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91章 京華煙雲一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91章 京華煙雲一

  夏允彝跟著呂琦上了二樓,在會客室門外整理了下自己的衣服之後,方才跨進了門內。雖然之前他也曾經擔任過皇帝的禦前秘書,但此前他的主要工作還是拆看來自各地的信件,並將信件的摘要遞交上去,有時候也替皇帝擬寫回信。


  而這半年多的時間,他是作為皇帝的助手,把皇帝的意誌正確的傳達給內閣和各部,從而形成現實的措施。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他成為了皇帝對外的化身,從而真正的接觸到了這個國家的權力中心。


  站在平地上,站在屋頂上和站在山頂上,能夠看到的風景是不同的。在地方上,在權力的邊緣和在權力的中心,看待同一件事的政治意義也一樣是不同的。


  在上上下下的來回調動之後,夏允彝雖然還沒能成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但是他終於能夠理解,從地方到中央對於同一件事的看待角度是不同的,而他們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也是存在的極大的差異,這並不全然是因為個人的私心問題,也不在於聰明和愚蠢的分別,真正重要的是,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間的博弈。


  而這半年多來協助皇帝處理賑災應急委員會事務帶給他最大的兩個好處,一個是學會了如何協調內閣和六部去執行一項命令;另一個則是熟悉了皇帝做事的方法和個人性格。前者是中樞重臣必須要具有的一項行政能力,而後者則是確保自己處理政務時,不至於處處和皇帝相左,使得雙方之間能夠以較為默契的方式解決爭端。


  當然在同皇帝的頻繁接觸中,夏允彝也終於能夠以常人相待皇帝,而不再如從前那樣認為,皇帝應該是高居於世人之上的道德表率,具體的政務則應該由下麵的君子們進行料理,這也就是所謂的垂拱之治。


  此時的夏允彝已經隱隱意識到,不管是內閣所代表的相權還是皇帝手中握有的君權,讓任何一方獨大,都不是這個國家的福氣。


  當然,越是對政治理解的深刻,夏允彝的言行就變得越為謹慎。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沒有資格對這個國家的政治格局說三道四,而他現在所代表的皇帝的意誌,卻又讓他的言行都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若是不謹慎從事,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有心人歪曲,從而用來攻擊他或是皇帝本人了。


  更何況,皇帝從中央、地方、中央的來回調動他,每一次的調動都讓他在回京後前進了一步,。就算夏允彝自己都意識到了,崇禎正在試圖將他培養為未來的朝廷中樞大員。像他這樣的際遇,若是不遭人嫉妒暗狠,那才是令人詫異的事情。


  越是位居高位,夏允彝就約顯得冷靜沉著,絕不給他人以可乘之機。當崇禎在會客室內看到了夏允彝之後,就發覺這位近臣是變得越來越無趣了。


  坐在辦公桌後的崇禎腦子裏雖然轉過了這個念頭,但是他口上卻未曾停下的說道:“瑗公回來了啊,今年賑災應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已經出來了嗎?撿些重點內容說與我聽一聽吧。”


  夏允彝倒是很清楚皇帝召他上樓是為了什麽,已經將寫好的工作報告簡略本帶了上來。一聽到皇帝的要求,他就答應著翻開了手上的簡略本,為崇禎坐起了報告。


  “…今年各地受到旱、澇、蝗等災害的州縣,總計約為216個,約占天下州縣數目的15%,受災人口超過4000萬,經濟上受到的損失近5億大明元…


  截止到上月為止,根據各縣、各府、各省的報告及委員會下派工作組的抽樣調查,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災區的非正常死亡人數…應當在210萬到300萬人之間。


  其中河南災民的非正常死亡人數應當占據了總數的近三分之一,而開封一地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又占據了河南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從4月開始,陝西、甘肅、河南、安徽、廣東和福建交界地區都發生了程度不一的農民暴動。到了7月份的時候,各地的民變軍一度占據了33個州縣,人數突破了10萬之眾。


  8月14日,有亂民混入到開封附近,想要煽動起開封城外數十萬難民起事…9月16日,王琦調動河南、安徽、江蘇三地軍隊擊破了開封城外的亂民大軍,從而將該地近20萬亂民軍擊潰為13支部隊,開封城外的亂民才開始向四方散去。


  隨著開封府這隻最大的民變軍被擊散之後,各地的民變軍也開始由盛而衰,他們吃光了自己盤踞地區的存糧後,因為無法打通官軍把守的各個交通節點,不得不撤向山區或是塞外地區。


  各省官兵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調用精兵進行追擊,將這些民變軍打散之後再聚殲其首領,最終收複了大部分州縣。而那些民變軍除了逃亡深山老林和塞外去的之外,大部分都為我官軍所捕獲…


  賑災應急委員會一共籌集了六千萬的資金,其中337萬來自民間捐款,220萬來自鹽業和海關捐獻,戶部先後調出了157萬,內務府調撥了錢款和物資847萬,發行長期國債籌集1200萬,發行短期國債約3200萬元…


  到上周為止,委員會的賬戶上還存有1600萬元的資金,隻要明年的狀況不要和今年一樣壞,那麽這筆資金大約可以撐到明年4-5月份,不過之後的資金來源,現在還無法確定…”


  朱由檢默默的聽著夏允彝的報告,到這裏方才插嘴道:“今年我們以收繳金銀的命令,強迫國內的富商大戶把手頭上的黃金、白銀更換成了紙筆,我記得三大銀行為此補充了超過8000萬兩白銀的準備金,其中有近四分之一被用來購買了國債。


  如果確實有需要的話,明年3-4月份可以同戶部繼續評估發行短期國債的需求,我認為銀行暫時還是能夠支撐下去的。


  另外,我國同荷蘭阿姆斯特丹商業銀行、西班牙王國達成的白銀匯兌協議已經生效。西班牙秘魯總督區今年第一批白銀已經安全運回了上海,其中西班牙王國財產為315噸白銀,個人財產為136.7噸白銀,還有數百公斤的黃金,總價值超過1200萬兩白銀。


  雖說這筆硬通貨,我們要以絲綢、茶葉、瓷器、香料及其他貨物運往歐洲,從而變成現金支付給西班牙人。但是基本上未來10年內,每年美洲都會有這樣一筆資金輸入我國,因此以這項匯兌業務為抵押發行一兩筆短期國債也應當問題不大。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各地的交通運輸能力不足,和水利設施缺乏,導致我們無法將南方及海外的糧食運到北方受災區,各地農業還需要靠天吃飯,這就是導致今年災害麵積擴大後,朝廷無法及時救濟災區,也無法引導災民自救的最大問題…”


  當崇禎談起經濟問題時,就算是戶部尚書郭允厚也是隻能豎起耳朵傾聽的。畢竟這十餘年來的國家財政好轉,說到底都是崇禎做出的規劃,戶部官員不過是照著皇帝開的藥方抓藥而已。


  而到了今日,崇禎用以改善國家財政的基本手段,朝中上下也算是基本有了一點數。一是發行國債,並以國債綁定紙幣,從而將未來的錢挪到現在來用;二是壟斷金、銀,從而穩定住紙幣的價值,令市場上獲得足夠的貨幣,從而推動經濟的活躍;三則是利用大明對周邊及海外各國的優勢地位,把紙幣輸出到周邊及海外各國,從而收割這些小國的財富,用以填補大明的財政缺口。


  這套金融體係的精密程度雖然遠不能同後世相比,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相當傑出的金融設計了。正是在這套金融體係的支持下,大明不僅籌集出了大量資本投入到國民經濟建設的項目中,更是牢牢的支撐住了軍隊改革和對外戰爭所需的大量資金,更是在今年這樣的嚴重自然災害中,依然維持住了國民經濟沒有崩潰,並成功的進行了大規模的賑濟災民行動。


  於是,當崇禎策劃著籌集明年委員會的資金來源,雖然聽起來這些資金都近乎是從民間及西班牙王國哪裏盜竊財富,但是夏允彝卻仔細的把皇帝的話語記在了心裏,根本沒有提出對使用這些資金是否合乎道德的問題。


  當然,這也同大明打開國門之後,汲取海外財富以彌補大明所缺的主張成為大明上下的共識有關。就算是夏允彝這樣的正人君子,此刻也不認為拿著國外的財富救助大明國民的貧窮和困難有什麽不對。


  相反,經過了今年這樣驚心動魄的抗災救災之後,大明的官僚、士紳、百姓都開始意識到,如果沒有來自海外的糧食和物資,那麽遇到今年這樣的大範圍災情,災區的百姓隻能等死,而災區周邊的地區也不會得到什麽好處。


  不管是災民起來作亂,還是官兵強迫借糧借錢,沒受災的地區都要攤上一場人禍。那麽這樣一來,大家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了海外,尋求糧食、物資和財富的新來源。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轉向,算是把那些還想要閉關鎖國的舊士紳們徹底邊緣化了,向海外開拓的運動掀起了又一個浪潮。


  不過崇禎此時並沒有著重思考這一點,他正忙著替今年的賑災行動做收尾。說完了財政上的開源問題之後,他很快就將話題轉移到了災後防疫工作上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