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85章 海外起波瀾二十七
廣島城本丸禦殿內,長州藩的重要家臣們正聚集在此,聽取一樁緊急軍情的匯報。毛利藩水軍禦船手組村上元信頭也不敢抬起,趴在禦殿門前向著這些長州藩的大人物匯報著。
“…那日先是幕府艦隻西成丸號同平野丸號闖入了下關海麵,船手組認為這兩艘船隻是來替幕府大隊人馬探索海路,為幕府-九州聯軍渡過下關海峽進入本家領地做準備的,故派出了丙子丸、丁醜丸、己卯丸三艦出擊。
幕府的兩艘船隻火力雖然比丙子丸號強,但是和本家的丁醜丸、己卯丸的火力相差卻不大,而且本家船手組對於下關海況的熟悉程度也比這些大阪人要深厚的多,因此沒過多久我軍就占據了上風,將平野丸打斷了一根桅杆。
不過就在我軍將要俘獲平野丸的時候,明軍的兩艘軍艦卻突然出現了,明人軍艦上的火炮數量不僅比我艦多了近三分之一,而且他們的火炮威力也較我艦強大的多。在這兩艘明軍艦隻的猛烈炮火攻擊下,丁醜丸首先被擊沉,己卯丸和丙子丸原本想要先撤回港口,但是在明艦和幕府艦隻的糾纏下,兩船最終都因為被重創而不得不向對方投降了…”
村上元信說的是三日前在下關海麵上發生的戰鬥,這是繼薩摩藩、熊本藩背叛長州藩,幕府-九州聯軍奪取本家在九州領地之後,傳來的第三個壞消息。
坐在禦殿內的毛利重臣們,對於丙子丸、丁醜丸、己卯丸三艘船隻的名頭並不陌生。這是自毛利-村上水軍消亡之後,奪回了廣島等地的長州藩意識到來自海上威脅之後,試圖重建保衛海岸線海軍的努力成果。
因著明軍艦隊在豐臣複國戰爭和佐渡金山之爭中顯示出來的威力,毛利家意識到身處三麵臨海的本家如果沒有一隻海軍是無法保衛自己的。而沿用毛利-村上水軍戰法和日式戰船的毛利藩水軍禦船手組,顯然也是無法對抗大明和那些南蠻人使用的風帆戰列艦和大炮戰術的,於是憑借著長州藩同大明四海貿易公司在捕鯨業上的合作關係,1636年長州藩購買到了第一艘475噸的硬帆捕鯨船,並改名為丙子丸號。
也是在1636年,長州藩開始同四海貿易公司合作,修建了下關造船廠,主要是為大明的捕鯨船和商船進行維修和養護工作。1637年,長州藩購入一艘四海貿易公司淘汰下來的風帆貿易船,改名為丁醜丸。也就在這一年,下關船廠開始在明人造船技師的指導下建造新式帆船,並在2年之後成功建造了一艘日人自己設計的風帆戰艦,這也就是己卯丸號。
可以說,這三艘風帆戰艦,實乃是長州藩近五年來試圖建立海軍的根基,也是目前長州藩禦船手組中最具力量的一部分。一場戰鬥就將五年的辛苦化為烏有,對於這些毛利家重臣來說,實在是太令人傻眼了。
至於這場海戰之後,控製了下關海峽的幕府艦隊開始炮擊下關地區的岸防設施,做聯軍登陸準備的種種行動,眾人就更想不出應該如何應對了。
坐在禦殿上首的毛利秀就揮手讓村上元信退下之後,目光從下方就坐的家臣福原貞好、兒玉一造、益田廣兼、吉川廣正等人臉上掃過,發覺這些家臣不是低頭不語,便是極力躲避著自己的視線,顯然他們對於當下局麵完全是一籌莫展,所以不想被他這個家主點名詢問。
毛利秀就此時心中也不由有些後悔了起來,悔不該不聽從老臣益田元祥的勸說,應當全力經營長州藩,並借助明國商人的力量發展藩內的工商經濟,而不是去鼓搗什麽尊王攘夷的運動,導致原本蒸蒸日上的藩國形勢居然急轉直下,讓本家站到了藩國滅亡的邊緣。
自從關原合戰之後,毛利家受到德川氏的嚴厲打擊,從領有八國的百萬石大名削弱到了隻擁有長門、周防兩國的大名,可以說毛利家曾經一度站在了消亡的邊緣,5000多的核心家臣也一度削弱到了300多數量。
但是仰賴益田元祥、熊穀元直、天野元政和穴戶元續等元老重臣的竭力維持,毛利家最終還是度過了這個難關,熬到了德川家康的去世,方才算是有了幾天安穩日子可過。
而之後長州藩又借助大明插手日本內政,扶持豐臣家複國的戰役,以投靠明國為代價一舉拿回了大部分失去的領地,雖然沒能達到全盛時期的八國領地,但也再次成為了百萬石大名。
和薩摩藩先被明國教訓,奪去了琉球和種子島後才低頭不同,長州藩幾乎算是半被說服半是主動投靠的大明。也因此長州藩在豐臣複國一役中獲得的好處僅次於豐臣氏,但是他們對於明國的武力卻並沒有更清楚的認識。
即便是參與了當日廣島之戰的那些長州藩士,為了誇耀本藩的偉績,也往往對明人當日凶猛的火炮射擊避而不談。這也就使得長州藩的年輕武士們,常常以為廣島之戰中最主要的功績是本家所獲得的。
在這些年輕的長州藩武士心中,豐臣氏之所以能夠複國成功,顯然是因為本家打贏了至關重要的廣島一役,但是在戰後的分配果實上,豐臣氏卻沒有把德川氏奪去的全部領土奉還,這顯然就有些忘恩負義了。
當毛利家重新收回安藝等國之後,之前被削去名籍的毛利家臣們便開始紛紛回歸,雖然益田元祥主張應當一一甄別後再行錄用,但是其他被德川氏壓製怕了的毛利家臣們卻認為應該來者不拒,把來投奔的家臣們統統接收下來,從而快速擴張毛利家的聲勢,把這些新近收回的土地盡快納入毛利家的統治,以應對德川氏的反撲。
也許是於德川家康威勢的記憶太過深刻,這些老毛利家臣們一直都覺得現在手中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隻有盡快拿到手裏,才算是真正到手勝利果實。他們覺得要是不盡快消化這些勝利品,當德川氏再次出兵時,毛利家就有可能不得不將這些新收回的領土又吐出去了。
毛利秀就最終選擇了大多數家臣所支持的主張,但是這些良莠不分的武士、浪人成為了毛利家的家臣之後,很快就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就是新舊家臣在權勢上的爭奪;另一個則是家臣擴大過快,直接導致了武士待遇的下降。
毛利家賴以稱道的就是“團結一心”精神,這種精神支持著毛利家度過了被德川家康打壓的最困難時期,到了今天就更無法被毛利秀就所舍棄了。為了化解家臣團的內部矛盾,毛利秀就隻能把矛頭向外引導,於是最終長州藩上下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之所以過的不好,是因為長州藩協助豐臣複國的過程中沒能獲得合理的回報。
雖然長州藩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這種見解極為荒謬,而且本家將矛頭指向大阪幕府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將要同豐臣氏身後的大明發生衝突,這顯然是一種不理智的想法。不過已經被尊王攘夷思潮煽動起來的長州藩士,顯然是聽不進這種說法的。
他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大明從豐臣家獲得的利益,當長州藩取代了豐臣家之後同樣也能給予,因此大明為什麽要蹚這攤混水。更何況,本家以武士建立起來的軍隊,顯然比大阪那些平民拚湊起來的軍隊要強的多,等到大明反應過來的時候,說不定他們都已經打到大阪城下了,明人到時候就隻能接受現實。
而還有一些武士的野心就更大了,他們認為隻要毛利家取代了豐臣氏的地位之後,未嚐不可再進一步,和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一樣,建立起真正的天下人幕府,而不是如今天這樣受到外國人的擺布。
毛利秀就雖然並不全然讚成這些激進家臣們的意見,但此時激進派在長州藩的勢力已經太大了,就連他也不敢從正麵進行否定,以防止這些家臣首先將矛頭對向自己。
是以,和薩摩藩中、下級武士推動的在尊王攘夷運動不同。在長州藩,尊王攘夷的思潮其實是出自中、上階層的野心。確切的說,是長州藩上層人士試圖借助尊王攘夷的運動擴大長州藩的領地和自己的權勢。
因此麵對幕府連續送來的通牒,長州藩並不能像薩摩藩一樣立刻轉向掉頭,丟出幾個罪魁禍首就能過關了。要是按照幕府的要求去做,估計今日坐在禦殿內議事的就剩不下幾人了,就連毛利秀就自己也要退位歸隱了。
這樣的結局,不要說在座的大多數家臣不幹,就連毛利秀就不到最後關頭,也是不會就此放棄的。
腹內反複思量了許久,毛利秀就終於還是打破了沉默說道:“下關之戰的情況,眾卿都已經聽過了。幕府昨日送來的最後通牒,大家也都已經看過了,本家究竟應該何去何從,今日總是要拿個主意出來的。福原貞好,你是家臣之首,你先說說自己的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