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莫以百姓可欺
錦衣衛的隊伍浩浩蕩蕩的快速到了大理寺,大理寺的人員一看錦衣衛來了這麼多人,就知道肯定沒有好事,就有人立刻跑進去彙報。
大理寺的主事今日不在,只有一個師爺在此,師爺一聽立刻嚇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吩咐下人,趕緊去通知老爺,他帶著人出來,看看錦衣衛想做什麼。
「你們錦衣衛到我們大理寺做什麼呢?我們兩個部門好像沒有什麼交集吧。」師爺說道,他看到竟然有這麼多的錦衣衛,心裡還在想不會是自己的老爺犯了什麼事情了吧。
錦衣衛的千戶一看來的是名師爺,於是說道;「我們是奉錦衣衛指揮使薛大人的命令,前來捉拿今日在朝陽街草菅人命的官差的,還有必須把受害者的屍體帶走。」
「這個不太好吧,我們呢大人沒有同意,你們不能把人帶走吧。」師爺說道,他知道只要是錦衣衛帶走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活著出來了,這裡面的人可有一人是大理寺卿的小舅子,如果他被帶走了,大人回來還不要了我的命啊。
錦衣衛的千戶一聽,立刻把臉往下一拉,冷冷的說道:「錦衣衛想帶走什麼人,不需要什麼人允許,弟兄們,誰敢阻擋錦衣衛辦案就以叛逆論處。」他說完便拔出了綉春刀,其他的錦衣衛一看,也就同時拔出來綉春刀,一千多口刀正對著那名師爺,那師爺嚇得拆點尿了褲子。
「這個,那個,你們不要誤會,不要誤會,我們不是不讓你把人帶走,只是我們還不知道今日是誰在那裡當差呢?」師爺趕緊解釋道。
「是嗎?不用這麼麻煩,你立刻回去,通知他們,半個時辰如果沒有人出來認罪的話,我們呢錦衣衛就殺進去,就當所有的人都是叛亂之人。」錦衣衛潛戶說道。
「用不著這麼麻煩,今日就是哥幾個在那裡執法的。你們還能夠把我們怎麼著。」幾個大理寺的衙役出來說道。
「給我拿下!」錦衣衛千戶說道,他一說完便有錦衣衛過來想把他們幾人給帶走,沒有想到大理寺的人也都拔出了刀。
「大家都克制點。」師爺一看事情要鬧大,趕緊說道。
「怎麼著,你們竟然敢阻攔錦衣衛辦事,那好吧,火銃隊準備。」錦衣衛千戶說道,他一說完便有一對火銃隊立刻過來,黑漆漆的一百口火銃對準了大理寺的人。
「大家都把刀放起來,沒事了不起的,那個刁民的死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到了聖上哪裡,我們都沒有事,更何況是錦衣衛那裡呢,走,弟兄們,咱們哥們天上人間常常去,就是還沒去過錦衣衛,今天我們索性就去參觀一番。」那名領頭的人說道。
「對,去錦衣衛參觀一番。」有人跟著起鬨到。
百姓邸報立刻刊登了一則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理寺官差亂收費,導致小商販自殺,官方竟然說你的死跟我們沒有關係。
百姓邸報是薛不凡的產業之一,如今是最為流行的,一文錢一份,現在不僅一些官員每天都看,就連一些普通的百姓也都買來看。所以現如今在大明朝的影響極大。今日的邸報一處出來,便立刻銷售一空,大家看到這個消息之後,都紛紛議論,大家對於官差的行為那真是深惡痛絕,更有很多人紛紛上書,請求把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差就地正法。
京城一處小廣場,現在已經是人山人海,薛不凡坐在中央,前面的檯子上跪著幾個人,說是跪,那是因為被人用摁著。
「薛大人,我們不服,你憑什麼殺我們,我們要沒有犯什麼事情。」其中的一人喊道。其他的那幾個人也跟著附和。
「哼,你們沒有犯什麼事情?那真是笑話,你們今日亂收費,導致小商販自殺身亡,你們還說沒有犯事嗎?」薛不凡問道。
「大人,那人是自己死的,跟我們沒有關係呀?」
「哼,你們如果亂收費的話,人家活得好好會自殺嗎?我看你們就是明教混進來的間隙,就是想藉此抹黑朝廷的,幸好本官發現的及時,要不然你們的奸計還不得逞了。讓百姓誤以為是朝廷這麼做的。」薛不凡說道。
「薛大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反正我們沒有做什麼,你不能殺我們。」那些人喊道。
「哼,你們這些傢伙,莫以百姓可欺,你們這樣胡作非為,就是一種十惡不赦的犯罪,今日不殺你們難以平民憤,國法也難容。」薛不凡說道。
「薛大人。你?「
「來人,把他們都紛紛窄了,以後凡是有侵犯百姓利益的官員,錦衣衛皆可以殺之。「薛不凡說道。
那幾個人被殺之後,圍觀的百姓紛紛叫好,他們看到報紙之後,本來以為這個社會沒有希望了,沒有想到錦衣衛竟然會如此的力挽狂瀾,捍衛百姓利益,把這些貪官污吏給殺了。
錦衣衛從前是人人都怕的,可是現在的錦衣衛變成了人人愛戴的,薛不凡殺了幾人之後便趕緊進宮去見朱日照,向他彙報一下,沒有想到竟然在皇宮見到了內閣的那四位,他們看樣子已經向朱日照彙報完了,看到薛不凡時,臉上露出了一絲的冷笑。
『薛愛卿,你來的正好,朕正想找人去叫你呢,沒有想到你竟然來了。「朱日照看到薛不凡之後說道。
『陛下,不知道有什麼吩咐。「
「朕聽內閣的大臣們說,你的封地遼東地區現在很不安寧,突然冒出來一個什麼大金國,他們正在跟高麗打仗,我大明百姓遭受他們的戰火之亂,愛卿你的封地在遼東,這回你必須去看看了。「朱日照說道。
薛不凡一聽立刻明白了,這是要讓自己離開京城啊,看來內閣的那些人不想讓我繼續待在京城了,也好,我也想趕緊去封地看看。想到這裡,薛不凡說道:「微臣,這就前往我的封地,保衛我大明子民免於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