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三國之亂臣賊子> 591.第591章 勾心鬥角

591.第591章 勾心鬥角

  近年來,黑山軍一直活躍在冀州、兗州等地,勢力範圍籠罩太行山脈。 

  袁紹、曹操掌權之後,都曾以黑山軍為討伐目標,然而,黑山軍的規模越剿越大,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紛紛加入其中。 

  初任頭領張牛角中箭身死之後,諸人奉褚飛燕為頭領,而褚飛燕有感張牛角之恩情改姓張,是為張燕。 

  此番張燕親身南下,為的卻是糧秣一事。 

  黑山軍從幾千人增加到今天的十多萬人,糧秣的消耗是一個天文數字。 

  眾所周知,黑山軍並不是單純由精銳青壯組成的人馬,他們的隊伍中有老有小,多數拖家帶口。 

  老弱沒有戰力,卻也無法拋棄,這就成為黑山軍沉重的負擔。 

  攻打縣城,劫掠商隊雖然偶有收穫,可是,收穫與支出相比,缺口還是太大了。 

  坐守困境絕非明智之舉,深思熟慮之後,張燕決定南下。 

  正巧,之前張遼張文遠流露出合作的意圖,張燕略一思慮便決意親身前往。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李賢大勝袁紹之後,張遼才恍然發現,離開李賢絕非明智之舉。 

  可是,這時候張燕已然應約而來,張遼該如何應對? 

  城外曹軍偃旗息鼓,看模樣短期內不會有戰事發生。 

  張遼帶著醫工營的醫士親自來到黑山軍營。 

  守營的軍卒認識張遼,通稟一番便順利入營。 

  張燕正在營前打磨力氣。 

  兩塊百十斤重的石鎖在張燕手中宛若無物。 

  張遼武藝過人,同樣有把子力氣,可是,張燕的蠻力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雙臂青筋直露,腿腳猶若老樹盤根,穩如泰山,這樣的人物,一旦陷入近身交戰,絕對是一員殺人如麻的悍將。 

  「噗通」,不知道過了多久,張燕隨手丟下石鎖,這時候他彷彿剛剛看到張遼,「哎呀呀,原來是文遠賢弟,為兄失禮了」。 

  張遼笑道:「兄長何必多禮,是小弟叨擾了才對」。 

  張燕疑惑起來:「賢弟不在府中休息,此來所謂何事?」 

  「也沒什麼事情,只是帶來了幾名醫士,又送了些糧秣、肉食以作答謝」 

  張燕心中一動,嘴裡道:「賢弟太過客氣了」。 

  張遼正色道:「兄長何出此言,若不是你及時出手,我麾下部眾只怕早已經傷亡殆盡了,此等恩情,如同再造!」 

  張燕笑著寬慰一番,二人相談甚歡。 

  不過,為了表示重視,張燕清洗妥當之後還是邀請張遼入屋詳談。 

  在屋外,空曠的地方難免會有窺視之輩,可是,待在屋中就沒有這種必要了。 

  張遼瞧的清楚,張燕使人在十步開外布下崗哨,除非張燕吩咐,否則的話等閑人難得寸進。 

  入屋之後,張遼、張燕分賓主落座。 

  張燕倒是沉得住氣,可是張遼卻有些按捺不住了:「不知此番兄長為何而來?」 

  張燕似笑非笑,似乎在考慮是不是應該說真話。 

  張遼言辭懇切:「兄長若是信得過我,我張文遠定會竭力相助!」 

  話都說到了這份上,張燕不再故弄玄虛,而是實話實說,道:「不瞞賢弟,為兄此番是為糧秣而來」。 

  「求糧?」 

  「不錯,山中糧秣無多,而部眾消耗極大,再無補給,只怕軍心大亂」 

  張遼鬆了口氣,只要張燕不是為了地盤而來,那事情就有了商量的餘地。 

  青州也好、徐州也罷,這幾年在李賢的特殊政策下積累了大量糧秣。 

  別的不敢說,分撥幾十萬石糧秣壓根不在話下。 

  只是,糧秣都在下邳,張遼說的不算數。 

  不過,既然張燕有求於李賢,那麼,只要張遼幫助張燕達成目標,便可償還救命之恩。 

  想到這裡,張遼正色道:「徐州糧秣盡操於李使君之手,兄長若想得償所願,只怕還要從長計議」。 

  張燕不解:「喔?這卻是為何?」 

  「李使君大勝袁紹,短期內只怕難以歸返」 

  張燕皺起眉頭:「這可如何是好?」 

  「兄長稍安勿躁,李使君雖然不在,可是,下邳城中卻有一人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喔?誰可助我?」 

  「徐庶徐元直」 

  張燕面露難色:「久聞徐元直大名,只是一直未能相見,這一次冒昧上門,如何才能說服他?」 

  張遼信心滿滿:「兄長寬心,徐元直最是睿智,只要兄長直言相告,他定會給出滿意的答覆」。 

  「果真如此?」 

  「千真萬確」 

  「好吧,既然如此,有勞賢弟代為引薦」 

  張遼大包大攬,徹底穩住了張燕的心思。 

  黑山軍是友非敵,情況確切之後,張遼徹底鬆了口氣,他將實情告訴了高順。 

  高順聽罷之後囑咐了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 

  張遼知道,高順不會明言相助,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其實,在張遼想來,只要高順不在暗中使絆子,那便萬事大吉了。 

  至於徐庶那裡,一個友善的黑山軍,想必值得徐州下本錢! 

  將消息快馬報與下邳城之後,陽關城陷入了短暫的安寧之中。 

  翌日,曹軍埋鍋造飯,並無異常。 

  守軍大為得意,他們覺得自家兵馬擊潰了曹軍的信心,所以曹操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日已然如此。 

  第四日,當徐和的先鋒抵達陽關近郊的時候,哨探才猛然發現,曹軍已經退了。 

  原來,曹操動用了「添灶之計」。 

  也就是說,城外的曹軍主力在不知不覺間早已經退去,此時,依舊滯留的只是少數兵馬。 

  張遼聞聽之後羞躁不已,倒是高順不動聲色。 

  對於高順而言,只要守住陽關,確保曹軍難以寸進,那便大功告成,至於其他的東西,都是些旁枝末節。 

  徐和兵馬一路疾行,早已經又累又疲。 

  確認曹軍主力撤離之後,徐和並未貪功冒進,而是讓麾下好生休整。 

  大戰還在後頭,養精蓄銳才是要緊事! 

  幾乎與此同時,張燕見到了徐庶。 

  徐庶並未因為張燕的身份輕視於他,言辭間頗有拉攏之意。 

  黑山軍雖有老弱,可是,其中精銳編練一番,足可上陣廝殺。 

  若能將張燕收入囊中,對李使君,對徐州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李賢之所以放心北征,就是因為徐庶的存在。 

  只要徐庶在下邳一日,下邳城便穩如泰山! 

  這是李賢對於徐庶的盲目自信。 

  「張頭領,黑山軍在山中如何?」 

  張燕沒有隱瞞,徑自說道:「部眾太多,糧秣太少,山中即將缺糧」。 

  徐庶露出個恍然大悟的模樣,道:「張頭領此番為糧而來?」 

  「不錯」 

  「李使君不在徐州,此事我做不得主呀「 

  「還請元直先生網開一面,黑山軍可以置換糧秣」 

  徐庶略一沉吟,道:「不知張頭領打算以何物相換?」 

  張燕一陣遲疑,山中雖然存有些許金銀,可是,相對於糧秣的龐大數目,這些金銀遠遠不夠。 

  置換? 

  這倒是公平公正,可是,張燕卻想不出拿什麼來置換。 

  部眾在山中常年遭遇圍剿,糧秣補給困難,如果這一次遠道而來,依舊想不出破解之策,那麼,迴轉之後,肯定會有不少人因為缺糧餓死。 

  「先生覺得以何物相換較為妥當」 

  徐庶笑道:「我聽說山中有礦,張頭領可有消息?」 

  張燕臉色微變,臨來之前,山中匠工確實將發現鐵石的蛛絲馬跡說與他聽。 

  可是,這消息應該是絕密的,為什麼徐庶會知道? 

  難道有人通風報信? 

  這時候顧不得多想,張燕只能承認:「實不相瞞,山中有鐵石,這個消息我也是不久之前才知曉」。 

  徐庶不以為意,李賢曾經說的很清楚,太行山中有鐵礦,如果有朝一日黑山軍求上門來,討要一些鐵礦結個善緣便是。 

  現在看來,一切都被李賢料中了。 

  黑山軍果然缺糧了,而太行山中真有鐵礦,只要消息屬實,黑山軍便可憑藉鐵石的生意順利積累財富,進而壯大實力。 

  「五萬石糧秣如何?」 

  張燕苦笑道:「五十五石方可平穩人心,否則的話,黑山軍只怕要亂了」。 

  黑山軍都是一幫走投無路的窮苦人亦或者罪犯魔頭。 

  有糧秣的時候,他們不介意拼殺劫掠一番,可是,現在糧秣沒了,大家要餓肚子了,這時候誰還苦守等待? 

  等待最是消磨人心。 

  聽得張燕獅子大開口,徐庶也不急躁,而是緩緩地說道:「四十萬石,我可以為你在使君面前美言幾句,只要拿出鐵石,那便置換」。 

  鐵石還沒有開採出來!張燕心中腹誹,看模樣,沒有鐵石,只怕對方不會應允。 

  腦子轉悠著諸多念頭,張燕嘴裡道:「鐵石正在開採,只怕數目不多,可是,糧秣卻很是緊要,晚到一天,部眾便會有人餓死」。 

  徐庶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我便問問李使君」。 

  話音剛落,便有信使來報,說徐和所部人馬已然抵達,李賢李使君三日之後也將動身。 

  徐庶鬆了口氣,而張燕卻有些緊張。 

  好不容易才說服徐庶,如果換成李賢,一概翻臉不認賬的話,那又該如何是好? 

  張燕抱著僥倖心理,道:「元直先生可要美言幾句,黑山軍定會銘記在心」。 

  「你且稍安勿躁,我會儘力而為」 

  張燕獻上禮物,又滯留了一陣子,確認不會有任何收穫之後便告辭離去了。 

  人剛走,徐庶就研墨將事情的經過概述了一遍,這是報與李賢知曉的,萬萬不能出了差錯。 

  冀州,鄴城,冀州軍大敗,袁紹戰死的消息已經傳來。 

  忠於袁譚的軍將、官吏當即宣布,由袁譚繼承冀州刺史。 

  忠於三子袁尚一系的官員受到打壓、排擠。 

  袁紹尚在的時候,憑藉個人威壓,他能震住左右,讓人不敢輕舉妄動。 

  現在,袁紹一死,袁軍馬上就有分崩離析的跡象。 

  先行一步的郭圖等人躥啜袁譚,讓他全力以赴備戰,等候李賢大軍。 

  可是,一個勁爆的消息陡然傳來:袁尚得到了袁紹的遺囑。 

  眾所周知,袁紹一直頗為寵愛袁尚,正因為如此,袁譚才未能得償所願。 

  現在,袁紹死了,卻又留下一道遺囑。 

  袁譚聞聽之後勃然大怒:「該死,竟然有遺囑這東西,你們與父親日夜相處,難道就未曾察覺嗎?」 

  「少主稍安勿躁,主公尚在的時候並未流露遺囑之事,想來,這事情要麼極為隱蔽,要麼便是個幌子」 

  「什麼幌子?」 

  「根本就沒有什麼遺囑,如果現在憑空冒出,那麼一定有人偽造!」 

  「是誰?」 

  「誰的嫌疑最大?」 

  「袁尚?」毫無疑問,根據遺囑敘述,袁尚才是有能力繼承的第一人選。 

  「不錯,除了袁尚之外,誰有這麼大的膽子?」 

  「會不會是李賢?」 

  「也有可能,不過,若是李賢所為,那麼,只怕袁尚已經與李賢達成了協議」 

  「賊子安敢如此!李賢殺我父親,與我袁家仇怨不共戴天,若是袁尚與李賢苟合,我一定要親手殺了他!」 

  「少主稍安勿躁,袁尚與李賢有沒有勾結,從一件事上便可以看出來」 

  「什麼事?」 

  「據說,袁尚入城之後,一直未曾出城,那麼,他有兩隻可能,一種是戰死沙場,另外一種便是被李賢俘虜了」 

  「不錯」 

  「如果袁尚毫髮無損地出現呢?」 

  袁譚怒髮衝冠:「若是如此,便是袁尚與李賢有了勾結!」 

  「少主應該早做謀划才是」 

  「你的意思是?」 

  「袁尚定會歸返!」 

  袁譚吸了一口冷氣,他雖然在郭圖等人的支持下掌握了部分權力,可是,畢竟沒有大義的名頭,若是袁尚拿出遺囑,定會反客為主,那時候,又該如何是好? 

  「先生何以教我?」 

  「無他,製造輿論」 

  「如何行事?」 

  「便說袁尚已經戰死」 

  袁譚微微頜首,他靈光一閃,甚至冒出一個念頭:「我是否可以拿出一份遺囑?」 

  「不可,少主不可冒險!」郭圖竭力反對。 

  「這是為何?袁尚可以作假,為何我就不能作假?」 

  郭圖苦口婆心:「少主,我們一無印鑒,二無人證,如何作假?」 

  袁譚頗為氣氛:「難道就任由他猖狂不成?」 

  「少主勿憂,我有一招釜底抽薪,可以確保平安無事」 

  「喔?快快道來!」袁譚顯得迫不及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