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
拿著英國糧食儲備改革草案的艾倫威爾遜,一邊恭喜艾登的連任,一邊恭維道,「這一份改革草案,堪稱天才之舉。從最樂觀的角度上考慮,英國最為理想的情況,那就是什麼成本都不用出, 還能大賺一筆。」
做常務次長的時候,艾倫威爾遜並不用對大臣畢恭畢敬,因為他的前途掌握在內閣秘書長手中,大臣不能把他怎麼樣,當然他和大臣的配合也相當不錯。
但做內閣秘書長面對首相就完全不同了,首相是有權力把內給秘書長換掉的。
雖然一般不會這麼做,英國畢竟作為判例法的起源之地, 什麼都要講究一個先例。
「這一筆生意,對英國來說,可以促進在金融業的優勢,同時穩固英鎊價值。」雖然稍晚了一些,大選之後艾登才正式提出改革英國的糧食儲備制度。
但結果是好的,面對二百二十噸黃景,艾登不能無動於衷,事成之後,英國的黃金儲備將會奔著六千噸大關而去。
這個比例已經非常可以了,美國的黃金儲備是在緩慢下降的,美國的黃金儲備為一萬四千噸,這些黃金支撐著布雷斯頓森林體系。
當然艾倫威爾遜知道,要是越戰正式爆發,一萬四千噸黃金會在三年內跌破一萬噸, 然後三年後的一九七一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會跌到八千噸,然後就是美國賴賬的時候了。
英國也可以到時候做一下準備, 就算是不能把美元拉下馬, 也可以某得一些利益。
不過內閣秘書長指的不是蘇聯的黃金這一項收益,糧食一旦缺少就會漲價。
根源不是蘇聯的一千萬噸糧食採購,而是艾登這一份糧食儲備改革。換句話說,英國本來是以糧食儲備改革,掩護收購糧食的舉動,和蘇聯人做買賣。
這樣的話,英國確實會得到兩百二十噸黃金,但也就僅此而已。
但這一份糧食儲備改革一旦實行,缺口就不僅僅是蘇聯的一千萬噸了。要加上英國本身百分之二十五的缺口,缺口將要達到兩千萬噸。
屆時,世界糧食市場將會暴漲,如果世界糧食出現百分之十的缺口會怎麼樣?答案不是會有百分之十的人餓死,而是這些人餓死的同時,價格會漲到剩下百分之九十的負擔的心理價位。
出現這個後果的話,英國囤積的糧食就值錢了,到時候轉手一賣,還能再賺一次錢。
作為一個英國首相,艾登固然是見識到過英國在戰時的艱難時刻,但說實話,英國在戰時的艱難時刻,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碰到的艱難時刻相比,什麼都算不上。
如果在孟加拉大飢荒艾登親自去一趟印度,就知道糧食缺口出現百分之十會造成什麼後果了,可惜首相沒有這個經歷,無法預測英國就是做一筆生意,會導致什麼後果。
在一九六三年這個時間,某大國自顧不暇,有聲有色的大國也一樣。蘇聯都找上門求購了,除了美國之外,只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兩個英聯邦國家,可以一次性解決千萬噸級別的需求。但艾倫威爾遜肯定下手比其他人快。
剩下的產糧區,就只有阿根廷了,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帶,但其實還有一個異化的黑土帶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由於這裡位於南半球亞熱帶,沒有嚴寒而漫長的冬季。
植物枯死後無法依靠寒冷來長年累月的積累殘骸,濕熱的氣候導致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氧化鐵,使土壤呈現出明顯的紅色,因此這裡的土壤實際上不如黑土帶有養分。
如果日韓怕被美國訛詐,又嫌阿根廷太遠的話,東南亞其實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不過也不是很樂觀,因為馬來亞作為女總裁深耕的農業基地,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把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折騰的夠嗆,這就像是美國的農業正常競爭,會讓墨西哥農民都破產一樣。
近些年,東南亞國家被馬來亞的糧食傾銷弄的,糧食種植面積都在下降。
總之,原本只是賣給蘇聯一千萬噸糧食,可能還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再加上英國自己的糧食儲備改革的話,翻倍之後就可能會造成,對世界大環境不利的結果。
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新聞,佔據了英國輿論的頭條。
其實很難相信,這個時代的英國對蘇聯外交部長的訪問,竟然會報以極大的熱情。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蘇聯夠得到英國,威脅更加直觀一點。畢竟聯邦德國邊境的蘇軍,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葛羅米柯的來意並不像是公報當中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確認,英國是否有能力,和蘇聯完成這一次的交易,以及如何付款。
倫敦交易所就是歐洲的黃金交易中心,這對英國來說沒有絲毫難度。
可能有生以來,艾登從來沒有這麼真心對待一個蘇聯人,表達出來如太陽般炙熱的友好,對於葛羅米柯的疑慮,尊敬的英國首相表示毫無問題。
此時此刻,有著非洲麵包籃支撐的南羅德西亞,白人居民正在相應宗主國的號召,急人之所急,為英國的切身利益添磚加瓦。
南羅德西亞財政部長伊恩·史密斯,是這一舉動的堅決擁護者,他表示要花費掉最後一個英鎊,拿出最後一粒糧食,來完成本土的需求。
這幾乎就是一個妥妥的帝國忠犬風範,伊恩·史密斯還不惜財政壓力,用羅德西亞的預算從黑人部落當中購買糧食,為此還準備從南非貸款。。
哪怕是倫敦東區最貧窮的愛國者,也沒有這位南羅德西亞財政部長更加愛國。
伊恩·史密斯此舉,讓唯一保留南方通道的羅德西亞王室領地都極為吃驚,格雷斯心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表現一下,不然好像有些對不起王室領地的認證了。
馬來亞殖民地首府吉隆坡,高級專員理查德簽署行政令,禁止出口小麥。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國,蒙巴頓集團的代表已經和政府談好了收購價格。兩國政府對此均無異議,血濃於水,願意幫助英國渡過難關。
仍然維持著世界最大規模遠洋船隊的英國,接到了倫敦政府的命令,前往開普敦港、伊麗莎白港、新加坡、珀斯、蒙特利爾,將採購的糧食運回本土。
「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可能,那就是可能引起一下國家的糧食缺口,進而導致物價上漲的一系列反應。但我相信四大糧商不會對此不滿,反而會很有興趣和親愛的你談談。」
珀斯蒙巴頓大廈總裁辦公室,帕米拉拿著電報,一字一頓的為母親閱讀著來自倫敦的電報,「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剛剛離開倫敦,首相和對方溝通的非常愉快,蘇聯外交部長也非常認可,英國作為世界大國在當今世界的獨特地位。」
「你的丈夫,艾倫威爾遜三月一日於倫敦……」
老牌帝國主義,正在殖民時代的尾巴,抓住為數不多的機會,利益最大化。此時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英國,絕對沒有……
此時美國稍微注意一下英國的動向,就算不會看出來什麼,好歹也會有些心裡準備。
當然這個心理準備可能性也不大,英國想要有意瞞著美國的話,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蘇伊士運河戰爭。
美國之所以沒有關注英國的動向,完全是因為肯尼迪在忙活一件在他看來為美國好的事情,從一九五零年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就開始出現了,進入六十年代貿易逆差佔據了大多數年份。
美國的黃金儲備是在緩慢下降的,長此以往布雷斯頓森林體系必然無以為繼。在拿騷協議上,肯尼迪以龐大的黃金儲備威脅艾登,要把英鎊打的一錢不值。
結果是艾登根本不在意他的威脅,表示美國是布雷斯頓森林體系的受益國,這樣做無疑是美國自我解決自己的霸權,肯尼迪威脅了一個寂寞。
「林登,其實以白銀作為儲備也一樣能夠穩定美元的價值。」肯尼迪在民主黨白銀黨人的影響下,這一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肯尼迪不知道有人在澳大利亞挖出了銀礦,但美國本身就是產銀大國,事實上世界上幾個產銀大國都在美洲,以美國現在的國力,美國境內連同美洲的白銀,很容易就能控制住源頭,以此作為布雷斯頓森林體系的補充,美國貿易逆差帶來的黃金儲備下降,相信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總統,白銀黨人雖然已經倡議了快一百年,但白銀的價值和黃金還是不能相比的。」林登·約翰遜一聽,表達了自己的悲觀,「既然做不到肯定有困難之處。」
「困難之處就在華爾街。」肯尼迪笑道,「你說是不是?我們不能片面的把白銀法案的成本都由國家來承擔,然後看著海量的白銀安安靜靜的躺在財政部。」
林登·約翰遜沒有接肯尼迪的話,似乎在思考或者在想著其他什麼事,最終點點頭,態度似乎是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