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40章 最好的選擇
當崇禎把被自己說的渾渾噩噩的伊莎貝拉送出了門外後,他便讓王承恩和呂琦回到了房間。他隨即便向王承恩吩咐了一聲,讓海商協會的那些被招安海盜,以私人名義同安東尼奧組建的葡萄牙流亡政府聯係。
自從他招安了十八芝這個東南地區最大的海盜加走私商人的集團,並開啟南北各省的海外貿易之後,不斷增長的中國海商人數,已經開始影響到原有海商集團的收益了。
今年到八月為止,出口貨物數量已經是去年同期的2倍,但是出口貨物的價值卻隻增加了50%多,收益則隻增長了20%有餘。則完全是因為出口貨物的增加,導致了較近的海外市場飽和,因此貨物價格不斷下跌所致。
收益最高的日本市場,中國貨物的價格下跌最為嚴重。這種狀況已經引起了海商協會現有會員的不安,不少海商代表已經向皇帝委婉的提議,是不是要給不斷湧入對外貿易的商人設置一道門檻,以阻止海外市場的商品價格下跌過快,導致海商協會的成員利益受損。
這些海商代表們提出的建議雖然讓內府控製的海外貿易公司大為讚成,但是卻並不符合崇禎的想法。誠然,現在的大明海外貿易規模擴展過快,導致了原有的海商集團利益受到了損失,而這個損失也包括了內府名下的海外貿易公司。
但是在經濟利益受損的背後,崇禎更看到了新興海商人數的不斷增長,使得原本控製日本和馬尼拉市場的大海商們,開始出現了勢力萎縮的狀況。
曾經的十八芝海盜海商集團,即便是被招安後也依然牢牢的控製著大明東南沿海的對外航線。但是這一年來朝廷加大了對外開放的貿易政策,使得眾多中小商人開始投身於日本、馬尼拉這兩個較近,也較容易往來的海外市場。
雖然這些中小商人合作修建的船隻並不大,隻有1、2百噸而已,但是勝在數量眾多。朝廷放開了對於船隻修建的限製,改為監管船隻建造的質量政策之後,一種1、2百噸的中式帆船,立刻就成了南方各口岸數目最多的一類船型。
這種帆船隻要1、20人就能駕馭,而且建造的方式也比較方便,隻要找一塊近岸的平地就能開工。熟練的工匠3、4個月就能完成一艘成品,手藝稍稍差一些的,也不過6、7個月就能完成一艘。
當然這種船隻的耐久性就不要過多的指望了,不過好多中國商人就沒打算長久使用,他們把貨物運到日本或馬尼拉之後,最喜歡的就是連船帶貨一起發賣了出去。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對於船隻的需求是沒有上限的,但是日本國內雖然有木材,但是卻缺乏一些重要的造船材料,比如桐油。日本雖然有一類油桐樹,但是產量低下不說,品質也不及中國產的桐油好。
另外,日本雖然是一個島國,但是這個國家的造船技術卻相當的落後,日本造船技藝的代表作安宅船,雖然體積龐大號稱海上城堡,但是缺乏比例模式的船型完全不能經曆風浪,很容易就會在海上傾覆,隻能在風平浪靜的近海或海灣內航行。
最為讓人詬病的是,設計安宅船的日本工匠隻考慮到了海上作戰的防禦力,而忘記了如何使船隻前進的考慮,使得安宅船利用風力的效率極為低下,主要依靠人力劃槳為主。因此船隻的規模越大,移動就越困難。
號稱日本造船技術最高水準的安宅船不過是如此水準,其他的日本民用船隻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日本對外貿易使用的朱印船基本就是外購的中國帆船,有少數則是歐洲船隻,基本沒有日本自己建造的船隻。
即便是造船技術如此落後,江戶幕府依然畏懼各藩擁有超過幕府的大船,在慶長年間下達了“大船沒收令“,把各藩的大船統統給沒收了。在這種狀況下,各藩大名和商人們自然不敢建造能夠遠渡大洋的大船了。
這些中國商人帶來的船隻,剛好在幕府允許擁有的船隻規模以下,船隻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能也遠遠超過了日本船,加上價格也不算貴,因此很快就成了日本各藩用於替換運送貨物的商船,或是幹脆改建一下,作為大名的座艦了。
至於馬尼拉那邊,對於中國船隻的需求比日本更為旺盛。東南亞原本就是群島海域,船隻是必需的交通工具。東南亞各穆斯林王國能建造的船隻,也就是大一些的獨木舟了。就連西班牙人建造大帆船,也是從中國招募去的造船工匠,而不是在當地招募的人手。
因此,在海外貿易的不斷成長下,造船業已經開始成為東南沿海各省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了。而造船業的興旺,反過來又促進了參與海外貿易的商人人數的快速增長。
在這種互相促進的作用下,日本和馬尼拉的市場開始漸漸成為了中小商人的天下了。在這種局麵下,原有的海商們,要麽去開拓新的市場,要麽就要想辦法限製,進入日本、馬尼拉市場的商人數量,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崇禎雖然主張招安東南沿海的海盜海商集團,但並不表示他願意讓這些人壟斷大明的海外貿易渠道。那樣的話,他不過是扶植出了另一個利益集團。利益集團和利益集團之間也許會有共同語言,但一定不會同他這個大明皇帝有共同語言。
十八芝這個海盜團體的形成,主要是一部分沒有特權的走私商人拒絕,讓沿海的士紳官僚集團以海禁的名義壟斷大明的對外貿易而已。崇禎對十八芝海盜集團的招安能夠落實下去,不代表沿海的士紳官僚集團認同了皇帝的開放海外貿易的主張。
而是因為,十八芝這個海盜海商集團所擁有的武力,超過了沿海的士紳官僚集團控製下的武力,如果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他們根本無法抗衡十八芝在海上的勢力。因此當皇帝主動提出招安的主張時,這些士紳官僚們就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事實上,即便是皇帝不提出這個主張,他們也要攛掇福建的地方官員提出對十八芝的招安了。既然在武力上玩不過十八芝,那麽把這些海盜納入到朝廷的體製之內,用體製的力量去對付這些被招安的海盜,他們完全是駕輕就熟的套路。
隻不過,事情的發展並沒有符合他們的預料。雖然崇禎招安了十八芝,但是卻沒有強迫這些海盜上岸,依舊讓他們各自控製了一段海域。這樣一來,沿海的利益集團也就失去了拿捏這些海盜們的條件。
如果事情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那麽這些在岸上的利益集團必然是要尋求妥協,向十八芝的各家首領們伸出友誼之手。體製內的官僚集團和遊離在體製邊緣的海商集團聯手,那麽今後海外貿易的利益同樣和朝廷沒有多大關係了。
因此朱由檢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把對外貿易的利益掌握在幾個大集團的手中。讓大明的中小商人們分享成熟的海外市場的利潤,迫使大海商向遠洋航行,從而打破少數大商人對大明海外貿易的壟斷,才是他追求的目標。
當然,內府和海商協會的合作還在蜜月期,朱由檢也無意這麽快破壞雙方的關係,這些海商代表提出的要求,他總是需要考慮考慮的。
限製大明商人參與海外貿易的方式自然是不可取的,否則豈不是又一個變相的海禁政策。但是限製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商船數量,倒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提議。
畢竟這些市場上,不僅僅存在中國的商人,還有大量的歐洲及本地土著的商船。如果說日本市場因為幕府對歐洲船隻的限製交易,使得中國商人占據了優勢地位。
那麽在東南亞地區,則是歐洲商人及穆斯林商人更有優勢一些。前者憑借著強大的武力,而後者則是依靠宗教的紐帶。中國的商人在此地,隻能占據三分之一的市場而已。
由於東南亞的穆斯林信仰原本是鄭和下西洋時所帶去,因此這些穆斯林國家對待大明還是有著一定親近感的,這也是中國商人在沒有國家的支持下,還能夠自由的同這些東南亞土邦進行交易的緣由。
再加上這些來自中東、非洲地區的穆斯林商人,經營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並不衝突,反而是中國貨物的采購主顧之一。因此崇禎並無意在這個區域驅逐他們,破壞了同東南亞穆斯林王國的友好關係。
而歐洲各國商人在東南亞的商業規模,以荷蘭人居首位,其次是葡萄牙人,再次則是西班牙人,英國和丹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荷蘭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現在的海上卻是荷蘭人的天下,就算是距離中國這麽近的東南亞海域,大明的海上力量也沒有超過巴達維亞多少。而且大明的水師一旦離開了近海,基本上戰鬥力就會劇減。
朱由檢沒興趣同荷蘭人打一場東方的尼德蘭戰爭,因此他很快就略過了荷蘭人。英國和丹麥商人在此地的商業規模太小,也不值得大明出手,因此再次排除了出去。
那麽剩下的便隻有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了,雖然西班牙王國吞並了葡萄牙王國快50年了。但是在海外,葡萄牙商人和西班牙商人依然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商人集團。不管大明選擇對付誰,另一方都會樂見其成。
但是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很識趣,不但和大明簽訂了貿易協議,還打算同內府合作向新西班牙進行走私貿易。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卻剛好相反,不但拒絕了崇禎購買馬六甲城的提議,還居然向澳門派出了總督,想要把澳門正式列入葡萄牙的殖民地。
在政治上,果阿的葡萄牙人挑釁了大明。在商業上,葡萄牙人經營的中日貿易和印度-東南亞的香料布匹互換貿易,無意都對中國商人的利益構成了挑戰。
因此打擊果阿的葡萄牙商人,把葡萄牙商人在東南亞及東亞海域驅逐出去,無疑就成了大明最好的選擇。但是作為大明的皇帝,他卻不能平白無故的頒發這道命令,因為這不符合大明的價值觀。
建立葡萄牙流亡政府,通過伊莎貝拉公主,以複國為號召對這些果阿的葡萄牙商船進行攻擊,這對於崇禎和大明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