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第1202章 衣錦還鄉
隨著這道身影邁著大步朝台上行進,全場頓感一靜。
衛笙亦是抬手止住了袁春波的動作,朝正準備登台的茅敬意歉意一笑,後者毫不在意般擺了擺手,又挑眉望了眼已經跨步登台的唐明山,顯然,他雖然是受人矚目的來賓之一,但心裡也是對今日陣仗直犯嘀咕,這場面鋪的可真不小。
他以前也沒聽說朝南哪個這樣有頭有臉的人物姓衛,要知道錢場易捧,人場難捧,在座的這些人都能來捧個人場固然是沖著袁春波的面子,但這個陣勢除了令他對袁春波在朝南市的關係厚度重新審視意外,更是好奇這對新人或者說是衛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唐明山登台接過話筒,聲音洪亮地笑道,「抱歉!今天臨時處理幾個重要的文件所以來遲了,希望沒有耽擱到新人的吉時。」
這副謙和模樣顯然和大多人想象中的那位執掌朝南大權、幾乎只出現在電視和百姓談論中的書記不大一樣,從他身上並看不到人們所理解的那層官威,因為他沒有昂首挺胸目中無人,甚至在登台致辭時也沒有像剛剛那位王主任般拿捏著腔調和端著幾分本該端著的架勢。
場中靜靜的。
唐明山繼續笑說,「你看,我也沒有來得及綵排,所以就簡單講兩句吧……」
台下響起善意笑聲。
那方主持人趕忙遞上結婚證書,唐明山直道謝謝,接過以後開始宣讀,末了又真切地為新人送上祝福,激動得衛祖蔭和新娘張濛濛已經不知如何是好,這可真是莫大的面子呀!
台下的衛國慶也是望著一臉疲憊剛剛入席的衛解放,那天他說了一句請唐書記,本還心說是賭氣的話,畢竟唐書記身居高位,執掌朝南一隅大權,可不好隨隨便便參加誰的婚宴,就算是前排坐席里那些被隆重介紹的人物,他們兒女的婚禮唐明山只怕也就是送上禮金之類的。
親自出席這四個字里得有著怎樣的情分。
衛笙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之所以說這是個不情之請,原因就是在這,她仰仗的也就是當年跟還是副級的唐明山聯手發展朝南經濟,以及一起扳倒葛沅水的交情,這層關係很微妙,她大抵能夠感受得出對於唐明山而言她不僅僅是一個商人。
更像是一個受到他欣賞和喜歡的小輩,再往深了說有點忘年交的意思,所以衛笙才好提出這個不情之請,潛意識裡覺得唐明山能賣她面子的幾率很大,但同時也擔憂這幾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東西,例如人與人之間由近到遠,又近親到疏離。
唐明山來到以前,她心裡還是有著幾分的不確定,畢竟沒有什麼情分是能被拿來享用一輩子的。
所以現在衛笙心裡還不禁生出些感動。
唐明山在講話過後,則邁步下台,台下掌聲雷動間,他已經笑吟吟地跨步走向衛笙,眸光炯炯帶著審視般地打量。
衛笙這下不好再坐著,只得站起身來朝唐明山迎了上去,同時伸出手是打算與其握手,而對面過來的唐明山則也是伸手握向衛笙,不同的是,兩手相握時他掌心用力,表情中帶著幾分欣慰地又張開了另條手臂。
衛笙也是笑著伸手,兩人就得體而又禮節性地相擁了一下。
這幕把旁人看呆了,別說衛國慶等人,就連衛解放和楊立春也沒想到衛笙竟然和唐書記的交情到了這般地步,更別說早前與衛笙同桌時心中腹誹的一眾領導,這會兒都是詫異地望著這個剛剛摘掉厚實羽絨服的小姑娘。
唐明山退後一步,伸手重重拍了拍衛笙的肩膀,「不錯,你在鵬城的表現我一直都在關注,聽說公司已經更名了?」
衛笙含笑點頭。
唐明山朗聲一笑,然後轉頭與兩側桌面上的其他人物握手寒暄,這才被請到上位,而衛笙就坐在了他的身旁。
茅敬意落座時問道,「唐書記,這位是……」他看向衛笙,心說這小姑娘與唐明山關係匪淺吶,不過他不是沒腦子的人,乾脆不會往旁的亂猜,看唐書記剛剛的模樣倒像老友相見,更像是長輩打量晚輩欣賞中流露著難以掩飾的欣慰。
而且如果真是旁的關係,唐書記又怎麼可能會當眾來這麼一手,這麼一想,茅敬意又覺得或許真是旁的什麼關係?如此唐書記才來參加婚宴,而這一手算是掩人耳目?要真是這樣,他可就多餘問這一嘴了。
這兩道想法只在須臾功夫閃過腦海,茅敬意麵上笑容不變。
就聽唐明山笑道,「我正式介紹一下,重生國際,我們朝南市的明星企業呀!這位是小衛總,小衛總年紀小,本事可不小,不到雙十白手起家,親手辦起公司又隱在幕後,現在算是正式接手重生集團,更是我們朝南市青年創業家值得學習和效仿的領頭羊。」
有些人就悚然一驚,原本桌面上並不太將這話茬當回事所以端起茶杯垂眸喝水的人,此時也是聚焦過來,眼中透著詫異打量在衛笙身上。
同時也心說怪不得,這小姑娘就穩如泰山往這一坐,敢情是有身份的人。他們還道是新人家屬,不大懂事才坐到這裡,又是沒有眼力地不打算挪位,而如果真是這樣,在場的人也不方便開口提醒。
原來是鬧了誤會。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中建銀行行長魏東明,他頗為謙遜地起身握手,笑言,「重生國際?那是我們朝南中建的大客戶!哈哈,貸款大戶!」
衛笙也是一笑,站起身表現得比魏東明還要謙遜,重生國際有自己的理財體系,當然不會把錢存進銀行進行投資,但貸卻沒少往外貸,俗話說沒錢要貸,有錢更要貸。
而衛笙雖然表現得謙遜,但有人看到魏東明主動起身與她握手,那表情可就變得精彩極了。
要說這時表情最為精彩的,不是只與衛笙有著一面之緣的繆原晉,而是衛國慶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