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賭命
袁譚召集諸將,下達了強攻孫堅大營的命令,並懸以重賞。
諸將迅速回營,組織人馬準備進攻。圍而不攻數日,將士們早就等急了。前後不到半個時辰,各部就陸續出營列陣,逼向孫堅的大營。
戰鼓聲一陣接著一陣,像悶雷般回響。
孫堅站在大營中的指揮台上,看著緩緩逼近的袁軍,微微眯起了眼睛,眼神不屑。他沒有出營接戰,依托大營防守。有了糧食,半饑半飽了幾天的將士終於得以飽餐一頓,而且還看到了肉,士氣大振。麵對氣勢洶洶的袁軍,他們毫不示弱,握緊手中的武器,站在營柵後打量著越來越近的敵人。
祖茂帶著義從營站在指揮台下,韓當帶著義從騎站在另一側。騎士們沒有上馬,而是站在馬旁,節省戰馬的體力。孫策帶來了四百匹馱馬,孫堅從中挑了一部分補充到義從騎中,更換掉受傷體弱的馬匹。
大營外,袁軍進入射程之內,弓弩手列陣,進行覆蓋式射擊,排護步卒進攻。數千張弓弩齊射,一蓬蓬箭雨躍上天空,又飛轉直下,有的越過營柵,射到大營裏,有的穿過營柵,射在盾牌上,但更多的卻是射在營柵上。
大營裏的士卒一聲不吭,刀盾手在前,舉著盾牌掩護自己和身後的同伴,弓弩手在後,半蹲在地上,弩已經上好了弦,托在手中,隨時準備射擊,弓手則搭好了箭,弓弦半弛,等著射擊的命令。
見營中沒有反應,袁軍步卒開始進攻。他們舉著盾牌向營門進發,互相掩護,走得非常小心。幾個士卒舉著長長的木杆,木杆上綁著刀,準備砍斷吊橋的繩索。當他們進入三十步左右,營裏的弩手開始射擊,一枝枝弩箭從營柵中穿過,射得盾牌咚咚作響。
袁軍的隊型更加密集,盾牌重重疊疊。他們知道孫堅走得匆忙,能破盾的強弩有限,隻要盾陣足夠嚴密,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護自己。他們在營塹前停住腳步,列下盾陣,掩護弓弩手進行壓製射擊,有人則試圖越過營塹,渡水到營門前,放下吊橋,接應更多的同伴進攻。
營門裏的弩手加緊了射擊。泅水的士卒無法得到周密的保護,一個接一個中箭,血水湧了出來,染紅了渾濁的水,但還是有人渡過了營塹,開始攻擊營門,雙方隔著營柵用刀砍,用矛刺,用箭射,互不相讓。
眼看營門前的袁軍士卒越來越多,營門有被攻破的危險,孫堅擺了擺手。祖茂領命,帶著一隊義從向營門奔去。戰鼓聲響起,正在營門前阻擊的士卒聽到戰鼓聲,立刻讓在一邊,同時拉開了營門。袁軍士卒大喜,蜂擁而入,與祖茂等人迎麵相撞。
祖茂率領的義從營是孫堅多年積累的精銳,裝備最好,訓練也比較精,戰鬥力足以和孫策的親衛營相提並論,這些普通的袁軍士卒根本不是對手,一交手就吃了大虧,接二連三的被趕倒在地。祖茂一手持盾,一手揮刀,連殺數人,又突出營門,將已經過了營塹的袁軍士卒全部斬殺,這才返回大營,喝令關上營門。
依靠義從營的戰鬥力,孫堅挫敗了袁軍數次進攻,牢牢地守住了大營。但朱治、黃蓋等人沒有如此強悍的義從營,在朱靈、程昱和曹昂的優勢兵力前頻頻遇險,不得不向孫堅求助。孫堅隨即派韓當增援,有了戰馬,他們可以迅速來往於各營之間。
惡戰半日,袁軍未能得手,但士氣卻依舊高漲。天色將晚,袁軍開始在陣前點起火把,準備夜戰。
袁譚坐在指揮台上,看著即將落山的夕陽,忽然幽幽地說道:“佐治,你說孫策現在在幹什麽?”
辛毗頭也不抬。“不管他在幹什麽?我們都要做好他夜襲的準備,尤其是輜重營。隻要他敢來,就讓他有來無回。他死了,東南可定。”
“我知道,我已經通知諸將,不管戰事多緊張,親衛營一律不準上陣。不管孫策襲擊誰的大營,一定要咬住他,不讓他脫身。”
孫策遠遠看到地平線上的亮光,抑製不住惡劣的情緒,爆了一句粗口。
不用說,這是袁譚逼他賭。攻其必救,以逸待勞,這是步卒對付騎兵的最好辦法之一。他如果忍不住,現在衝上去踹營或者救孫堅,正中袁譚下懷,進去就出不來了。
這也是他不顧將士們疲憊,一清早就跳出包圍圈的原因。如果慢了半天,他就出不來了。
“走吧,我們去昌邑。”孫策撥轉馬頭。
“為什麽要去昌邑?”孫翊跟了上來。“我們又攻不下昌邑城。”
孫策轉頭看看孫翊,笑了起來,伸手拍拍孫翊的腦袋。“阿翊,我們不是要攻昌邑,而是讓昌邑城裏的人不敢出來。不僅是昌邑,附近幾個縣都要去,一個也不能落,讓袁譚不知道我們究竟想幹什麽。”
“我們不管阿翁了?”
“阿翁不用我們管,三五天時間他還是支撐得住的,實在不行,他也可以脫圍,袁譚攔不住他。”
孫翊點點頭。“我知道,他舍不得那些部下,要不然早就脫圍了。”
孫策沒有再說什麽。這正是袁譚的陰險之處,圍而不殺,保存了孫堅的兵力,讓他不能破釜沉舟的脫圍,比大量殺傷更有意義。孫堅何嚐不知道,但看得破不代表就能放得下。
他有時候也在想,如果他不是一個穿越者,能否像現在一樣,明知孫堅有可能全軍覆沒還能狠心走開,去布一個更大的局?這可是賭命,賭注就是孫堅的命。
孫策一邊想一邊策馬而行。有秦鬆從昌邑帶出的地圖,他幾乎沒有走任何彎路,很快就到達方與城北的武唐亭。戰場就在附近,武唐亭戒備森嚴,望樓上點著火把,有人在當值。但孫策根本不在意,一個小小的武唐亭如何能攔得住他的去路。連亭長在內,一個亭不過十來個人,除了投降,隻有死路一條。
孫策讓人上前叫門,出乎意料,亭長並沒有出來投降,望樓上反而多了幾個人影,報警的銅鑼響得刺耳,一聲緊似一聲。
孫策心中一動,不怒反喜。
明知不敵還不肯投降,亭裏肯定有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