律賓。
菲律賓獨立后,美國人並沒有扔下菲律賓不管,畢竟菲律賓和美國有著特殊的關係。
美國不僅為菲律賓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而且在菲律賓進行了巨額的投資。美國人在菲律賓投資開辦了大量的工廠。
其實對付菲律賓,艾倫威爾遜還是有一定的把握。而且他還記得一件事,那就是日本其實想盡辦法避免二戰的賠償,但是菲律賓的賠償沒有賴掉。
這就是菲律賓和美國特殊關係的好處了,在對日賠償問題上,艾倫威爾遜甚至可以做菲律賓人民的好朋友,反正他之前已經是印度人民的老朋友了,也不差一個菲律賓。
雖然並非一個特別了解工業的行政長官,艾倫威爾遜還是知道反咬一口一口吃,如果時間並不緊迫的話,他不會這麼急切。
但知道英屬馬來亞和日本在人口上根本沒法比,才制定了十分大膽的發展計劃。儘可能把英國還殘留在亞洲的影響力變現。
在正式會議結束之後,艾倫威爾遜在私下場合邀請了印度和緬甸、錫蘭的代表。表示在國有化的問題上,英國礙於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態度,不能在正式會議上表達支持。
但是英國其實對緬甸、印度國內開始以國有化為主導的工業化,並不排斥。而且希望印度和緬甸能夠適當的幫助一下英屬馬來亞的發展。
至於錫蘭,英國表示錫蘭的獨立地位不會被外來勢力所打擾,並且樂於見到錫蘭和緬甸發展關係,這就是完全的場面話了,錫蘭有英國的海軍基地。
美國的節節勝利,並沒有對東南亞造成什麼影響,至少對艾倫威爾遜沒有。只是他不知道,戰爭的擴大在未來半年,還會對美國造成另外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他臨走之前,賣給美國的邁索爾鐵礦。
但是現在,他處在對馬來亞發展的興奮狀態中,閑來無事就收集一下菲律賓的情報。然後就發現了兩個地方的共同點,原來用戰俘威脅日本賠償,還並不只是艾倫威爾遜這麼想。
菲律賓已經公開喊話幾次了,如果日本不賠償菲律賓在戰爭時期的損失,就把菲律賓的十幾萬戰俘都殺了。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艾倫威爾遜拿起來電話道,「能夠通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渠道,和埃爾皮迪奧·基里諾先生表明,在英屬馬來亞在賠償問題上,和菲律賓是站在一起的。我相信一定有這種渠道。」
艾倫威爾遜放下電話,覺得關於軍妓的問題,可以進行一番輿論操作了。甚至可以拉上澳大利亞和荷蘭一起,畢竟這兩個國家可都是受害國。
雖然在女性問題上傷口撒鹽有些不道德,而且完全不符合幾年前他在巴黎街頭的風範。但事已至此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身為一個大英帝國的紳士,應該具備靈活的道德底線。
絕對不能讓日本輕裝上陣,他甚至之前都想要把日本戰俘弄成殘疾人再送回去了。而且培植反日環境,本就是發展英屬馬來亞的重要組成部分,算得上是公私兼顧。
明確了未來,艾倫威爾遜就幹勁十足,彷彿一下子回到了二戰結束之後的新德里,思如泉湧,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力氣,只不過對象從英屬印度換成了日本。
而且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英屬印度的人口更多,但英國是一個直接的殖民政府。而在日本有這個地位的是美國,不是英國。
仇恨這種東西,只要有人一直提,永遠都忘不了,但一旦沒人提了,忘記也是很快的。
輿論操作尤其是對澳大利亞而言,艾倫威爾遜需要帕梅拉蒙巴頓的幫助,真正母親幫助下進行新一輪融資的帕梅拉蒙巴頓也馬上答應下來,同樣答應下來的是,派出一直勘探隊抵達英屬馬來亞,在汶萊附近尋找油氣資源。
針對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兩個主要幫手,艾倫威爾遜不覺得自己競爭不過菲律賓,但是日本確實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那麼既然菲律賓因為賠償的問題,咬住日本不放,那麼此時的菲律賓肯定十分需要一個匡扶正義的人出來幫助。
雖然沒法明著幫助,但艾倫威爾遜也不想出現在明面上,傳統上做好事都是不留名的。
這都是為了對美國進行防備,原本歷史上的美國針對科倫坡計劃起到了採取兩個辦法,一是主導了該組織的形成,該組織的形式、功能和性質等與美國的主張基本上是一致的;二是促成了它按美國的願望演變,使它從最初由英國主導的英聯邦組織變為美國主導的非英聯邦組織。
最終導致英國對科倫坡計劃失去了控制,而美國對科倫坡計劃的滲透,主要就是通過日本和菲律賓來完成的。
當前菲律賓咬著日本不放的前提下,艾倫威爾遜必須主動出擊,任何事情都要趕在日本的前面。
在美國開始向轉移紡織產業的開始,日本其實沒有多麼騰飛,畢竟紡織產業的利潤實在拿不手,日本真正開始騰飛是五年之後,大概一九五六年的時候,經過紡織產業的積累,開始進入高度發展階段。
所以英屬馬來亞的方案就是搶先在澳大利亞的支持下,發展鋼鐵產業,同時也要抓住紡織業,因為前者容易創造就業。同時咬住日本的賠償問題,延緩日本進入東南亞的時間。
這個問題可以支持菲律賓的主張,如果賠償問題仍然不能阻止日本,就拿日本的關稅壁壘說事,日本和韓國一樣,再發展的早期都是依靠關稅壁壘只出口不進口來發展的。
如果英屬馬來亞能夠搶在日本前面,就要咬住關稅壁壘,一旦日本開放關稅壁壘,就針對性的用馬來亞到時候已經具備的產業,對日本進行傾銷。
連同吉隆坡會議以英聯邦名義撥款的一千六百萬英鎊,艾倫威爾遜用大頭對英國的鋼鐵和紡織產業下達了訂單,至於帕梅拉蒙巴頓之前說在美國採購的鍊鋼設備,這個時候都已經過了巴拿馬運河。
剩下的錢則用來作為英屬馬來亞的儲備金,作為亞洲英鎊的錨。
戰後日本政府的發展是重點扶持,限定企業可以以低價購買煤炭和鋼鐵,產生的差價由政府補助。這個差額補助非常大,甚至佔到財政預算的四分之一。
這樣的政策帶動煤炭和鋼鐵產業發展,加上日本的工廠和社會基礎設施在戰爭中被破壞殆盡,使得工廠能夠最快引進當時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日本的重化工業得以發展。
艾倫威爾遜乾的事情差不多,只不過直接通過當前澳大利亞的親英首相,以及帕梅拉蒙巴頓已經控制的優良鐵礦石來支撐。這就不用通過馬來亞的財政補助,避免了因此產生的財政壓力。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角色,英屬印度的紡織業中心是在以加爾各答工業區為核心的孟加拉地區,自從印巴分治之後,已經分別屬於印度和巴基斯坦。
其中東巴基斯坦也就是後來的孟加拉國,是紡織業的生產基地,而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個關係?
艾倫威爾遜開通了馬來亞專員廣播電台,開始複製在紐芬蘭的廣播,闡述英國以及英聯邦對英屬馬來亞的扶持。提及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幫助,非常有技巧性的表示,大英帝國仍然是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不倒的大帝國。
從資金支持到產業扶持,以及英屬馬來亞本身具備的資源和氣候。正式確定了紡織產業和鋼鐵產業的發展政策,至於本身優勢產業採取自由競爭的態勢,但是不能錫礦和橡膠,不能高於倫敦政府的採購價。
「很難說,馬來亞公民具備已經接受這些產業的基礎,大英帝國已經準備好了對馬來亞進行幫助,但是馬來亞能不能接住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事情。馬來亞一千萬大英帝國的臣民,從現在開始必須接受政府的指導,把瑣事都放下,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部分。」
抵達馬來亞的農牧業種子同時,艾倫威爾遜的第一個大項目開始動工,一座大型化肥廠。
以高級專員抵達場地表明要破土動工的同時,躊躇滿志的麥克阿瑟乘坐盟軍最高司令號飛機,停靠在太平洋和總統會晤的小島上,在這裡他和總統杜魯門、參謀長聯合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共同探討了朝鮮戰爭的戰況。保證一切順利之後信心滿滿以演講的方式說道:「目前發生的戰爭實際上已經取得了勝利,整個半島正式抵抗都會在感恩節前結束。」
第二天拿著關於麥克阿瑟宣言報紙的艾倫威爾遜,飛到了東馬在沙撈越的港口主持鋼鐵廠廠房破土動工儀式。一個星期之後,檳城港口,他又帶著檳城專員埃弗雷德,接收在海上飄蕩幾個月的紡織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