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
“我在英屬印度的時候,也一直關注東印度群島的動靜。也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艾倫威爾遜拿出來準備好的資料分發下去,交到各國代表的手中,“各位眼前的是東印度群島的人口分布,可以看出來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核心是兩個相鄰的島,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這是東印度群島的核心,都是也是反抗力量最強大的地方。”
目前東印度群島人口肯定已經突破八千萬,有沒有一億就不說了。
其中爪哇島人口逼近五千萬,占據東印度群島的人口的六成左右。而蘇門答臘島有一千五百萬人占據東印度群島賬麵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刨除這六千五百萬賬麵人口,剩下的一千五百萬賬麵人口,蘇拉威西島排第三,加裏曼丹島和新幾內亞的人口,和之前三個島嶼相比可以說是地廣人稀。
目前東印度群島的人口分布,和後世一致,爪哇島統領全局,蘇門答臘島是輔助,剩下的島嶼屬於被管轄的島嶼。對歐洲國家來說也不算少,但在亞洲範圍內完全屬於地廣人稀。
正在各國代表看資料和插圖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的話又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英屬印度的工作經曆,如果有什麽地方是值得吸取的經驗,那就是殖民地的規模一定不能比本土強太多,英屬印度的人口和大英帝國本土相比,就屬於過於龐大的典型,到了今天已經尾大不掉。”
“我希望各國能夠吸取教訓,不要在類似的問題上犯錯誤。”
包括阿爾曼德在內的不少人都點頭,實際上荷蘭內部有類似的計劃,現在英國人主動現身說法,讓計劃的可行性變得更大了。
當然點頭的人當中,並沒有法國代表尼諾貝特朗,法國對殖民地的認識深刻程度並不比英國差,甚至還更加清楚。不過選擇的是堅決鎮壓,而不是放任殖民地獨立。
人家法國人武德充沛,非要上去比劃比劃,艾倫威爾遜是不好意思阻攔的,英法兩國至少在目前,看待殖民地的大方向上一致,隻不過手段處理上有些差別。
不過出於殖民帝國之間的友誼,艾倫威爾遜開始主動示好道,“尼諾先生,其實印支聯邦都在法國的領導之下,雖然我相信法國有力量平息越南人的反抗。但是留一些後手總不是壞事吧。”
“艾倫先生有什麽想法可以直言,我們還要感謝英國派出皇家海軍幫助遠征軍抵達亞洲呢。”尼諾貝特朗聞言點頭,示意艾倫威爾遜有什麽話可以直說。
“我的意思是,分治策略同樣適用於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十指交叉,雙肘杵在桌子上,“比如將越南南部靠近柬埔寨的土地,分割出來一些,劃歸給柬埔寨管理。數量不一定需要很多,有個一兩萬平方公裏足夠引起矛盾就夠了。太多可能越南人的反應會很大,太少了又不足以激發矛盾。”
艾倫威爾遜對著各國分享殖民地分治經驗,並且毫無疑問的表明道,“當今的世界秩序,仍然是英法兩國在戰前劃定的世界秩序,這個秩序就是殖民地體係,誠然,大英帝國和法國是這個體係的最大受益者,但你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想想我們這些歐洲國家本土是如此的狹小,名下的領地卻如此廣大,美國和蘇聯怎麽看,他們不需要原材料和市場麽?”
這一次尼諾貝特朗點頭了,早在世界大戰還在進行,自由法國還在抵抗的時候,美國人就多次提及過殖民體係,法國也多次對美國的言論表達不滿。
艾倫威爾遜也知道這一點,因為當初美國對法屬亞洲的殖民地表達民族自決言論的時候,外交部常務次長亞曆山大卡多根,就曾經說,“美國人隻不過是沒有明著說,表麵上是說的法國,但實際上還有英國。”
“蘇聯人?”阿爾曼德自顧自的沉吟了一句,似乎對東邊的龐大國家沒有辦法。
“不,是美國人。”艾倫威爾遜和尼諾貝特朗同時開口,糾正荷蘭人的想法。
“蘇聯紅海軍薄弱,夠不到我們的海外領地,美國是可以做到的。紅海軍要發展至少要十年,十年內海外領地麵對的威脅隻可能來自於美國。”艾倫威爾遜斬釘截鐵的道,“在美國和蘇聯當中選一個,我們自然是傾向於美國,但在海外領地這個問題上,要防備的是美國而不是蘇聯,至少短時間內是如此。”
實際上東印度群島最終獨立,也確實是美國人最終判斷印尼獨立可以拉攏。
才對荷蘭施壓的,隻不過這個過程也差點翻車,蘇西諾時期更加傾向於蘇聯。
“目前來看,加裏曼丹島和新幾內亞人口稀少麵積廣大,具備可操作性。我必須說一句,現在就應該準備了。”艾倫威爾遜提醒阿爾曼德道,“以荷蘭本土的力量,就如同我們英國麵對的困境一樣,殖民地的體量太大,鎮壓下去成本劇增導致國內的開支全部在軍費上。最終不得不放棄,但是荷蘭麵對的情況還是要比英屬印度的基礎好的多。那就是東印度群島是一個群島,人口分配不均,印尼本地的海軍幾乎沒有,現在絕大多數的反抗都集中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上。”
“如果把加裏曼丹島切出去管轄,比連在一起的英屬印度要容易的多。至於新幾內亞方麵,一定要取得澳大利亞的諒解,必須讓澳大利亞人明白,印尼一旦成為獨立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就會成為澳大利亞的威脅。”
“如果能夠讓澳大利亞明白東印度群島變成印尼之後的處境,諒解荷蘭對新幾內亞的分割,算是鑄成一道防線,這樣加裏曼丹島有英屬馬來亞可以支撐,荷屬新幾內亞有澳大利亞的幫助,在資源上仍然不成問題。”
艾倫威爾遜怎麽可能忘記最相信血濃於水的澳大利亞呢?
澳大利亞幾乎參加了所有英美發起的戰爭,可以說為五眼聯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隻要發動戰爭,必然有澳大利亞軍隊的參與。
其實看一樣地理位置就知道,澳大利亞處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而澳大利亞本身人口稀少,印尼的人口對澳大利亞本身就是天然的壓力,東亞還有中國,南亞還有印度,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角度上,澳大利亞是直麵這種壓力的國家。
不像是加拿大和英國還有新西蘭,英國有歐洲阻擋非洲的人口壓力。隻要歐洲國家搞得定,英國人就不會感覺到威脅。
而加拿大的防火牆是美國,隻要美國還能扛得住墨西哥移民,加拿大就是安全的。新西蘭的防火牆是澳大利亞,隻有澳大利亞沒有任何保護隻能單抗。
後世懂王一上台就是美國人開始扛不住非法移民的問題了,而澳大利亞馬上就響應懂王的政策,是因為澳大利亞人口更少,麵對這些當地國家的海量人口。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都是五眼聯盟中對外來威脅最敏感的國家,就它自己孤懸海外。哪怕是中央情報局一戰定乾坤,將印尼共覆滅把印尼變成親美國家之後,澳大利亞和印尼的關係也一直都很差。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澳大利亞一直堅持白澳政策,堅決拒絕非歐洲的移民。白澳政策一直堅持到七十年代,才在美國都已經放棄種族隔離政策十年後放棄。
隻要荷蘭能夠讓澳大利亞明白,英國和荷蘭保護澳大利亞的努力,澳大利亞就一定會投桃報李,這一點艾倫威爾遜有著充足的自信。
“確實,如同艾倫先生所說,荷蘭忽略了澳大利亞的感受。雖然進行了溝通,但現在看來溝通顯然是不夠的。在新幾內亞的問題上,如果有澳大利亞的支持,回旋餘地就大得多。”
阿爾曼德鄭重的點頭道,“當然,這件事肯定要英國的幫忙,憑借澳大利亞和英國的親密關係為橋梁,荷蘭願意和澳大利亞進行一次真誠的商談,決定未來東印度群島的走向。”
“我們當然願意幫忙。”艾倫威爾遜點頭道,“隻要荷蘭願意誠心的商談,這件事就有極大成功的可能。”
至少在六十年代之前,美國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力還難說就完全壓住了英國。因為美國進入世界霸主角色之後,開始對歐洲國家的殖民地蠢蠢欲動,
這種情況下,由英國倡導的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發展的“科倫坡計劃”,既是英國維護其在亞洲傳統影響的結果,又是英國在南亞、東南亞推行政策的產物。
這個科倫坡計劃是澳大利亞外長替英國提出的,可見六十年代之前,澳大利亞還是更信任英國一些。
六十年代之後嘛,英國連核武器都交出去了,這還能指望澳大利亞、加拿大像是以前那樣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