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回師大同
大寧重歸於大明治下,是一件利大於弊的大好事,當年朱元璋為什麽要設置大寧都司,就是要用藩鎮之力,去慢慢蠶食草原大漠的勢力,可是永樂皇帝內遷藩鎮,破壞了這一戰略,導致了後來的三衛獨占大寧,長達兩百多年,直到大明滅亡在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權手裏。
隻怕是永樂皇帝怎麽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吧,英明一世,糊塗一時。
現在三衛覆滅,大寧已經重歸大明治下,曆史再次出現轉折,整個遼東地區徹底打通,再要有威脅的,除了已經日漸衰弱的瓦剌,草原上還有誰是大明的敵人。
不知道朱厚照是早就看準了這一步棋,才動得手,還是無意之舉順手解決的,估計是後者居多,總之,現在大明的九邊重鎮,又再次把防線推到了草原上,當消息傳出去後,草原上的部落人人自危。
連韃靼部都被大明給滅掉了,達延,哪位狂傲的草原雄鷹都自殺,從此以後,還有誰是大明的對手,瓦剌嗎?當年一戰滅掉大明五十萬大軍,現在還有可能嗎?
王守仁大軍帶著俘虜還有達延的屍體,回轉大同,宣府衛出喜峰口,連同錦州衛鎮守大寧,等候陛下下一步旨意,這一次,打仗,不僅沒有損失,還大賺了,錦州衛在次日,徹底解決了泰寧衛殘餘力量,收獲不小。
牛羊馬匹無數,財帛奴隸無算,分了一大半出來,給宣府衛還有大同守軍,就這還有許多,夠五萬大軍兩年用度了,一下就解決了軍餉的問題,原來打仗還可以發財的,這次大戰,讓北方邊鎮的守軍都開了竅。
皇上當初下旨的時候,他們還半信半疑,現在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解決了三衛,還能撈到這麽多好處,軍功,軍餉,牛羊財富,皇上英明啊。
朱厚照親征之時放言,此戰內帑出十萬銀作為大軍的軍餉,五千大軍足以,現如今,全部都應言了,皇上站在城頭,親迎王守仁還有張忠入城。
王守仁距城頭還有五裏的時候,就下馬步行,大軍押解俘虜民夫奴隸,跟隨在後,從未有過的大勝,多少年了,他們一直是被動挨打,甚至曾經這些草原蠻子一度攻入大同肆虐,他們身為大明的的軍卒,這是他們的恥辱。
這次,他們終於可以昂首挺胸,目光堅定,麵對朝廷,麵對皇上,麵對天下百姓,說一句,我們也能打贏敵人,護佑大明一方邊鎮,不是無用的武夫,我們是大明的長城!!!
胡瓚帶著城內守軍出城迎接,心中感慨萬千,望著前方大軍的精氣神,曾經的大同守軍什麽樣,現在又是什麽樣,他也被皇上給折服了,將士們要得其實很簡單,就是,重視,皇上初到大同,親自撫慰他們,雖然隻是簡單的話語,可是卻給了將士們認可肯定。
說一千到一萬,給他們再多也沒有用,也不如給他們一句認可,一句肯定,忍饑挨餓也是常事,被人肆意抨擊侮辱,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可悲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啊。
皇上的一番話,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尊,不再消沉度日,整日為了一點微薄的軍餉憂思,他們有了新的希望,那就是將來能留名英雄紀念碑,為人記住他們的名字,為妻兒雙親父母,搏一個好的出生,不再是最低等的軍戶,世代都是。
朱充燿陪侍在朱厚照身後,望著自己這位皇侄,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少年英武,尚未登帝位就鏟除朱宸濠一眾
逆賊,其後的一係列手段,無不讓人拍案叫絕,讚聲聖明英主,先帝有後,大明有幸啊。
細數曆代,除了洪武太祖,成祖永樂,何曾取得過這樣的輝煌戰績,皇上才多大,就有了這種直追成祖的大功績,在軍中建立難以想象的威信。
可以想象,幾年後,等皇上年歲漸長,穩固了威望皇權後,朝廷會是何等氣象。
張懋作為軍方的大頭子,這一戰,讓他找到了當年戎馬的熱血感覺,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這才是他的歸宿,此刻,他終於明白皇上的心意了。
皇上要是不想他再上戰場,何故還要讓他跟隨來大同,這幾日的戰陣廝殺,讓他大開眼界,張忠的五千鐵鷹衛,就是五千殺戮之王,手中的新式武器用到了極致,韃靼人的騎兵被他們隔著百步之外擊殺,殺人於無形,不僅讓敵人恐懼,也讓他為之膽寒。
以前的神機營的火槍,他又不是沒有見過,何曾讓他畏懼過,操作不僅繁瑣,騎兵一個衝鋒就能殺到眼前,鎧甲稍微厚實點,火槍根本就破不了,準頭還不行,一槍出去,黑煙四起,下雨天根本就沒用。
這樣的火槍別說上戰場殺敵,連防守都很難做到,所以才漸漸被放棄,冷兵器再次占了主流。
皇家製造局裏的匠人們,也不知道都是些什麽腦袋,以前沒有用的火器,被他們一番改動,就成了戰場上的恐怖利器,還有那不用點火,就能投擲出去殺人的火雷,擲彈筒,冷兵器?開玩笑,還沒等你靠近,就成了飛灰了。
這也許就是皇上要他作為副將,讓他觀摩學習的東西吧。
楊一清早先的不服氣全部消失了,皇上的意思他明白,卻不是很服氣,自問自己就算領一軍前來大同,也能打退韃靼和三衛的聯軍,十萬人足以,這是他心中所想。
可是當皇上親征,竟然隻帶著五千鐵鷹衛飛馳大同,他在心中還想著,隻怕大同危矣,皇帝胡鬧,也曾梗著脖子勸諫過,可惜都沒有用,生出些許抵觸心思。
等著看皇上親征大同的結果,現在這一切,讓他徹底的收起了抵觸的心思,大同城牆外的地獄景象,鐵鷹衛的恐怖戰績,讓他見識了皇上在戰事上的天賦,要是換做是他的話,絕對做不到這一切,定是大軍齊動,傾國之力,來打贏這一場大戰。
他望向身後,所得的物資軍餉,牛羊財帛,這一刻,他心中是對皇上的深深佩服。
王守仁目光沉著,走在前方,到現在,他還是沒有完全回過神來,這才多久,一個月?一個讓大明邊軍頭疼的對手,就徹底的覆滅了,簡直是被他們碾壓,毫無還手之力。
這真的不是在做夢嗎?那個囂張不可一世的韃靼,就這樣消失了。
達延的屍體,還有身後數萬俘虜,告訴他,這一切都是真的,皇上救如同能預知後事一樣,讓他率軍追擊,韃靼人果真就往朵顏三衛去了,在喜峰口,被宣府衛堵住,被他們追上。
他怎麽也想不通,皇上是如何就那麽肯定,達延一定會去三衛的底盤,提前布置埋伏的。
達延死的時候,質問老天爺的話,有一種梟雄陌路的淒涼,王守仁卻冷漠以對,心中想著,你的每一步都在陛下的預料之中,你的覆滅根源,正是源自你的欲望,陛下有
先見之明,你敗的不冤,安心去吧。
南方的糧食已經運到了大同,城中的百姓已經得到了賑濟,對皇上恩典,感恩戴德拜謝,守軍的軍餉也得到緩解,在這天寒地凍,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皇上的行為真是萬家生佛的聖君明主所為啊。
大同的守軍甚至是在皇帝的號召下,親自上手,幫他們在城中空地搭建簡單的房舍,做到軍民一心,朱厚照再不時的出現慰問,這樣親民的皇上,在曆史上可曾有聽說過。
百姓心中有杆秤,皇上對他們好,他們自然有回報,這不,大軍回城,城外不僅有胡瓚帶著的守軍,還有百姓自發的敲鑼打鼓歡迎,往日裏,那些橫眉冷對,相互看不順延的大頭兵和讀書人們。
這一次,都在朱厚照的可以感召下,相互對上了眼,這些大字不識的軍卒,其實也蠻可愛的嘛,雖然粗鄙了些,但也怪不得他們啊,誰叫他們生來就是軍戶,除了當兵,沒有出路不是。
尤其是大同城裏的讀書人,他們見慣了草原騎兵的進攻打草穀,這些守軍往昔是如何的作為,惜命,怕事,冷漠,戰場上無作為,更不會關心百姓的死活,沒有一點大明軍人該有的氣勢樣子。
可是,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他們發現,這些軍士變了,他們讓大同百姓產生了一種安全感,一種認同,天子的話語,讓他們找回了尊嚴,軍人的尊嚴,他們要願意成為百姓的長城,護佑大明的安穩,這是發自內心的信念。
人心都是肉長得,讀書人讀聖賢書,也不盡都是書呆子,所以他們也變了,走向城門外,為回城了軍士投去最大的認可和尊重。
現在的讀書人不是晚明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也不是什麽大毛病,至少還有得救,朱厚照很欣慰,這才是讀書人的樣子,有禮有節。
他前世的就喜歡這樣的學生,因為他也是這樣的人。
至於他剛來大明的時候,對於讀書人的看法,那都是後世史書和一些臆斷評論所得出的結論,經過這麽久的接觸,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越發的想要努力一下,改變大明的現狀。
楊慎曾今跟他討論講過,大明的問題,在於教育機製,百姓要是各個識字,就不會有士紳什麽事了,也不會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養出這些高談闊論,胸無一策的讀書人了。
朱厚照望著城外,意氣風發,這場大勝,讓他放下了心中的擔憂,大展手腳,從這一刻開始,不會再有掣肘,你們反對朕,那就用事實說話,你們都做了什麽?
現在隻差一步了,隻要船塢建設完工,同步的富船和寶船給造出來,就可以先派一支軍隊去把糧種弄回來,那就真的高枕無憂了,嘎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