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21章 火槍的需求
當朱由檢同楊天生聊了近一個鍾頭之後,終於對現在的印度大陸局勢有了一個初步的影響。大明需要的硝石就在莫臥兒帝國的比哈爾省,比哈爾同孟加拉省相鄰,硝石數量眾多價格極為低廉。
不過印度人雖然已經得到了從土耳其、歐洲人那裏傳播來的火槍,但同樣把這種武器當做了寶物看待。莫臥兒帝國從歐洲人那裏購買了不少火槍,但是隻有在作戰時才發給士兵。而至於火藥的製作,他們的技藝也同樣惡劣,比從前大明兵部製作的火藥還要差。
也正因為如此,印度人對於自己製作的火藥失去了信心,倒是大部分采取了外購火藥的方式。因為印度並不控製硝石貿易,所以印度出產的硝石,大多被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商人和歐洲商人所采購。
不過不過印度出產硝石的地區並不止比哈爾省,在印度西北地區同樣有著大量的硝石礦產,歐洲人、阿拉伯人顯然更為青睞前往地理位置更近的印度西部海岸采購,而不是繞過整個印度大陸來東北部的孟加拉省采購。
因此在胡格列出售的比哈爾硝石數量並不多,但是從比哈爾到胡格列方便的水運,隻要有足夠的需求,硝石的供應幾乎不會有什麽限製。
而科羅曼德爾海岸雖然是印度大陸的棉紡織中心,但是其本地的棉花產量在滿足了本地的需求之後,隻有很少一部分能夠供應外銷的。這也是為什麽,當地商人堅持要用黃金結算棉布生意的原因,因為供不應求。
不過最近幾年來,事情似乎出現了變化。隨著歐洲人看上了這裏的棉布紡織技術之後,便開始從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運來棉花,在此地交換棉布或是直接出售。原本因為莫臥兒帝國同南印度各王國的敵對關係,導致無法貿易的局麵,就被這些歐洲商人給打破了。
而莫臥兒帝國因為王位繼承人問題,連續出現了幾次內亂,今年剛剛繼承皇位的沙.賈汗急於穩固自己的地位,也放鬆了對於南印度各王國的壓迫勢態,以緩和帝國同南印度各國之間的關係。
在這種狀況下,南印度各王國也開始放鬆了對於同莫臥兒帝國的貿易往來,因此科羅曼德爾海岸的紡織業也更為興盛起來了。
以楊天生的觀察,隻要保持這個勢態下去,科羅曼德爾海岸之於印度大陸,大約會成為如同大明蘇鬆地區一樣的地位。每年該地外銷的棉布,將會從2、3百萬匹成長為上千萬匹的樣子。
在楊天生把自己此行所見所聞,都詳細的向崇禎訴說的差不多時,軍器監的兩位負責人終於匆匆趕到了。
一位是軍器監副總監,負責火槍、火藥研製的畢懋康;另一位則是連徐光啟、孫元化也讚歎不已的火器專家薄玉。這位工匠出身的火器專家,對於地雷和火槍製作尤為精通,也因此被崇禎親自點名負責火槍研製和製作,現任皇家兵工廠廠長。
當畢懋康、薄玉兩人被選拔出來之後,孫元化便立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研究火炮鑄造和使用的方向上了。火炮發射需要空曠的野外場地,鑄造火炮也需要大量的金屬原料和煤炭。
當京西鐵路開通之後,孫元化便把大炮工廠搬遷到了門頭溝和京城之間的西山,那裏環境優雅,交通方便。不過這樣一來,崇禎也很難見到這位軍器監總監了。
聽到了皇帝的召見要求之後,負責軍器監日常事務的畢懋康便叫上了薄玉,兩人匆匆趕來聽從崇禎的詢問。
聽完了皇帝的詢問,畢懋康沒有多想,隻是老實的回道:“之所以讓他們去江南製作局領取火槍和火藥,完全是因為此前江南製作局成立後,軍器監為了明確京城兵工廠和江南製作局的職責。
軍器監規定以長江為界,京城兵工廠供應長江以北地區的軍械製作,而江南製作局供應長江以南地區的軍械製作。這樣如果出現了不合格軍械,比較容易追責。
江南製作局所製作的火槍,其實質量上還是合格的,至於口徑上的出入。這主要是因為,江南製作局的工匠原先就是製作鳥槍的良工,他們同京城兵工廠的工匠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同的。
京城兵工廠的工匠原本製作火銃的手藝就不佳,在陛下下令改製之後,又把火銃製作分成了若幹工序,可以說現在京城兵工廠的工匠製作單一部件也許非常精良,但是想要讓他單獨製作出一隻精良的火銃,那幾乎很少人可以做得到。
但是江南製作局的工匠大部分都能製作出一隻完整的火銃出來,他們把這門技藝當做了傳承子孫的家業,就像是鄉下農家祖傳的田地一般。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工匠並不願意按照京城兵工廠派出的技術人員要求,把火銃製作拆解成幾道工序,而若幹人負責一道工序。他們始終要求按照舊有的方式製作火銃,負責便拒絕上工。
考慮到南方軍隊換裝和外銷武器的緊迫需求,江南製造局最後還是聽從了這些工匠的意見,讓他們單獨成立一個製銃車間。當然,江南製造局也同時在培訓新一代的工匠,並準備借助南方豐富的水力資源,大幅度的提升機器加工,以簡化手工勞動。
不過培訓工人和製作水力加工機器都需要時間的,因此2、3年內,南方軍隊還要暫時忍耐一下口徑公差較大的缺陷。不過我們已經下文,不再給江南製作局製作的火銃配發標準槍彈,而改以發放鉛塊和工具,士兵可以在戰前自己加工槍彈。
至於火藥威力不足的問題,臣以為應當是他們選擇了外銷型的火藥。凡是軍中製式火藥,對於土硝的提純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大約3-5次的樣子。提純次數一多,成本自然也就上升了。
而外銷型的火藥,土硝提純最多也就是1-2次,成本較低。兩者之間的價格大約相差一倍,臣以為一分價格一分貨,這句話還是不錯的。”
楊天生的臉色有些發紅,老實說他可不清楚江南製作局生產的火藥還分外銷和軍用兩種的,不過顯然他派去購買火藥的親戚沒和他說實話,結果讓他在皇帝麵前丟了臉。
朱由檢對於楊天生的臉色變化似乎毫無所覺,他依然平淡的向他說道:“楊鎮守使,看起來對於火銃的口徑問題,你們暫時隻能自己克服一下了。至於火藥方麵…這樣,一桶100斤重的火藥是11.5元,你們一年應當用不了1萬桶吧?那總數便是11萬5千元。
你們駐守萬生石塘,也是為我大明開疆拓土,除了應當撥付的軍費之外,朕私人再貼補你們2萬5千元,作為火藥補助金,你覺得如何?”
楊天生隻能訕訕的接受了崇禎的好意,不敢在火藥的問題上糾纏下去了,不過他還是有些不甘心的問道:“陛下,難道京城兵工廠就不能勻一些火銃出來嗎?”
朱由檢以探尋的目光看向了畢懋康,畢懋康想了想便對著身後的薄玉說道:“薄廠長,還是你來回答陛下的這個問題吧。”
雖然已經在兵工廠內數次見過了皇帝,但是在皇宮內苑進見崇禎,還是他的第一次。這裏的氣氛,顯然比他熟悉的兵工廠要壓抑的多了,不由讓這位兵工廠的主管頗為戰戰兢兢。
聽到了畢懋康的指示之後,他立刻上前結結巴巴的說道:“京西鐵廠冶煉出來的生鐵,再經過反射爐精煉,大約要損失十分之二、三,雖然比從前鍛打法節約鐵料,但是因為生鐵價格上漲,所以成本下降有限。
根據兵工廠的測定,一噸精煉熟鐵,可以打造元年一型重火繩槍152隻,或是元年二型輕火繩槍300隻。
軍器監每月分配給槍支分工廠的精煉熟鐵配額是10噸,其中3成用於製作一型重火繩槍,7成用於製作二型輕火繩槍。故兵工廠每月可製作一型重火繩槍456隻,二型輕火繩槍2100隻,總計2556隻。
精煉熟鐵配額自7月開始,之前斷斷續續大約造了3778隻,7月到現在兵工廠共製作了火繩槍15026隻,也就是說今年的火繩槍共製作了17500多隻。
這17500多隻火繩槍,其中四分之一配給薊州軍,四分之一調撥到了宣大邊鎮,還有四分之一交給了新軍。剩下的四分之一尚存於軍器監內。
不過按照總參謀部的要求,明年開春之後,這部分軍械將會撥付給河南新軍和四川新軍。按照河南新軍4500隻,四川新軍8000隻的定額,兵工廠還需要再生產8000多隻,也就是4個月的產量。在加上九邊、京畿軍隊的需求,恐怕明、後年之內是無法再滿足其他地方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