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越滄海> 443.第443章 川中糜爛

443.第443章 川中糜爛

  孫策死於許貢家客之刺殺,不是因為孫策殺戮過重,仇家太多,而是因為他殺戮還不夠重,留下了漏網之魚——所以,這種人只能成為NPC中的大BOSS,他的一切殺戮都是在拉仇恨,給他的敵人送經驗升級的機會,最終找到機會報仇,導致他本人「異日必死於小人之手也」。 

  真正有豬腳光環罩著的人,是不會幹給微末萌芽狀態的敵人送經驗讓敵人升級的蠢事的,而是應該直接終極大BOSS直接衝到新手村,把所有玩家都給屠了,不要留下種子。 

  不得不說,趙匡胤確實不如劉邦朱元璋陰狠歹毒,但是這也是劉邦朱元璋沒有死於小人之手,而趙匡胤掛了的原因之一。在原本的時空中,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情做得還算乾脆利落,而且是上位不久就果斷處置,功臣們還不敢心生怨望。然而如今這段歷史上,因為錢惟昱在背後的興風作浪,導致趙匡胤剛一上位的時候就後院失火不斷,威望本不如歷史同期那麼說一不二,加上杯酒釋兵權在趙宋立國后三四年才展開,人心就更加狐疑了—— 

  在柴榮剛死的時候,清洗那些給柴榮立過大功的人,雖然會讓柴榮的擁躉更加反對趙宋,卻至少可以確保趙宋嫡系勢力的忠誠。但是如果趙宋立國后別人已經跟著你南征北戰三四年,為你趙老二本人立下過汗馬功勞了,這時候再去削奪大將兵權,縱然大將願意服軟,其他功臣也會心中忌憚——因為這已經不是清洗前朝舊臣的問題了,這是對從龍之人都不放心。 

  一切的狐疑,在趙匡胤試圖火線懲辦王全斌、曹翰,並且就近用趙德昭帶兵的時候,被趙炅點爆了——或許趙宋各路將領還沒到真的敢對趙匡胤懷有異心的程度,但是如果有別人這麼幹了,而且這個乾的人身份也符合他們效忠的可能性的話,他們啊還是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接受這個現實的。畢竟,如今的趙德昭還不到弱冠之年,趙德芳則更是不足十齡的幼童,斧聲燭影的時間線,比歷史上往前逆推了七八年之多,趙匡胤的嫡子統統談不上軍中威望。 

  而趙炅雖然也不過是堪堪而立之年,卻至少是參加過陳橋兵變的元老,從在禁軍中當指揮使算起,到後來歷任開封尹,也有十年之久了,除了那些有謀反異心的人之外,只要是打算和趙宋朝廷混下去的人,基本上也都接受了趙炅繼位這個設定。 

  …… 

  趙炅登基、並派出曹翰、曹彬兩路人馬分別從棧道和長江入川增援、剿滅全師雄叛軍的消息,自然會以大軍行軍速度的數倍傳到全國各處。不過根據是否提前有準備、是否注重消息傳遞的差異,各方勢力拿到消息的先後自然是不同的。 

  不得不說,吳越人在這方面的情報傳遞工作準備做得非常充分,以至於錢惟昱雖然遠在杭州,他得到消息的時間也只不過比近在北漢的劉鈞晚了一天而已。 

  職方司的消息一到杭州,顧少妍便神色如同見鬼一般立刻跑去向錢惟昱稟報了,語氣中還帶著不可置信的驚惶:「大王!出大事了!趙匡胤真的死了,可是是否是趙炅動的手,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大王究竟是怎麼推算出他們會兄弟相殘的呢?如今這局面,可要通知川中王小波那一路人馬和潛伏在房州的死士馬上動手?」 

  顧少妍衝進內宮的時候,錢惟昱正在清少納言的服侍下處理一些日常奏摺,聞報自然是要老神在在地裝一會兒逼——反正他總不能對別人說「咱早就知道趙老三肯定會剁了他二哥,只是時間遲早罷了」,一切的事情,也就只有用野心與推理來解釋了。 

  「知道了,果不出寡人所料。趙匡胤打蛇不死,卻還連連打蛇以安民心、為趙德昭鋪路,卻不思以籠絡功臣為第一要務,死於小人之手也就不奇怪了。咱不必等確鑿證據,沒有證據也可以製造的嘛——立刻讓王小波在青城的人動起手來,還有房州的死士也不要落下。王小波動手之後,昭通攀枝花的伏兵也算好時間,從金沙江突入川南,陳誨應該已經等不及了。」 

  …… 

  於是乎,在北路曹翰的圍剿大軍到達陽平關北、準備突擊漢中盆地的時候。在南部的成都平原也陸續爆發了新的農民起義,把宋軍在蜀地的部署打得一團亂麻。 

  王小波李順還沒來得及發動,開寶五年的最後幾天,便有原蜀軍將領投降北宋后依然任命為遂州牙校的王可僚結集州民起義,隨州立破,旋蔓延至閬州,閬州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裡應外合破了州城。 

  太平興國元年正月,渝州農民以杜承褒為領袖,發動起義,攻佔渝州州城。旋轉戰渠州、蓬州,又有一渠州旁戶中的豪傑頭目李仙響應,破二州州城。 

  王可僚、杜承褒、李仙這三路義軍,錢惟昱前世因為歷史知識不夠深,自然是記得沒這麼細,所以不知道這其中暗流涌動的存在——畢竟歷史教科書上只寫了宋初在四川有全師雄為代表的降將和王小波李順為代表的社會底層旁戶分別領到的兵變、民變,而其他浩如煙海的四川人民反宋武裝鬥爭,在教科書上都被「等等」給省略了,不查詳細資料的人自然不可能記得。 

  這三路義軍原本多多少少會在全師雄被鎮壓后先後起來渾水摸魚,如今因為反宋形勢更好、宋的外敵更多、加上又有趙宋皇權更迭這個契機,所以這些反賊們自然比歷史同期膽子更大、動手更早,也就不足為奇了。三路義軍累計奪取了成都平原東部六個州的範圍,雖然還沒有連成一片,但是至少也涵蓋了大致相當於後世四川省成都以東、重慶以北的遂寧、南充、達州、廣安四個地級市的範圍。起義的農民軍規模大約三萬人,反正的原蜀國降軍約兩萬人,裹挾的轄區百姓約七萬戶、三四十萬人。 

  面對突然沸騰的川東盆地,王全斌的戰力便捉襟見肘起來,原本重點防範綿州、梓州、劍州(今綿竹、廣元)方向、防止漢中盆地全師雄部竄入成都平原的兵力,不得不被進一步往東邊分攤。雖然王可僚、杜承褒、李仙三路人馬從戰鬥力角度來算都是戰五渣,比原本就是高級將領的全師雄而言,戰鬥力要低下很多。可哪怕是三五萬頭豬放在那裡砍都夠人砍很久了,何況是還有城池可守的農民軍呢? 

  王全斌的宋軍在渝州、渠州、蓬州、閬州轉戰,凡農民軍有膽敢出城野戰者,無不被王全斌一鼓擊潰,往往宋軍出動五千人馬,就可以在野戰中擊潰兩萬農民軍;但是一旦沒能趁勢拿下州城,農民軍踞城而守,那就起碼可以多拖半個多月。 

  或許有人會問,王全斌當初不是號稱北路軍八萬之眾破蜀的么?怎得如今會如此兵力捉襟見拙呢?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背景,那就是打滅國之戰的時候投入的兵力和戰後防守的兵力顯然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是蜀地這種地方,因為伐蜀者入川后只要關起門來就能割據自守,所以中央朝廷對於入川成功后的將領,都是要削奪一部分兵力的—— 

  君不見,三國末年,鍾會鄧艾滅蜀后,鄧艾被殺,鍾會聯結姜維圖謀自立;五代殷鑒不遠,前蜀被郭崇韜滅了之後,後唐朝廷以孟知祥守川,結果後唐皇帝一換,孟知祥馬上自立建國后蜀。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四川這個地方太過易守難攻,滅蜀的將領進來之後,把劍閣門一關,外頭就打不進來了。這種情況下,當初趙匡胤派王全斌滅蜀之後,自然是要防著王全斌變成「孟知祥第二」的。北路入川大軍把萬之眾,最終留在成都平原鎮守的只有四萬人,另外四萬兵馬分為三部分,漢中,乃至扼守三峽入口的夔州周邊各自有一萬禁軍,另外祁山道以北的秦、鳳留兵兩萬。漢中、夔州、秦鳳的人馬實際上不歸王全斌直轄,這也就相當於出川入川的道路都被北宋朝廷分化交給了多個互不統屬的將領,才避免了蜀地再次出現割據的情況。 

  結果,如今這種兵力分攤導致的薄弱,讓王全斌在川中的鎮壓工作變得顧此失彼,如救火隊一樣疲於奔命。 

  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天,一股更加勢力強大的起義軍,在灌州青城山爆發了,王小波、李順統領數千私兵,打出了「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旗號,在青城善起兵,三日之內,周遭旁戶紛紛響應參加起義,兵力突破萬人,全部裝備上了吳越王暗中資助的正規軍制式兵器,旋攻克青城縣城。接著,直插彭山、導江,佔據川中水利樞紐都江堰,控制了灌州全境——灌州被攻下的時候,王全斌手頭幾乎沒有一點餘力在灌州周遭三百里內。北宋禁軍的兵力不是在劍閣堵口,就是派到了東部鎮壓另外三路農民軍。 

  利用這一大好形勢,王小波立刻從灌州分別往南北兩個方向擴大佔領區,把邛州(今四川邛崍)和蜀州(今四川崇州)拿下,如此便取得了背靠岷山的穩固後方。坐擁三州之地、擁有四萬兵力之後,王小波便集結全部兵力向東,直撲成都而去。而王全斌的人馬到了這時候,才堪堪回防,顧不得渝州那邊糜爛開來,死命地先回救成都要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